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平台比較 – 如何評價方格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方格子是一個什麼樣的團隊呢?

方格子是個既熱血又敏捷的團隊,兼具科技業前衛思想與編輯的老派靈魂,從方格誌的字裡行間,就可以被團隊的生命力感染!

在相同類型的數位內容平台中,方格子尤其強調陪伴創作者成長,並以實現內容有價為使命:方格子長期透過創作者成長學院媒體直送計畫寫作者俱樂部(臉書社團)等方式來幫助創作者,並以訂閱制(包含 Vocus Premium、持續訂閱、單次購買)為主力變現策略。

近期則開始佈局策略聯盟(內容實驗室),整合出版、遊戲、影視改編等以文本、IP為主體之延伸應用領域;也著手開發更多元性質的創作者加入部落格創作,包含圖文作家、YouTuber 與 Podcaster。

方格子評價:跟其他寫作平台的比較

海內外的部落格平台

  • Medium
    以台灣市場來說,內容的「商業感」很重,題材不離產品、行銷、科技業,偶爾才能發現一些心理、文化類型的文章,欠缺中文內容的多元性。
  • Matters
    比較類似論壇,專注在公眾議題與討論,其互動性可以帶給創作者很強的反饋感。但從讀者視角來看,其實社群演算法+瀑布流式的設計、公民與社區的概念會削弱創作者的存在感,反觀簡書是以創作者去驅動社群。另外,文章不能修改、變現的低效率也是明顯的缺陷。
  • Dcard
    夾帶龐大的流量跟社群優勢,養出很多原生讀者與創作者。雖然很多生活類型的文章,但也有不少主題跟方格子重疊。
  • 痞客邦
    畢竟是老牌部落格平台,雖然廣告很干擾,但依然是許多創作者(尤其投資、評論類型)會考慮的平台。優點是可以串聯Search Console。
  • Note
    其實Note跟簡書都是看了方格誌才知道。一進去就有很強烈的文藝品味!可以發現很多內容比較像生活的隨筆(反映了Note這個品牌名稱的定位),閱讀起來是輕鬆的(感謝強大的Google翻譯),相較之下台灣內容顯得很用力。
  • Patreon
    在國外非常流行的創作者集資平台,資助的對象不限於寫作,包含音樂家、Podcaster、視覺創作者。但跟以上平台的差別是,每個創作者的頁面都各自獨立,網站並沒有鼓勵讀者去查看其他創作者,非常的個人化。

方格子的優勢

  • 多元的收費模式
    無論從讀者或創作者觀點,都提供了更具開放性的選擇。至於創作者實際可以從訂閱獲得的收入,需扣除第三方支付的金流處理費,以及方格子20%的平台服務費。
  • 多元性與清晰分類
    其他台灣市場常用的平台皆以演算法推薦去驅動內容曝光,「分類」被藏得很隱密。對讀者來說這是相對被動的閱讀,長期下來也很容易一直被演算法推同性質的內容而發膩。對作者來說,也很容易產生頭部化問題。方格子保留「分類」、「熱門」、「最新」的機制,能讓更多作者獲得相對均質的曝光機會。
  • 追蹤的作者發文時會用 EDM 通知
    雖然 Medium 的 App 推播也可以做到類似的效果,但在 App 通知如此浮濫的現在,收到 Email 就是有一種隆重感!至少我是真的會比較常留意方格子作者的新文章。
  • 編輯器非常舒服大方
    還有關燈模式,真的非常有助於專注寫作。(寫這篇文章很有感,以後寫企劃可以考慮捨棄 Google docs XD?)

