我的第一張CD談到電腦數位流的開始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記得我在 HP 第一次出國是 1985 年12 月至德國巴伐利亞 Bavaria 附近的 Böblingen 二個星期。那是德國南部大城Stuttgart(斯圖加特)附近的工業小鎮,不僅 HP 在此有歐洲最大的工廠,德國的 Bentz (朋馳)生產基地也在此。
Böblingen,Sept. 2014
Böblingen, July, 1939
同一地點,相隔 75 年的景像。
由於是從荷蘭阿姆斯特丹轉機至德國 Stuttgart(斯圖加特)。才有機會在回程中,停留於阿姆斯特丹買下我第一個 SONY CD Player 和第一張 CD - Billy Joel's Cold Spring Harbor.
這是美國搖滾歌手 Billy Joel 第一張專輯 released 於 Nov., 1971. Cold Spring Harbor 是取名於 in the town of Huntington, New York. 這海邊城鎮是很接近 Joel's 家鄉。
事實上,Joel's 專輯有Family Productions 的 LP 和 CBS 的 CD。而我買的版本是 Cold Spring Harbor (CD, Album), CBS/SONY , 35DP 108 , Japan and 1984.
Billy Joel
在CD尚未發明之前,音響系統都是屬於類比訊號,音樂的來源大多是30公分直徑的密紋唱片就是 LP、收音機以及錄音機(卡帶)等,CD發明之前就沒有數位音響。CD在1982年面世,至今仍然是商業錄音的標準儲存媒體。
聲音CD(Audio-CD)包括一條或以上的立體聲音軌(Track),以16bit PCM編碼,採樣率為44.1kHz。標準CD的直徑為120毫米,120毫米CD可儲存約80分鐘的音頻。CD光碟機起始於1974年,由荷蘭的飛利浦公司與日本的Sony合作所發表的音樂光碟(Audio CD),但時為索尼副社長的大賀典雄堅持「不能讓歌劇在幕中中斷,並且需得納入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所以已知最長演奏為福特萬格勒1951拜魯特音樂節的九號是市面上貝多芬九號裡面錄音版本的74分鐘版,最終雷射唱片定為能容納74分42秒音樂的120毫米光碟。
CD 的組成
Melody SP3 MK II
於此我開始棄 LP 進入數位音響 - CD, DVD/藍光 disc ,直到 2003 年添加了真空管擴大機 Melody SP3 MK II + Pro-Ject 唱盤,才又重新拾起 LP 偶而欣賞溫柔的人聲。
Pro-Ject debut III
這裡推薦二張 LP,李建復的夸父追日(可以聽到男聲高亢和傳統樂器的典雅)和阿姐鼓(女聲和高山內地的不同聲音)。欣賞人聲的溫柔一直是真空擴大器的優點。
夸父追日和阿姐鼓
數位音響就是訊號源變成數位化,而擴大器和喇叭還在處理類比訊號。所以訊號源和擴大器之間就需要 D/A (數位至類比) 轉換器。所以任何音響系統都是由訊號源、擴大器、喇叭三大部分組成。以音響發燒友的標準這三大部分都非常重要,每一部分動輒都需投資十萬至數十萬元不等,那就是說沒有準備個五、六十萬以上就沒有水準以上音響系統 ? 事實上音響系統都是在做 re-play 的動作,將美好的音樂重現在你眼前或四周。重現有多準確,多好、臨場感如何、感動嗎 ? 這就因人而異各取所需。有人常去國家劇院聽水準不錯的現場演奏,若想把它 re-play(重現) 在客廳或視聽室裡,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事。
- 假設條件不同就有不同的感受: 國家劇院有近千個位置,每個都唯一聽到的不ㄧ樣。
    - 錄音技術的挑戰: 有錄音就會 losses,就看品質的管控和如何錄。錄音母帶可以是類比或數位。
    - 音響系統的處理: 聲音在重現時,需經過不同的電子處理,有可能被去掉一些,也有加上一些最後再由喇叭放出。
    - 個人聽覺和喜好: 有人要聽到不同樂器的聲音和位置、聲音也要有前後和深淺。也有人專注於聲音頻率響應就是高音、低音和中音、甚至它的強度。還有人在乎整個音樂整合度、溫柔度、明亮和清晰性...

