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鄉愁的鄉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國中時國文課本中有一篇課文,是陳之籓先生所著「失根的蘭花」,文中國族認同的微言大義,早已模糊不復記憶,但身為外省來臺老兵的第二代,隨著父親部隊一次又一次輾轉在本島外島遷徙飄泊的時候,或是一次又一次省籍身份識別的時候,課文裡那張沒能扎根於土地的蘭花的插圖,在記憶中卻是益發清晰,伴隨著成長,我是哪裡人?我的故鄉在哪裡?沒有鄉愁的惆悵,就像蘭花的根在空中飄散無所安置,於是在年過半百之時,爬梳我的來處與去處,藉由拼湊過往的點滴片段,聊慰這沒有鄉愁的鄉愁。

    父親是安徽省金寨縣(舊稱立煌縣)湯家匯鎮人,所以從小到大,我在人事資料的籍貫欄上一次次填上「安徽立煌」,這個跟我如此密切,卻未曾踏上也未曾見過的地方,根據維基百科的描述,金寨縣地處大別山麓,安徽、河南、湖北三省交界處,一個十分貧困的小縣。父親出生在這樣一個貧困的農村,生活本就不易,加上祖父早逝,家計全靠祖母,雖然裹著小腳,惟性格堅毅,獨力養蠶種稻,養活二子二女,父親每一提起她,一向剛強的他嘴角的線條變得柔和,眼底也流露出孺慕之情。一直深以為憾的是,自打十幾歲離家後就再沒能與他的母親見上一面,甚至說上一句話。在那個「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兩岸分離的年代,任何形式的通訊都不被允許,所以一直要到民國77年開放探親前才與家鄉人連絡上,冒著通匪罪名的風險,用盡了關係,託人將信件從香港、美國輾轉郵遞,真可謂家書抵萬金!那時,父親的鄉愁,儘在一封封蓋了香港、美國郵戳輾轉從大陸郵遞的航空郵件。

  隨著兩岸政策開放,在離鄉40年卸下軍職解甲歸田後,父親立馬備齊了三大件五小件、金戒指等各式物件,帶著母親,融入返鄉的人龍,踏上歸鄉的旅程。回到了家鄉,那種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感覺,對於所見的人事物不免無限感慨!畢竟相隔已逾40年,對於家鄉那種既熟悉卻又陌生的感覺,以及午夜夢迴的記憶與現實的差距,一定著實困惑了他,唯一不變的,是對母親的想念,所以當他聽到母親臨終前還惦念著她的小兒子時,不禁淚如雨下不能自己。

  父親兒時家貧,白米不足一年的食用,常需以紅薯裹腹,據父親說這紅薯可不是台灣的紅心地瓜,若還有選擇,可真不願意把它吞下肚,常常吃到後來看到紅薯就想哭。講到吃的,在我年少時搞不懂為什麼父親喜歡吃淡水魚,對於那些有著土腥味的草魚、鯉魚、鰱魚,除了價格的因素,一定有些我不知道的原因,吸引著他,後來才知道─那就家鄉味!安徽不臨海,對於魚類蛋白質的補充,是全村的人共同在祠堂旁挖一池塘,放養淡水魚,養大了,一起收獲挨家挨戶配給,由於收成不易,配給不多,對於淡水魚的味道自然有他自兒時養成的情感,所以父親愛吃大溪活魚、愛自己作魚丸,這些淡水魚的料理,應該都是為了一解鄉愁的良方。

    雖然因為世局動盪造化弄人,父親大半人生都在台灣這塊土地渡過,職業從軍人、公務員到村里長,一向不變的熱心熱情付出,卻因為他的口音、籍貫,而被分類在台灣人之外,但幾次回安徽省親,返臺後總說已不適應老家的生活環境,最終也長眠於臺灣五指山。他雖來自海峽對岸的水土,但經歷數十年生活,與臺灣的風土人情相互交融滋養,他的根已深植在這片土地,原本的他鄉已然故鄉。