給方格子的建議

網路上可以找到的建議中,我覺得比較嚴重的是沒有App、搜尋功能弱,以及互動感不夠強烈

以上常見的問題以外,我想從我自身網站資訊架構背景,再延伸其他的觀點:

  • 會員中心、追蹤功能不夠顯眼
    會員中心其實是留存讀者留存的一個關鍵,所以就算使用者註冊時沒有抓到照片,平台端也至少會補上一張插圖,讓會員中心明顯一點(請參考下圖 Matters 和 Medium),何況方格子的 Header已經很窄。
    另外,可以看出方格子想要強調「贊助」功能(一個頁面上被 Highlight 了三次),這會讓新讀者非常有壓力。除非原本就是作者的粉絲,否則接觸新的創作者時,比較合理的 Call to Action 應該是「追蹤」。
Matters的會員中心叫做「我的」,點一下會展開來。主要的CTA可以看到是「追蹤」跟「創作」,而且是使用主色+輔色來設計。

Matters的會員中心叫做「我的」,點一下會展開來。主要的CTA可以看到是「追蹤」跟「創作」,而且是使用主色+輔色來設計。

Medium的Follow跟Upgarde也都很清楚,是使用填色、框線的變化來做雙重highlight

Medium的Follow跟Upgarde也都很清楚,是使用填色、框線的變化來做雙重highlight

相較之下,方格子的追蹤專題、會員中心都很扁平,沒有框起來甚至不會注意到。而且CTA太多了,會很眼花撩亂。

相較之下,方格子的追蹤專題、會員中心都很扁平,沒有框起來甚至不會注意到。而且CTA太多了,會很眼花撩亂。

  • 作者/讀者服務相關的專題太多太分散
    一開始看到這麼多東西,會有種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的慌張與挫折感。也許整併成所謂的 About 跟 Help Center ,可以更有效率的引導使用者找到需要的資訊,減少迷路的發生。
可以感受到方格子幫助使用者的熱情,但隨著歲月網站越長越大,需要開始做減法。

可以感受到方格子幫助使用者的熱情,但隨著歲月網站越長越大,需要開始做減法。

  • 版型不夠乾淨
    方格子時常強調自己的介面乾淨,但我必須老實說,我對方格子的印象是雜亂的。問題如不同頁面的header不一樣版型動線紊亂許多地方沒有對齊有圖卡又有線條——這種感覺就像是標點符號混雜全形半形,造成文章行與行之間的視覺錯亂。
第一種 Header - 大部分的頁面都長這樣

第一種 Header - 大部分的頁面都長這樣

第二種 Header - 在文章分類網頁中會長這樣

第二種 Header - 在文章分類網頁中會長這樣

第三種 Header - 在方格子自己的專題中會長這樣

第三種 Header - 在方格子自己的專題中會長這樣


版型動線紊亂 - 這是文章分類頁

版型動線紊亂 - 這是文章分類頁

版型動線紊亂 - 這是主題徵文策展,點擊「詳細徵文說明」之後居然是進到一個文章頁,而不是活動的 Landing Page。

版型動線紊亂 - 這是主題徵文策展,點擊「詳細徵文說明」之後居然是進到一個文章頁,而不是活動的 Landing Page。

版型動線紊亂 - 這是人物。以上各個Campaign資訊架構跟設計語言的不一致,令人難以快速理解策展的概念。

版型動線紊亂 - 這是人物。以上各個Campaign資訊架構跟設計語言的不一致,令人難以快速理解策展的概念。


最常瀏覽的文章介面,各個元素區塊都非常鄰近又沒有對齊,第一印象是又擠又亂。

最常瀏覽的文章介面,各個元素區塊都非常鄰近又沒有對齊,第一印象是又擠又亂。


「為你推薦」跟「方格人物」標題、圖卡也沒有對齊。且其他區塊都是圖卡,但「熱門標籤」卻是用線條分割

「為你推薦」跟「方格人物」標題、圖卡也沒有對齊。且其他區塊都是圖卡,但「熱門標籤」卻是用線條分割

在圖卡中用線條分隔也顯得多餘,其實使用遠近、或顏色的深淺來做分隔就可以了。

在圖卡中用線條分隔也顯得多餘,其實使用遠近、或顏色的深淺來做分隔就可以了。


一個平台的印象對於讀者其實非常重要,Matters跟 Medium 的版型皆採用大量留白,這種呼吸感是有助於持續閱讀的。包含其他的媒體網站,如 every little d.關鍵評論網 或是像 PressPlay 這種平台式的網站,其主題策展的版型、資訊架構也是很好的參考對象。

Yes, we do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目前方格子的優勢是擁有鮮明的插畫風格,其實如果將版型做整理,並用插畫風格的差異來區別各種類型的專題,能更清楚地傳達策展概念。