所以音響系統完全是個人導向,只要你滿意就是好的音響系統。我相信 5 萬或 10 萬都可以找到適合你的組合。尤其現在電腦已進入音響系統裡盼演重要角色。
就是 一般人常說的數位流,我認為要加電腦成為"電腦數位流",才比較符合當前新世代的趨勢。由於電腦又有桌上、攜帶式、甚至於手機都是其中一種,可以成為數位流的中樞以達成你我的期望,它是非常重要的。而電腦和手機又分成非蘋(Windows,Linux and Android..)和蘋果陣營,以工匠眼光來看,非蘋設備是比較符合學習與享受的樂趣,蘋果就比較只能有享受的功能。這就是你個人的選擇。所以音響系統不管你多少錢組成,它不僅要能帶來樂趣,而且也要有學習效果,讓你在享受過程也能學習到新的知識。
而所謂電腦數位流主要核心包括: 電腦、網路儲存設備(NAS)、音樂操作軟件、非同步數位類比轉換器 (USB DAC)、主動式喇叭等。下回再談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倫敦艾比路、孟菲斯太陽等錄音室創造了數以萬計的音樂奇蹟,以至於它們與那些經典專輯一同被寫入了史冊,就像一座神聖殿堂,至今仍有眾多音樂人在爭先恐後地擠進這扇大門,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要數漢莎(Hansa Studios),這間位於柏林的錄音室似乎有著能喚醒潛藏在音樂人腦中的豐富創造力。
    Thumbnail
    今天整理了一些舊東西—CD、書法字練習。 CD收藏品已經是好久以前收藏的了,當時喜好跟現在已經不一樣,現在想想該收拾好,清空空間的時候了,所以就拍照留念,記錄在方格子上,把物品處理掉。 首先是無印良品解散時發行的紀念專輯,記得這好像是我哥買的,後來送給我,當時一聽就很喜歡他
    Thumbnail
    Beethoven: Symphony No. 9 - Mvt. 4 想要跟著唱的,就是貝多芬家喻戶曉的第9號交響曲創作-別名"合唱"的作品,第四樂章的快樂頌更是膾炙人口的段落~ 這是德國席勒原作,由貝多芬作曲入詞的作品,在西元1824 年 5 月 7 日在維也納進行首演,當時貝多芬已趨近全聾,
    Thumbnail
    前一陣子突然想買CD Player,爬文之後發現很多品牌都沒生產了,大部分是中國製。在網路上看了一些品牌與評論,評論裡不少人寫著「長輩很喜歡…
    Thumbnail
    2024年4月和愛人Ben一起發行了我們的音樂作品The Lost Letters,這張專輯主要是Ben作曲,我則負責歌唱的部分。 如果你也喜歡dreampop, lo-fi, shoegaze的曲風,歡迎聆聽!
    Thumbnail
    今天的曲單可以說是回憶加分為主,所以選了Beethoven - Für Elise。 雖然說給愛麗絲其實不是要寫給愛麗絲的,大家對於這段透過臺灣的垃圾車傳遍大街小巷的曲子應該都是耳熟能詳,但對於我而言又多了一層意義,因為是已逝的母親生前在我小時候很喜歡彈的小品。 https://www.you
    Thumbnail
    一張名為《 Orgasm 》的專輯誕生了,這大概是那個年代最奇異的聽覺體驗之一。這張專輯更像是一張工業噪音作品:街上隨意找來的路人被要求在磁帶上錄音;收音機和電視機的聲音從一個電台切換到另一個電台,抓狂的笑聲、尖叫聲貫穿始終,雖然仍有節拍和旋律,但卻雜亂無章,難以理解。
    01/23/2010 快過年了. 慢慢的每天作一些清掃的工作 今天清到樓上的起居室 電視,音響,DVD放映器的線,亂成一團. 清理後,重新再把線接好.   選了片DVD放來確認線是否都接正確了. 挑了片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 買來至今看的次數可能沒有三次吧. 片頭播放合唱的部份,問
    Thumbnail
    1996 秋天出現了「Queen’s」, Queen’s 的出現造成一股不可逆的電音狂潮,首先是路上89的汽車喇叭開始出現電音節奏,他們通常是想吸引目光,然後某個朋友的弟弟不知道從哪時候開始也在家裡放電音被阿嬤說太吵又沒人唱歌,最後是有個「電音三太子」上了國際媒體,從那時開始聽電子音樂的人越來越多。