    母親是金門縣金城鎮前水頭人士,我有三個舅舅五個阿姨,媽媽排行老三,除了外公外婆一家,尚有外曾祖母等家人同住祖厝,是個和樂且熱鬧的傳統農村家庭。一大家子人食指浩繁,外公努力地務農、捕魚、作小生意、開小餐館勉力維持。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可以稱得上零食且讓母親念念不忘的,是自家種的花生。品種的關係,金門花生的個頭,比現今市面販售商品小得多,簡單以鹽水煮過再攤放在太陽下曬至完全乾透即成,堅硬質樸的口感與風味,讓人一口接一口欲罷不能,每當製成後外婆會平均分配兄弟姐妹每人一甕,統一置放在樑上置物處,母親嘴饞時便會上樑抓一把,但因為擔心自己的吃完就沒了,所以常常拿的是別人甕裡的花生。

    外婆家雖然日子清苦仍不惜借貸以供子女教育,無奈母親人在教室坐,心卻總是想著隔壁的玩伴,跟著大人上山種田海邊挖蛤蜊不用上學,沒有功課多麼自由多麼開心!於是小學尚未畢業,便向外公請纓休學協助家務,外公告誡母親考慮清楚並敘明不得後悔後,便開始小助手的工作,但可想而知現實總是不如想像豐滿,當種花生、剖蚵仔、餐廳水腳等等變成例行工作,不由得又懷念起上課的日子,但開弓沒有回頭箭,就這樣母親成長到了及笄年華。

      父親與母親是在外公的小餐館相識的,父親時任金門海龍蛙兵成功隊隊長,健頎的身材筆挺的軍服,搭配時髦的雷朋墨鏡,成功擄獲母親的芳心,婚後隨父親來台,定居於桃園。雖然金門與台灣相距並不遙遠,但在民國五零年代,金門還處於戰地政務時期,加上交通工具匱乏,久久才能透過軍用運輸機或運輸艦往返,所以經常是一年甚至數年才能返鄉或見到親人一面,而信息傳遞大多只能靠書信電報,要電話聯繫必須打到村辦公室,透過廣播把人叫來接聽,極為不便,在那個時期能夠一解思鄉之情的,便是外公外婆託人捎來的金門土產,石蚵、螃蟹、石花菜等等不一而足,其中當數花生最能一解鄉愁,每當收到花生母親總是珍而重之,打開用克林奶粉罐裝的花生,聞著金門太陽日照的氣味,一顆一顆慢慢食用,撫慰想家的心情。

      兒時最初的記憶,家在桃園八德僑愛眷村旁的小村子,鄰居僅十餘戶都是小平房,一戶一戶密密的挨著,兒時不覺得窄小,長大後再回去看,舊家正面竟不及我兩個臂展,才訝異在這個像扮家家酒的小房子,當年竟容得我在其中追逐跑跳。雖然不是國防部列管的眷村,但爸爸們大多是外省籍軍人,年齡差距不大彼此熟識互動緊密。平日大都家不閉戶,媽媽們串門子,家長里短的聊天、交換菜品,小孩則散養在村子裡自然而然地玩在一起,天黑時才由媽媽喚回家(或鄰居家)吃飯。當時以為這個村頭到村尾不到100公尺的小村子,就是我的世界我的故鄉。

    試著回想幼兒時期的情景,但記憶多已模糊,唯一較為清晰的是大約在民國64、65年,爸爸耗費鉅資買了家裡的第一台電視機,電視機一進家門就成為最受矚目的焦點,所有人的眼球都被他吸引,那是一台大同公司的映像管黑白電視,嚴絲合縫的坎在做工精細的木造櫃體內,整體看來就像個藝術品,媽媽還特地手工縫製雷絲布罩,看著大人對他珍而重之,我幼小的心靈也感受到這玩意兒非同小可,隨之肅然起敬!就像「這一夜誰來說相聲」所描述的,每天打開與關上那扇呼拉呼拉的小門,並擺好大同寶寶,成為生活娛樂、招待貴賓最重要的儀式與程序。

