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詩廢蓼莪」這個成語的典故由來嗎?
晉書王裒傳:王裒哀痛父親死於非命(父王儀被司馬昭殺害),未嘗西向而坐,以示不臣朝廷。….及讀《詩》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未嘗不涕流滿面,門人受業不忍,並廢蓼莪之篇。後因以「蓼莪廢講」、「詩廢蓼莪」為孝子對亡故父母的悲痛哀思。
以前上課講到這個成語故事,總覺父子情感竟能如此強烈深厚,實難想像。一個大男人在講壇授課,因哀父亡而痛哭失聲,至門生不忍老師屢屢情緒崩潰,偷偷撕去書中蓼莪一篇。直到三年前雲南之旅某個晚上聊到父親,老馬突然嚎啕數分鐘不止,直說父親去世太早,讓他沒有機會報答父恩,還在擦乾臉上淚水警告我以後再也不准提到關於父親的話題。
我站立一旁尷尬不知所措,勸慰?說什麼;拍肩?抱抱?我當時還無法自然地做出這些動作。
才知道詩廢蓼莪的故事可以是真的。之後上課為學生解釋「詩廢蓼莪」的意思時,我就會以「我有一個朋友…..」來舉例說明。
這幾年上課學生大概常常會聽到我說,我有一個朋友在淡水賣房子,台北蛋白區的房價如何,行銷策略如何⋯⋯;我有一個朋友在中國東北蓋渡假小木屋,瀋陽冬天零下二十度的風吹來如何讓啤酒瞬間結冰⋯⋯;我有一個朋友在台北頂下了一間酒吧,就是最近熱播劇華燈初上取景的那一家⋯⋯;我有一個朋友說話如何風趣幽默、我有一個朋友超級無敵樂觀…...。這一個個故事說得好像我朋友相交滿天下,殊不知每一個故事裡的朋友都是同一人。
從什麼時候開始老馬的一些事情、一些觀念成為我上課舉例的素材?其實也不過是這兩三年的事。今天下午散步到中興新村,涼涼的四月天傍晚,牌樓下是第一次見面喝酸梅湯的角落,算算是四年前的0422,時間並不多久,和老馬卻好像是已經熟識多年的老朋友,甚或似親人大哥。這四年中我得到了什麼?日子又改變了多少?在結婚離婚後常常思考過去與現在、得到與失去、友情與親情、前世與今生等等有解無解的問題,略有領悟的時候便能勘破其中的因緣果報,想不明白的時候也會陷入愚蠢的自責。
散步的一路掛著耳機聽蔣勳老師講莊子,一個個有違常人行為思維的故事,卻是更有高度的生命真理,似乎人這一生最要緊的就是活得自在逍遙,不執著、無所求,來自來、去自去,不貪戀世間的物質名利,任由深深淺淺的情感隨緣生滅,最終心無罣礙就是此生圓滿。關於這樣的生命觀我一路用心感受學習。
曾經在五十歲過後希望過著簡單的減法生活,不再喜歡一群人呼朋喚友,平淡的日子裡有父母兒子常常記掛親情永在,有老馬三天五天一通電話胡扯閒聊,有幾個知己偶爾相約晤言一室,退休後彈彈琴看看書,上幾節課寫幾段文字,舒緩的節奏裡有心靈的豐富,於願足矣。
而此時我彷彿更知道,所有外在事物都不會長久存在,親人朋友也不可能在我需要時都會出現身旁,若有不切合實際的盼望自然必嚐失望的果。未來我更要學會的是一個人也能過得好的能力與心態,對於所有來到生命中的美好心存感恩,即使有時候不夠美好也要安然接受,才能在每個時間和每個相聚的人都結好緣、成好事。
若有好時節,和夥伴一起唱歌跳舞聚餐烤肉,也能談笑風生;約上三兩好友喝一盅茶品一壺酒沖杯咖啡,飄散在空間的香韻裡有真情有哲思;說走就走的爬山旅遊,一個人想想人想想事,即使什麼都不想,不寂寞也不孤單。
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