    Thumbnail
    小時候,老家阿嬤床頭擺著一台24小時播著賣藥電台的攜帶式"喇吉歐"(Radio),收音機裡主持人口沫橫飛介紹貴得要死的仙丹妙藥,穿插著旋律大同小異的台語情歌,構築出我腦中代表童年的聽覺印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倫敦艾比路、孟菲斯太陽等錄音室創造了數以萬計的音樂奇蹟,以至於它們與那些經典專輯一同被寫入了史冊,就像一座神聖殿堂,至今仍有眾多音樂人在爭先恐後地擠進這扇大門,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要數漢莎(Hansa Studios),這間位於柏林的錄音室似乎有著能喚醒潛藏在音樂人腦中的豐富創造力。
    Thumbnail
    今天整理了一些舊東西—CD、書法字練習。 CD收藏品已經是好久以前收藏的了,當時喜好跟現在已經不一樣,現在想想該收拾好,清空空間的時候了,所以就拍照留念,記錄在方格子上,把物品處理掉。 首先是無印良品解散時發行的紀念專輯,記得這好像是我哥買的,後來送給我,當時一聽就很喜歡他
    Thumbnail
    Beethoven: Symphony No. 9 - Mvt. 4 想要跟著唱的,就是貝多芬家喻戶曉的第9號交響曲創作-別名"合唱"的作品,第四樂章的快樂頌更是膾炙人口的段落~ 這是德國席勒原作,由貝多芬作曲入詞的作品,在西元1824 年 5 月 7 日在維也納進行首演,當時貝多芬已趨近全聾,
    Thumbnail
    前一陣子突然想買CD Player,爬文之後發現很多品牌都沒生產了,大部分是中國製。在網路上看了一些品牌與評論,評論裡不少人寫著「長輩很喜歡…
    Thumbnail
    2024年4月和愛人Ben一起發行了我們的音樂作品The Lost Letters,這張專輯主要是Ben作曲,我則負責歌唱的部分。 如果你也喜歡dreampop, lo-fi, shoegaze的曲風,歡迎聆聽!
    Thumbnail
    今天的曲單可以說是回憶加分為主,所以選了Beethoven - Für Elise。 雖然說給愛麗絲其實不是要寫給愛麗絲的,大家對於這段透過臺灣的垃圾車傳遍大街小巷的曲子應該都是耳熟能詳,但對於我而言又多了一層意義,因為是已逝的母親生前在我小時候很喜歡彈的小品。 https://www.you
    Thumbnail
    一張名為《 Orgasm 》的專輯誕生了,這大概是那個年代最奇異的聽覺體驗之一。這張專輯更像是一張工業噪音作品:街上隨意找來的路人被要求在磁帶上錄音;收音機和電視機的聲音從一個電台切換到另一個電台,抓狂的笑聲、尖叫聲貫穿始終,雖然仍有節拍和旋律,但卻雜亂無章,難以理解。
    01/23/2010 快過年了. 慢慢的每天作一些清掃的工作 今天清到樓上的起居室 電視,音響,DVD放映器的線,亂成一團. 清理後,重新再把線接好.   選了片DVD放來確認線是否都接正確了. 挑了片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 買來至今看的次數可能沒有三次吧. 片頭播放合唱的部份,問
    Thumbnail
    1996 秋天出現了「Queen’s」, Queen’s 的出現造成一股不可逆的電音狂潮,首先是路上89的汽車喇叭開始出現電音節奏,他們通常是想吸引目光,然後某個朋友的弟弟不知道從哪時候開始也在家裡放電音被阿嬤說太吵又沒人唱歌,最後是有個「電音三太子」上了國際媒體,從那時開始聽電子音樂的人越來越多。
    Thumbnail
    小時候,老家阿嬤床頭擺著一台24小時播著賣藥電台的攜帶式"喇吉歐"(Radio),收音機裡主持人口沫橫飛介紹貴得要死的仙丹妙藥,穿插著旋律大同小異的台語情歌,構築出我腦中代表童年的聽覺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