   到我七歲時父親考量居住空間生活品質,買了戶兩層樓的連棟透天厝,於是我們搬離了那小小的眷村,初入厝新家時,雖然揮別了玩伴雖然環境陌生,但看著嶄新的傢俱、家電、專屬的臥室,我還是興奮的擺設自己的小天地,展開新的生活,但因為父親軍職須隨部隊移防輪調,每次調動外島我們便舉家隨同赴任,於是在我國小到高中我們在金門和台灣間,來回遷徙住所達十餘次,一共讀了4所國小3所國中,只有金門高中是從一而終。由於青少年時期不斷地在適應新環境,每一處所的人事物在還未熟稔前就要告別,為了尋求自己的身份定位與歸屬,當時有人問起我的故鄉,只能心虛的回答那個我記憶模糊的僑愛眷村。

    父親喜歡養小動物,家裡曾有八哥鳥、貓、烏龜,但最多的還是狗,不論在金門還是台灣,或友人寄養、分送、或路邊拾獲、或自家生的小狗,家裡始終有一隻以上的狗,全盛時期家裡有兩隻成犬五隻幼犬,那時養狗不像現在講究品種,除了兩隻狼犬一隻博美,其餘大多是米克斯。雖然是土狗,但父親給狗取的名字卻很洋氣,總是拿他喜歡的好萊屋巨星來命名,於是,餵食馬龍(白蘭度)、帶勞勃(迪尼洛)放風上廁所、幫瑪麗(蓮夢露)洗澡,成了我的日常。曾經全程看著狗媽媽生產,看著她將一隻隻幼犬的臍帶咬斷,舔拭乾淨餵奶,也曾陪著老狗在生命終了時嚥下最後一口氣,參與了他們生老病死,是否讓我的心靈有所成長,我不知道,但慶幸曾經有這些汪星人,無條件且全時陪伴,讓我得以渡過那段青澀寂寞的年少時光。

   民國78年父親自公職退休我也從金門高中畢業,便舉家搬回桃園八德,全家自此便定居不再遷徙,但我同年進了軍校,畢業後隨職務調動,或住部隊或在單位附近租屋,回家的時間只限於短暫的假期。隨著年歲漸長,除了受傳統價值觀的影響,男人就該有自己的房產,更多的是因為長年的漂泊,亟欲找尋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能夠就此定錨安身立命,於是民國90年在台北市景美福興路底買了一間小小的房子,那是一個新建的社區,被舊有的大安第九公墓環繞,所以每扇窗外的景色盡是一座一座的墳墓,名符其實的夜總會,但卻完全不影響我名下初次擁有房子的滿足,猶記得在交屋入住時,興奮的在屋內滿地打滾,雖然續後成家為了養兒育女,輾轉換到比較大、生活機能比較好的房子,但這間起家厝在我心中永遠有著特殊的地位。

   落腳在新北板橋算算已經是第18個年頭,太座娘家在板橋,孩子們也在這裡出生、成長和就學,若問他們是那裡人,肯定不猶豫的回答板橋,但總覺得自己不是土生土長的,要說自己是板橋人總覺得心虛有偽冒之嫌。每每和同樣是移居他鄉的同學或同事談天,聽到人家說起南部老家的情景,或緬懷追憶生長居住的眷村改建前的情景,總會莫名的羨慕,覺得心裡有一部分空蕩蕩的。歸屬感與認同是人類普遍的需求,是個人在確認其於組織或社會的位置,進而生涯規劃或發展的重要基礎或參據。在社會化的過程,為了追逐資源、機會,不免需要有目的性的主動加入各色的公司、社團或組織,但認同感終會隨著階段性需求的消長而變化。所以我覺得,在一定時間的共同經歷後,被動的、自然而然的對特定地方、社群或組織產生的共情,才是真正的歸屬感,其重點不在組織的良窳、名聲或能否供給個人資源,而是因為一定時間的經歷,所留在個人身上獨特的印記,以及人格特質的形塑。

    曾經,因為渴望歸屬與認同,刻意勉強甚至偽裝,以換得在群體的棲身之處,但在年過半百,經歷了求學階段,也從第一段職場退休後的體悟,長久穩定的環境與人際關係固然有助於性格培養,但最終內心深處的歸屬感(或安定、平靜),不是一昧追逐外在的標籤、與世俗眼光就能獲得滿足,而是觀照、接受、認同自己的一切,唯有反求諸己,奠基厚實內心的福田,才能將飄散在空中愁緒好好的收納扎入土中,照顧好自己,帶著更多勇氣面對世界。

