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華夫
怎麼說呢?
於是,英國《金融時報》2022/7/25日報導:「中國內地大型房地產開發商的股價大漲,因為有報導稱,中國政府將設立一隻專門的基金來支持負債纍纍的房地產行業。」(見
紓困有望,中國地產股大漲)
並說明中國在過去十年中佔全球 GDP 增長的三分之一左右,但近期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動盪以及
恆大集團等幾家大型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所經歷的支付困難(筆者按:即指
恒大集團被追債810億合作夥伴遭拖累事件),說明了中國普遍存在的高槓桿、高增長以及最終高度互聯的商業模式所固有的風險。尤其是房地產開發商很大一部分債務融資來自銀行業之外,中國整個私營部門的債務與 GDP 的比率目前超過 250%。
關鍵是,
歐洲央行經濟公報的此文之結論:「總體而言,中國經濟的金融
風險仍然很大,必須繼續通過持續的監管努力來降低經濟
風險,以確保中期內的穩定增長。」講的是如何確保經濟GDP增長,並沒示警任何中國
不良債權的
金融危機。
2022/7/25日英國《金融時報》的 FT中文網音頻《i聽粉》訪談原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北大國發院副院長黃益平教授:中國經濟中蘊藏著多少隱形的金融暴雷風險?
黃益平教授在訪談最後說:「像
斯里蘭卡這樣的事情,就提示我們,
債務重組是很多發展中國家都面臨的問題。我們現在慢慢地增加對外
融資或者借貸,將來這些問題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多。我們怎麼跟其他國家包括國際組織一起協調?不要因為我們做一些什麼事情,最後產生影響。總體上說,還是希望這些
融資也好,援助也好,真正能幫助當地經濟的發展。這個過程當中會出一些問題,也很正常,就像我們自己做銀行不也會有壞帳嘛。最終的根本點在於,我們能不能有比較好的辦法平穩地解決這些問題。這時企業有個複雜性,第一,
債務是跨國的。第二,可能也會影響跟這個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對這些發展中國家提供的資金,之間也有關聯性,所以我覺得還是需要加強協調,共同幫助解決這樣的問題。」(見
從村鎮銀行到經濟降速:中國經濟金融何以險象叢生?)
英國《金融時報》2022/7/28日報導,如果
斯里蘭卡新任領導人希望美國出現衰退,這或許情有可原。美國降息和美元走軟或許可以讓這個印度洋小國更容易償還債務。
斯里蘭卡負債纍纍,外匯儲備耗盡,燃料短缺,人民看不到希望。該國的危機表明,新興市場正在遭遇麻煩,而它們對此幾乎無能為力,目前尚不清楚
斯里蘭卡新任領導人將如何償還北京的巨額債務。(見
後疫情時代的中國“一帶一路”倡議)
除了
斯里蘭卡,看起來脆弱的發展中國家還有很多且情況各異。超過20個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債收益率超過10%。巴基斯坦、加納、埃及和突尼斯都在與
IMF進行
紓困(Bailout)談判。(見
新興市場的麻煩正在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