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數位寫作的三個思考:社交寫作,優勢範疇,內容平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來源:https://knilt.arcc.albany.edu/Lesson_1.1:_What_is_digital_writing%3F
本文章想分享給你,我在閱讀數位寫作的22條法則後,產生的3個理解與思考。
這個月的一個聚焦目標,是仔細研究數位寫作的各種技術。
數位寫作有別於一般寫作,講究以讀者的反應為優先。
你的寫作是為了自己,為了一個具體讀者,還是為了一群想像的讀者呢?

思考 #1:獲得更多回饋,就執行社交寫作。

當我們寫了以後需要推廣,推廣一般是在社交平台上。然而,社交平台的運作機制,讓部落格這種外部連結,不容易被讀者看到。
社交平台不是很喜歡外部連結。(Social platforms don’t like external links very much.)
可以理解,因為社交平台希望你一直待在平台上,他才能賣廣告獲得收益。

思考 #2:優化轉化率的策略,是找到自己的優勢範疇。

應該要到已經都是人的地方,去寫作觸及讀者,然侯進而優化轉化率。
社交部落格:在讀者早就在的地方寫作。(A Social Blog means writing where readers already are.)
優化轉化率的策略,
  1. 觀察每個內容在不同平台上獲取的關注度。
  2. 獲得資料,來驗證哪個「主題」是讀者最感興趣的。
  3. 找到自己的「範疇(Category)」,把自己最受歡迎的領域,主題講清楚。
  4. 排序整理自己在社交部落格上,最受歡迎,最多人讀,最多人沈浸,最多人分享的短文,故事,推特串。讓新讀者更容易取得。
之前在方格子寫關於寫作的東西,有不錯的反應。所以我在那個寫作帳號中,繼續維持各種關於寫作的主題,繼續探索。靠不斷地寫,不斷地落實,可以得到更多的啟發,得到更好的內容。

