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6|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從斯里蘭卡的破產中瞥見大國角力的殘影,台灣又該何去何從?

    數天前,曾被視為中亞傑出經濟楷模的斯里蘭卡宣布破產,國家外匯儲備見底且債台高築,一時間民間陷入能源以及糧食危機,民眾憤怒的湧進總統官邸甚至做出縱火宣洩的行為,然而這是身處在一個外匯儲備高達五千多億美元且世界排名第四國家的我們無法想像的事,這個國家究竟為何破產?
    在各大新聞網以及Youtube平台上的留言區可以看到許多仇中人士將矛頭指向中國一帶一路政策,然而這樣國與國之間的借貸關係真的會導致國家破產嗎? 若我們將時間拉回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前夕,在那個東亞經濟情勢表現優良的夏天之前,那個時代是我們父執輩最引以為傲的黃金年代,物價低廉且薪資不斷上調,就業市場十分活絡,外資源源不斷湧入伴隨著股市一片榮景,生活上的富足使得大眾逐漸忽視市場經濟潛在的可怕風險,東亞地區的許多國家如同一列列全速前進的火車,國家內部新興企業一間間崛起,因市場熱錢十分充足使得各大企業財政表現良好,許多中小企業從家生產模式迅速地達到融資經營階段,然而風暴卻悄然而至,由於大環境影響,許多金融機構在企業貸款條件審核上未能落實精確的風險評估,銀行任意放行貸款的結果導致許多企業由於擴展規模速度過快遠超出商品市場需求,這一列列火車一夕之間煞車失靈變得不受控制,企業無力償還銀行巨額利息直接導致資金源頭枯竭同時也無法給付員工薪資並宣告破產,在此期間外資紛紛因企業金融信用問題撤出投資,通膨率迅速飆升且國家貨幣不斷貶值,政府只能不斷消耗外匯儲備藉以粉飾太平,然而終究沒能逃脫破產的命運,國家最終被迫接受IMF國際貨幣基金的援助,其代價便是交出國家經濟自主權,這一系列養套殺的模式至今仍不斷地在開發中國家上演。
    在電影《分秒幣爭》中,大韓民國於亞洲金融風暴中正如上述一系列的經濟危機的發生,時任政府最終接受IMF的援助計畫,在電影中,IMF的總裁與美國財政部長一同前往韓國參加會議,該場景正訴說著美國當局想藉此掌控韓國的經濟命脈,果不期然在韓方與IMF的閉門會議中,韓國時任當權者金大中總統為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及利益接受了IMF諸多無理的要求,其中包括關閉韓國境內主要大型綜合金融機構,這將直接導致數以萬計中小企業面臨破產,高失業率伴隨著高自殺率籠罩著當時韓國的民生經濟處境,然而大財團與有力人士卻因此次危機而做空韓圜以及收購大量債券和房地產越發富有,透過IMF的經濟救助,韓國國內市場逐漸邁向以大財團為主體以及大財團不斷併購下游產業達到絕對壟斷以向銀行舉債天價資金實施高風險的經濟成長模式直至今日,現今的韓國不但是亞洲重要的經濟體之一,在各項先進科技與民生領域於世界舞台更是首屈一指,回顧過去國家瀕臨破產且民不聊生的窘境,然而脫胎換骨後的韓國其背後卻是當年數以萬計家庭的支離破碎。
    回到中國所推行的一帶一路,在閱讀各大西方媒體社論後,許多專家認為一帶一路其實只是通過債務陷阱外交的新殖民主義和經濟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憑藉自身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實力以及巨量的外匯儲備在世界各地發展中國家進行經濟投資,透過基礎建設興建援助以及進出口貿易協定,許多發展中國家興然同意該合作,同時中方也利用經濟援助方案增長自身國際聲量以達到戰狼外交的政治目的,那些同意一帶一路方案的國家領袖無非是中共在世界外交舞台的魁儡,然而美好的計畫趕不上突如其來的變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世界各地經濟進入凜冬,企業無法正常營運導致失業率不斷飆升,病毒的肆虐導致數以萬計民眾死亡致使許多行業勞動人口短缺,原本計劃的基礎建設的興建停擺,國家無力償還一帶一路的貸款利息伴隨外匯儲備飛速消耗,至今有至少10個國家因參與一帶一路面臨國家破產邊緣,正如近期斯里蘭卡國家破產準備接受IMF的經濟援助,然而一帶一路真有如此不堪嗎?
    在閱讀暢銷著作《經濟殺手的告白》一書過後我便有新的體悟,即便現實情況並非該書所主張的陰謀論這般可怕,但在大國角力瓜分世界資源的同時,美國在二次大戰後的行徑不也與中國共產黨如出一轍嗎?透過經濟援助以及發達的金融投資體系架空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以實現自身政治與經濟目的,試想台灣最引以為傲的台灣積體電路公司,有超過七成的投資由那些俗稱的華爾街菁英們所操控,在年初創下近700元的股價以及市值突破15兆台幣到今日卻低於500元的股價,國家的經濟命脈是如此輕易的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然而一個小國卻好像只能唯唯諾諾的聽從老大哥的安排,中美兩大國之間的博弈暗潮洶湧,同時具有地緣政治及戰略布局極大重要性的台灣首當其衝,如何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便是現今政治人物需要煩惱的課題,經濟結構的改變已經悄然發生於我們的國家,面對對岸不管是經濟上、政治上、流行文化上(一群愛用簡體字的瞎妹)虎視眈眈地全方位侵略,我們國家真的準備好了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