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9/2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台北小孩到鄉下 (四)

    夏天當大人們在田間玩泥巴插秧時,小孩子們最喜歡的是在水渠玩水,用畚箕抓蝦、抓泥鰍,冰涼的水流夏天最消暑。最常的戲水地點,就是外婆家前周邊人家洗衣的灌溉水渠,寬度約1.5~1.8米左右,兩側水岸都是自然的植物土坡,周圍被竹林包圍,靠步道側放置了幾個不同高度的洗衣石板,每次下水就是利用這些石板,水深對大人來說就是到小腿,但對小小孩來說就是像在泳池游泳一樣。
    水中最常見到的是透明的小蝦、小魚,還有從水中泥土翻出的泥鰍,還有一種腳長長的像是有輕功站在水面上的昆蟲--水蜘蛛。印象中應該也有螞蝗,因為這是小三子的媽媽最怕小孩被咬到而不自知。那個年代環境生態還是很不錯,工程還未進到農村,蝸牛、蜻蜓其實是到處可見的(特別是下雨後),不似今天灌溉水渠不是被填掉,就是換成了垂直的混凝土邊,雖然有政府單位進行一堆的整治和綠美化,甚至刻意打造成“打卡點”,但一切再也回不到過去農村的清純和質樸。
    秋收之後的田野一是片枯黃,殘留土地上的稻根、被編紮立起的稻桿、放乾水的泥土,加上新竹風大體感溫度比較低,秋意蕭瑟的感覺非常明顯。但這時候的田間才是小孩子們的遊樂天堂,拾穗(鷄群們可能拾的比較多)、捉田鼠(這是男生的活動)、打窯、烤番薯......,這也是小三子會到田間走動的唯一季節。
    田間打窯和烤番薯是技術活,一定需要舅舅們的幫忙,先拿著鏟子把地弄的平整,挑選比較大且乾的泥土塊,開始搭建土窰,孩子們幫忙找些樹枝當作柴火(更多時候是直接到廚房大灶旁邊拿),接著是把土窰內燒的火紅後,把番薯丟進窰中,再用鏟子拍打,使土窰垮塌,番薯就在裡面悶熟,約需要等一個多小時,就可以把番薯挖出來享用。不過在小三子記憶中,挖番薯也是需要技巧的,因為一不小心就會把表皮挖破,就變成帶土的番薯了,過程很好玩,至於味道嗎?因為外婆家種的地瓜品種有兩種,一種是黃皮黃肉,口感比較鬆軟,也比較甜味,另一種是紅皮白肉,味道就差了一截,總之就看運氣拿到什麼了。其實番薯最安全的烹調方式,還是放在大灶最下層烣燼中,中午放、晚上拿出來吃,有時候運氣好,也可以撿到別人忘了拿的番薯。
    外婆家除了稻子外,地瓜(番薯)是另一個重要的糧食作物,小三子母親是出生在日治時期後期,成長的年代,生活物資不豐富,農家靠天吃飯,稻子收成並不穩定,雖然家中田地種的是稻米,但餐桌上的主食其實是地瓜為多。因此,這些在台北小孩看來好吃、好玩的事情,媽媽和舅舅們都是陪玩的,這個食物他們早就吃怕了(類似的食物還有芋頭、南瓜等),在他們的小時候一心就想要一碗白米飯。在地瓜還未被大家發現和推廣其營養價值前,外婆家地瓜最多的用途是擦絲、煮過後餵豬,記得小姑婆家的大舅舅,每次就笑小三子這群小孩愛吃豬吃的東西。也因此讓小三子每次看到這些食物,就會聯想起“豬”飼料......嗯,記得淘寶上有一款綜合零食包就以“豬飼料”命名,轉念一想也沒什麼不好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