思考 #3:人會多的地方,是內容平台。

下面三個是西方世界目前主要的社交部落格平台
  1. Twitter profile
  2. Medium page
  3. Quora answer
上面三個平台,已經累積非常多的內容,所以會有很多的讀者去上面找資訊來消化。中文世界對應的平台是哪些呢?
  • Twitter --> ???
  • Medium --> 方格子 Vocus?
  • Quora --> Dcard?
方格子是寫作平台,但感覺與社交平台上寫作還是不一樣?台灣目前的人都在哪個社交平台上呢?(Dcard, Line?) 感覺亞洲走了數位孤島路線,所以與希望用Twitter寫作的邏輯,有底層差異。如果是Discord這類的小社群封閉社群呢?感覺知識付費的主要價值提供,都是這個小的專注的封閉社群的入場卷。
Typeshare主打的功能,就是可以在多個社交部落格同時發文。感覺會有社交部落格,也與西方的那種介紹制,人脈關係,社群歸屬感很有關。東方還是血脈,家族,工作關係。
  • 如果只是隨意聽聽資訊,還需要寫出來嗎?感覺會因此慢下來。
  • 我覺得要用「寫作」來調整我們「消化文本」的速度。
  • 但是每個速度,應該都有他的「寫作模板」?
  • 對的,但這個模板是有目的導向。所以還是要先看目的。
  • 有什麼具體例子呢?
avatar-img
4會員
23內容數
思考合成數據的各種原理,應用與效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接下來我又要恢復Substack那邊的電子報的發報。其實五月之後我的發文頻率就很高,累積文章量也很多,一直沒有發電子報的原因,是在思考「方格子」這邊的文章,有哪些是持續保持上鎖,不會把精簡版放到電子報去?
Thumbnail
在上篇文中,我用「數位寫作」代稱要做的行動。這個詞,用得很自然,又不那麼理所當然。我爬閱網上不同人的相關論述,整理出:6個數位寫作的特性、6個行動啟發
Thumbnail
在這個數位時代,社群媒體已成為品牌行銷的重要戰場。社群行銷是透過「真誠互動」和「多樣化內容」來吸引並留住目標受眾。第一步是找到目標受眾,了解他們的特性。接著制定社群行銷策略,產出優質內容。最後,持續產出內容並與粉絲互動。本文提供三大社群行銷黃金法則:找到你的目標受眾、建立優質內容、持續產出優質內容
Thumbnail
臺灣社群媒體平臺在日常生活中顯得尤為重要, Discord, Patreon, Uscreen, Buy Me a Coffee, ko-fi, Gumroad, Gotomax 和 Getmax 等社群平臺都在臺灣具有一定受眾。本文通過比較不同社群平臺的優缺點。
Thumbnail
像臉書、IG,或是Threads等,這些可以迅速獲得反饋的社群平台,為了快速輸出、交流,所以講重點;和所謂的部落格,像是痞客邦、方格子、UDN等平台,在閱讀或寫作時,不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能夠好好吸收、消化、整理內容,這類的平台非常適合長文章。從寫作的角度上來看,我覺得兩者中間差距在「沉澱」。
Thumbnail
為什麼要談這個? 因為方格子平台的沙龍建立,方格子希望創作者能夠更加努力地經營各式各樣的社群媒體,然後把這些社群媒體的粉絲引流到方格子平台,以創造鐵粉、提升銷售轉換率。聽起來是相當不錯的主意,因為很顯然地,如果你把各個社群媒體的粉絲引流到方格子平台,就能讓他們加入會員、喜愛你的文章、訂閱你的文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內容創作者的運營綱領,強調了熱情、熟練度和可變現程度三個重要元素。作者提供了對內容創作者定位和成功的寶貴建議,並深入解析了內容創作者的變現渠道和結論。
Thumbnail
一般部落格銷售文章 說實在的,不太願意深入討論這個主題,因為這個主題其實很沉重。通常,一般部落格的定義很清晰,如痞客邦,它們主要提供一個創作的平台,讓所有人都能輕鬆發表文章和觀點。這種開放的文章發布方式讓所有人都能輕鬆閱讀,形成了一種自然的流向,既有人創作文章,也有人閱讀文章。 創作者是供應商,
在網路普及的世代下,如何成為一個內容創造者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本文分享了撰寫部落格文章的不同方向與技巧,包括日記/紀錄類型、知識分享/教學文章類型以及好書及好片推薦的撰寫訣竅。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接下來我又要恢復Substack那邊的電子報的發報。其實五月之後我的發文頻率就很高,累積文章量也很多,一直沒有發電子報的原因,是在思考「方格子」這邊的文章,有哪些是持續保持上鎖,不會把精簡版放到電子報去?
Thumbnail
在上篇文中,我用「數位寫作」代稱要做的行動。這個詞,用得很自然,又不那麼理所當然。我爬閱網上不同人的相關論述,整理出:6個數位寫作的特性、6個行動啟發
Thumbnail
在這個數位時代,社群媒體已成為品牌行銷的重要戰場。社群行銷是透過「真誠互動」和「多樣化內容」來吸引並留住目標受眾。第一步是找到目標受眾,了解他們的特性。接著制定社群行銷策略,產出優質內容。最後,持續產出內容並與粉絲互動。本文提供三大社群行銷黃金法則:找到你的目標受眾、建立優質內容、持續產出優質內容
Thumbnail
臺灣社群媒體平臺在日常生活中顯得尤為重要, Discord, Patreon, Uscreen, Buy Me a Coffee, ko-fi, Gumroad, Gotomax 和 Getmax 等社群平臺都在臺灣具有一定受眾。本文通過比較不同社群平臺的優缺點。
Thumbnail
像臉書、IG,或是Threads等,這些可以迅速獲得反饋的社群平台,為了快速輸出、交流,所以講重點;和所謂的部落格,像是痞客邦、方格子、UDN等平台,在閱讀或寫作時,不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能夠好好吸收、消化、整理內容,這類的平台非常適合長文章。從寫作的角度上來看,我覺得兩者中間差距在「沉澱」。
Thumbnail
為什麼要談這個? 因為方格子平台的沙龍建立,方格子希望創作者能夠更加努力地經營各式各樣的社群媒體,然後把這些社群媒體的粉絲引流到方格子平台,以創造鐵粉、提升銷售轉換率。聽起來是相當不錯的主意,因為很顯然地,如果你把各個社群媒體的粉絲引流到方格子平台,就能讓他們加入會員、喜愛你的文章、訂閱你的文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內容創作者的運營綱領,強調了熱情、熟練度和可變現程度三個重要元素。作者提供了對內容創作者定位和成功的寶貴建議,並深入解析了內容創作者的變現渠道和結論。
Thumbnail
一般部落格銷售文章 說實在的,不太願意深入討論這個主題,因為這個主題其實很沉重。通常,一般部落格的定義很清晰,如痞客邦,它們主要提供一個創作的平台,讓所有人都能輕鬆發表文章和觀點。這種開放的文章發布方式讓所有人都能輕鬆閱讀,形成了一種自然的流向,既有人創作文章,也有人閱讀文章。 創作者是供應商,
在網路普及的世代下,如何成為一個內容創造者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本文分享了撰寫部落格文章的不同方向與技巧,包括日記/紀錄類型、知識分享/教學文章類型以及好書及好片推薦的撰寫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