  • 愛心、留言區功能不符合視覺動線
    愛心與留言區雖然放在右手邊,但隨著閱讀文章,其實這個區域會進入所謂的「廣告盲視」狀態。而且方格子文章的版型其實是所謂的「置中」,再加入一排功能在右手邊其實讓人的視覺很錯亂,會很疑惑那為甚麼不直接設計成靠左或靠右的版型呢?
    留言區沒有放置在文末,會減少讀者去了解其他讀者觀點的機會。

    *上面有截圖過,就不再放圖片說明了
  • 作者、FB/官網等社群管道的按鈕太過隱密
    對於方格子的訪客來說,如果還沒有到註冊會員或贊助作者的階段,這會流失一個追蹤作者、讓作者去跟讀者培養關係的機會。畢竟許多人還是習慣透過臉書、IG來追蹤媒體跟創作者。
如果在專題的頁面,必須拉到最下面才會看到作者

如果在專題的頁面,必須拉到最下面才會看到作者

必須點進作者的頁面才可以看到作者的其他社群管道。

必須點進作者的頁面才可以看到作者的其他社群管道。

關鍵評論網會將作者資訊放在文章左側,對於還在培養知名度的創作者,這是很重要的設計環節。也許需要思考如何兼顧讀者的習慣和平台的留存目標。

關鍵評論網會將作者資訊放在文章左側,對於還在培養知名度的創作者,這是很重要的設計環節。也許需要思考如何兼顧讀者的習慣和平台的留存目標。

其他的問題與網站前端較無關,附在最後:

  • 文章的網址slug無法設定
    對SEO跟使用者體驗是一個小小缺點,但不算太嚴重。
  • 編輯器無法建立表格
    對使用者體驗跟SEO都不利。
  • 編輯器不能將圖片直接複製貼上
    雖然很多編輯器也是如此,但「找圖/截圖+儲存+上傳」這個流程,依然是一件很繁瑣、會令心情阿雜的事。另外,文章圖片似乎在前端看會有點模糊,不太確定是不是只有我遇到這個問題。
  • 方格子自身社群的擴散能力不足
    對任何品牌而言,過於仰賴任何一個管道的流量都是不健康的。在方格子的粉專和社團上,都可以發現互動氛圍較低落。這方面可以多向其他媒體/Podcast Hosting學習,善用平台的力量增加創作者的曝光機會。

期許以上問題方格子有朝一日可以改善,畢竟方格子擁有內容豐富、商業模式逐漸健全的特質,在SEO上的表現也有看到改進(筆者是SEO專業背景出身,這是客觀的評論),創作者的數量2020年也有爆發式的成長,被市場認同,我相信是最能彰顯其前景的指標。