2023.8.13

avatar-img
2會員
6內容數
一個當了30幾年兵的社會新鮮人的雜思異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退伍新兵121 的其他內容
一般人的國際觀常陷入「擬人化」的謬誤,把自身在法治社會對公平正義的價值觀與認知,簡化套用在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認為國與國之間的往來,如同人與人之間一樣,遵循著普世一致的規範與道理,以至於當現實與認知失衡時,便哭爹喊娘對著空氣呼喊著不公不義,甚至做出義和團式的自殺決策。
依照《牛津英語詞典》的定義,中年是在45歲到65歲之間階段:「是介於青壯年和老年之間的階段,約在45歲到65歲之間」。另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界定,所謂的「中年人」是指45 歲至59 歲的區段之間,不論何種定義,年逾五十的我確實已步入中年階段。對比年輕時期,體態外觀的變化,乃至體能精力衰退都
一般人的國際觀常陷入「擬人化」的謬誤,把自身在法治社會對公平正義的價值觀與認知,簡化套用在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認為國與國之間的往來,如同人與人之間一樣,遵循著普世一致的規範與道理,以至於當現實與認知失衡時,便哭爹喊娘對著空氣呼喊著不公不義,甚至做出義和團式的自殺決策。
依照《牛津英語詞典》的定義,中年是在45歲到65歲之間階段:「是介於青壯年和老年之間的階段,約在45歲到65歲之間」。另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界定,所謂的「中年人」是指45 歲至59 歲的區段之間,不論何種定義,年逾五十的我確實已步入中年階段。對比年輕時期,體態外觀的變化,乃至體能精力衰退都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那遙遠的思念,總是飄著那麼一抹的咖啡香。 我對於咖啡的啟蒙,是從老爸的下午茶時光開始的。當時家裡開幼稚園,當老師用風琴彈奏點心時間的歌曲時,爸爸早就在熬煮他自己的「咖啡茶」了,我記得爸媽每天下午都固定要來個午茶時間,當年在這個小小的眷村裡,咖啡還算是很新奇的飲品,而當時也不似現在咖啡店林立..
善於掌握人性情感的陳昇,又是如何表現父親的形象呢?其實陳昇筆下的父親,經常是以「外省老爹」的身分出現,如同我介紹過的「老兵三部曲」,這些年邁老去的父親,可能是子女或外人眼中頑固的老人,緬懷著那些光榮卻遙遠的過去,叫人難以親近卻又不忍遠離,或許這樣的身影也近似「父親」這個角色的普遍形象吧,總是讓人感覺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那遙遠的思念,總是飄著那麼一抹的咖啡香。 我對於咖啡的啟蒙,是從老爸的下午茶時光開始的。當時家裡開幼稚園,當老師用風琴彈奏點心時間的歌曲時,爸爸早就在熬煮他自己的「咖啡茶」了,我記得爸媽每天下午都固定要來個午茶時間,當年在這個小小的眷村裡,咖啡還算是很新奇的飲品,而當時也不似現在咖啡店林立..
善於掌握人性情感的陳昇,又是如何表現父親的形象呢?其實陳昇筆下的父親,經常是以「外省老爹」的身分出現,如同我介紹過的「老兵三部曲」,這些年邁老去的父親,可能是子女或外人眼中頑固的老人,緬懷著那些光榮卻遙遠的過去,叫人難以親近卻又不忍遠離,或許這樣的身影也近似「父親」這個角色的普遍形象吧,總是讓人感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嗨,親愛的, 陽台的石斛蘭綻放了,一串一串地,在陽光溫柔的籠罩下,散發黃澄澄的光芒,彷彿蓄勢待發的青春。 國中會考,對你來說,並不陌生,因為妳正踩踏在哥哥、姐姐留下的足跡,往前行。 可是,妳不是他們;妳不想、也無法複刻他們的人生。 身為母親的我,偏偏就因為這些過往的經驗,讓你和我陷入無明的漩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這是我從我父輩親戚那裡聽來的。二十年前左右,在一個窮困的農村裡神祕地長出了一朵不凋花,在村民間引起轟動。雲放翁和成不書就這朵花的命運展開了激烈的爭辯……
Thumbnail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小時候常常有鄉音很重,的杯杯到家中做客。
Thumbnail
在臺北展開新生活已經兩個禮拜,作者忽然開始思念家鄉,這對於過去獨立堅強的性格來說是意外的鄉愁。文章講述了作者在家鄉的生活以及回到都市後的糾結心情,充滿了懷舊情懷。
Thumbnail
本來只是形式上的故鄉,變成旅人般實質。 又才發現的何時,長輩們的真實姓名當書寫在路口紙條電線桿架著的花籃上,方意味到稱謂與文字的連結,獲得的同時,也是逝去。 無比短暫
Thumbnail
兒時的夢都太大了,大的過不了成長一次次在生命裡產生的裂縫,若要擠身經過,有許多東西就必須留在原地;那曾經可能無比重要,但就是,過不來。
Thumbnail
四   就父親遺留下來有關他在大陸時期的史料,在祖父辭世後,家中尚有繼弦的吾祖母林晏(諡柔慈)時年41歲、大哥24歲、二哥21歲、三哥17歲、大姐13歲、二姐11歲、父親4歲。祖母帶著四男兩女共有七人,除父親尚幼之外,其餘都正是投入生產的年齡,雖遭父喪之不幸,卻該是充滿前進的家族。地雖貧瘠,物產不
鄉愁 一縷輕煙迷濛 我細數鄉愁 鄉愁 一陣秋風歇落 我細思鄉愁 縱有千里 我也展翅 飛 翔 縱是萬里 我也引吭 歌 詠 為我鄉愁 我思想中的台北 學庸71.10.15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嗨,親愛的, 陽台的石斛蘭綻放了,一串一串地,在陽光溫柔的籠罩下,散發黃澄澄的光芒,彷彿蓄勢待發的青春。 國中會考,對你來說,並不陌生,因為妳正踩踏在哥哥、姐姐留下的足跡,往前行。 可是,妳不是他們;妳不想、也無法複刻他們的人生。 身為母親的我,偏偏就因為這些過往的經驗,讓你和我陷入無明的漩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這是我從我父輩親戚那裡聽來的。二十年前左右,在一個窮困的農村裡神祕地長出了一朵不凋花,在村民間引起轟動。雲放翁和成不書就這朵花的命運展開了激烈的爭辯……
Thumbnail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小時候常常有鄉音很重,的杯杯到家中做客。
Thumbnail
在臺北展開新生活已經兩個禮拜,作者忽然開始思念家鄉,這對於過去獨立堅強的性格來說是意外的鄉愁。文章講述了作者在家鄉的生活以及回到都市後的糾結心情,充滿了懷舊情懷。
Thumbnail
本來只是形式上的故鄉,變成旅人般實質。 又才發現的何時,長輩們的真實姓名當書寫在路口紙條電線桿架著的花籃上,方意味到稱謂與文字的連結,獲得的同時,也是逝去。 無比短暫
Thumbnail
兒時的夢都太大了,大的過不了成長一次次在生命裡產生的裂縫,若要擠身經過,有許多東西就必須留在原地;那曾經可能無比重要,但就是,過不來。
Thumbnail
四   就父親遺留下來有關他在大陸時期的史料,在祖父辭世後,家中尚有繼弦的吾祖母林晏(諡柔慈)時年41歲、大哥24歲、二哥21歲、三哥17歲、大姐13歲、二姐11歲、父親4歲。祖母帶著四男兩女共有七人,除父親尚幼之外,其餘都正是投入生產的年齡,雖遭父喪之不幸,卻該是充滿前進的家族。地雖貧瘠,物產不
鄉愁 一縷輕煙迷濛 我細數鄉愁 鄉愁 一陣秋風歇落 我細思鄉愁 縱有千里 我也展翅 飛 翔 縱是萬里 我也引吭 歌 詠 為我鄉愁 我思想中的台北 學庸7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