結論:誰適合在方格子上寫作

方格子至今累積超過21萬名會員,其中25%屬於付費讀者,尤其Vocus Premium的機制上線後,更有機會觸及那些願意為內容付費的族群。以中文市場來說,也是台灣少數會聆聽在地使用者需求、快速跌代改善的公司,內容也是多元性最高的平台,所以如果是內容類型相對非主流、未來想要出書或是以各種形式將自己的文本變現的創作者,方格子是非常好的選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w-avatar-img
2021/07/01
好中肯的文章跟建議。 剛好看到文末有個錯字: 快速「跌」代 -> 快速「迭」代
Wright Fu-avatar-img
2021/05/30
我也是同時有使用Medium、方格子和Matters的一員,在這三個平台也見過不少文友寫過各自平台的弊端。就方格子而言,對於追縱較多創作者的用戶來說,通知欄不斷地彈出某某創作者刊登了新的文章,會很阻礙自己知道自己的文章有甚麼人按心心和回應了;而互動欠佳也確實是一個問題,留言功能不太鼓勵不同讀者之間有所交流,之前看到有文友說自己的文章有數千人閱讀過,可是按心心的卻屈指可數。 反而layout方面,自己用了這裡好一段時間,倒感覺不到有甚麼大問題,只是有時載入速度較慢
張嫣凌-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5/30
我也是發完文才發現原來不能自己選分類! 那 Brownshale 對於裡面的建議有甚麼想要響應的部分嗎哈哈哈
avatar-img
張嫣凌的沙龍
5會員
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作為一個新手部落客,我在兩個平台之間猶豫了很久,即使到現在都還沒有完全決定,先比較一下兩個平台我個人的使用心得讓各位參考
Thumbnail
作為一個新手部落客,我在兩個平台之間猶豫了很久,即使到現在都還沒有完全決定,先比較一下兩個平台我個人的使用心得讓各位參考
Thumbnail
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寫作者,選擇適合自己的寫作平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市面上有那麼多寫作平臺,該如何挑選呢?別擔心,本文為你介紹4+1大寫作平臺的詳細對比,幫助你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平臺。趕快收藏起來,成為一名出色的寫作者!
Thumbnail
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寫作者,選擇適合自己的寫作平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市面上有那麼多寫作平臺,該如何挑選呢?別擔心,本文為你介紹4+1大寫作平臺的詳細對比,幫助你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平臺。趕快收藏起來,成為一名出色的寫作者!
Thumbnail
就如我預期的,讀者確實比起文章,更願意在討論區跟我說話;雖說因為剛起步的關係,大家可能還不太習慣,來留言的讀者不算多。不過我自己有發現這些留言的讀者在平常都只是「按讚常客」,但在討論區發文後,他們就變得願意來聊天了。而且看得出來蠻自在的,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我覺得是非常好的開始。
Thumbnail
就如我預期的,讀者確實比起文章,更願意在討論區跟我說話;雖說因為剛起步的關係,大家可能還不太習慣,來留言的讀者不算多。不過我自己有發現這些留言的讀者在平常都只是「按讚常客」,但在討論區發文後,他們就變得願意來聊天了。而且看得出來蠻自在的,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我覺得是非常好的開始。
Thumbnail
一個寫作平台的閱讀環境再怎麼糟糕,但是互動性良好、你能接受,那就是你的選擇;如果讀者累積慢、文章導流效果中下,但是平台本身的發展性你很看好、想留下來,那也是你的選擇。 留下是選擇,離開也是選擇。你能接受,都是你的選擇,端看你期望在這些平台裡獲得什麼。
Thumbnail
一個寫作平台的閱讀環境再怎麼糟糕,但是互動性良好、你能接受,那就是你的選擇;如果讀者累積慢、文章導流效果中下,但是平台本身的發展性你很看好、想留下來,那也是你的選擇。 留下是選擇,離開也是選擇。你能接受,都是你的選擇,端看你期望在這些平台裡獲得什麼。
Thumbnail
國內外有哪些寫作平台,分別有那些優缺點呢?為甚麼方格子是最具前景的團隊?甚麼樣的創作者,比較適合選擇方格子?
Thumbnail
國內外有哪些寫作平台,分別有那些優缺點呢?為甚麼方格子是最具前景的團隊?甚麼樣的創作者,比較適合選擇方格子?
Thumbnail
「自由寫作」只不過是基礎,已經不是一個普通寫作平台應當拿來誇耀的「特色」。平台方到底能提供作者什麼樣的服務,讓他們能在這不斷變遷的新閱讀時代得到發展的機會,我想對於同樣有企圖心的作者而言才是最為關心的,而方格子確實給人看到了這個機會。
Thumbnail
「自由寫作」只不過是基礎,已經不是一個普通寫作平台應當拿來誇耀的「特色」。平台方到底能提供作者什麼樣的服務,讓他們能在這不斷變遷的新閱讀時代得到發展的機會,我想對於同樣有企圖心的作者而言才是最為關心的,而方格子確實給人看到了這個機會。
Thumbnail
各位格友好久不見,距離我上一次在方格子發文,想不到竟然已經是2年前了(遠目)(驚)。前陣子,方格子的夥伴們如火如荼地為網站做了許多重大的調整和改變,即將陸續在近期推出與大家見面。 本期的聊聊,我想帶大家看看方格子近期的動態。
Thumbnail
各位格友好久不見,距離我上一次在方格子發文,想不到竟然已經是2年前了(遠目)(驚)。前陣子,方格子的夥伴們如火如荼地為網站做了許多重大的調整和改變,即將陸續在近期推出與大家見面。 本期的聊聊,我想帶大家看看方格子近期的動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