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與「愛」的失落與假託──《我願意》

「信」與「愛」的失落與假託──《我願意》

冷莫凡-avatar-img
發佈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劇播出前一段時間,我無意中看到了一個小小廣告,說這是臺灣首部探討邪教的劇作,讓我產生了好奇。
我覺得是很有意思的主題。
「信仰」這一概念是我個人極重要的終極關懷,我總說愛情與信仰情感相當,對我而言,「信仰」與「愛」完全等義,亦即「生命」本身,亦即「快樂」。倒非與宗教相關,雖說也可以說是相當宗教的。
而所謂的邪教就像盜用帳號那樣,妄稱其名,披皮無裡,致使「信仰」風評被害。
我好奇這部劇作會呈現什麼。

然後我看見了「階級」。
有時候我也會想,我能夠說「愛」,說「信」,是不是因為我本來就在一個相對和諧、相對容易獲取快樂的生命狀態。畢竟,當人只能夠「生存」而不是「生活」、甚且「生存」都宛若一種詛咒的時候,恐怕的確沒有餘力「信」與「愛」。
我認為人沒有「信仰」是不能「活」的。沒有那個可以憑藉己心肯認為真的標的,就無所皈依,心無所向不能安,即身不安,則命不立。
潘朵拉的盒子裡為什麼裝希望呢?我認為那就是「信仰」,「信仰」是人不可思議的「能力」。我認為相信先於存在,人是因為「能信」,是故「能愛」。
所以這部劇那麼殘酷。
我想起我當年看《少年刑警》的時候有一種恐怖感,那是因為很清楚的「知道」:那些殘酷不是只在「那個次元」裡,我並非身在一個倖免於難的次元。
這部劇的表現方式堪稱是相當的「沉浸式體驗」,「眼見」有人要溺死了,卻救不得,隔著一個結界,只能「眼睜睜」的「目睹」滅頂的過程。那麼寫實,就好比確實身在那些邪教教眾周遭的人,縱然嘗試出手救援,也會彷彿被玻璃阻絕,無法阻止陷沒。
我認為那恰恰顯示了「信仰」的失落,或許境遇過於擠迫,擠得心無能為「信」,偽裝者才乘虛而入,讓心誤將「依附」認作「依歸」。

更殘酷的尚在於,會有人始終不知「信」與「愛」為何物。我覺得這是最最驚悚可怖的,是最最殘忍的。
那即是不知道快樂是什麼,不知道生命是什麼。
從不快樂的生命,太駭人了。
那自然是毀天滅地的,沒有「信仰」作為根基,那就是全然的虛無。

不過這大概是全劇我唯一沒能「進入」的情境,不知道這是否就是劇組角色塑造的本意,這個邪教教主只讓我看見癲狂,卻看不見「領袖魅力」。
或許劇組就是想要讓觀眾感受那份「不解」,「不解」那群教眾為何崇拜這樣一個「俗人」,也由此讓觀眾能更明確的體感那股為教眾焦慮的情緒;但我個人傾向看見邪教教主確實展現迷人風采,更真實的共感教眾為其迷魅的狀態,更顯其「極致的危險」。

總歸是個相當好的劇作,乃至讓我覺得有機會參與這樣製作的人們真不錯。

avatar-img
對酒當歌
5會員
43內容數
「これだけの日を跨いで来たのだか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對酒當歌 的其他內容
-初夜- 他仔仔細細的把髮梳攏。 一束一束,捏於掌中,重合交疊,蓄積飽滿而頂上一勾。 好一似入雲高峰,張揚的呼告著穿破,他再一施力抓握,繫上綁帶,結髮隆重。 都說女為悅己者容。 沾染脂粉,勾留眉眼漸次泛紅。 此際他是女人。 熟成鮮嫩。 待得採摘者如約而來。
儘管延遲,仍然充分理解了這部作品何以掀起熱潮。 我也一樣,看的時候難以自制,看完之後澎湃難止,為了安定胸中過滿的心緒,抒寫就成為了必要的事。 之所以如此令人盤桓難去,我想故事收束的方式是一大要因,我也是由此反覆思量,而於我自有的關懷上歸結安頓。 我認為這是一個多重的結構。
平行宇宙:謂兩無交流。像地和天,好似相連,卻中空有間;像日和月,分明並列,但分別晝夜;像死與生,一降一升,逆反不同層;像你以及你以外的,各在各的軀殼,軀殼的內側的內側,縱使表面死死咬合,依然彼此區隔。
《藍宇》。作為我的一縷魂、一瓣心,活至今時二十年。 因為心魂裸露太痛,我封藏二十年,倒好似琥珀,凝固在當年,如今重見,見生命讚歌,死生亦大。
兩廳院製作《神不在的小鎮》「四維虛擬空間」介面演出結束時動態畫面之瞬間。 前置遊戲一回、實時畫面一次、二到四維影像紀錄一次、重回四維空間一次,完整的走了這一整趟流程,我覺得這是一次頗為有趣的實驗。並非新奇的概念,但藉由不同的技術架構不同的表現手法,從而能夠「具現」出「概念」以「體感」。
這個作品明確以形式取勝,立基於創意的實驗精神我覺得還是不錯的。 我正是成功受它所主打的形式吸引,直式、微劇,這種獨樹一幟的創發我覺得很有趣,它的宣傳語所謂以等一班捷運的時間追一集劇的好玩概念也恰恰勾住了我,我竟如此完美落座在它所備好的目標群眾位置上。XD
-初夜- 他仔仔細細的把髮梳攏。 一束一束,捏於掌中,重合交疊,蓄積飽滿而頂上一勾。 好一似入雲高峰,張揚的呼告著穿破,他再一施力抓握,繫上綁帶,結髮隆重。 都說女為悅己者容。 沾染脂粉,勾留眉眼漸次泛紅。 此際他是女人。 熟成鮮嫩。 待得採摘者如約而來。
儘管延遲,仍然充分理解了這部作品何以掀起熱潮。 我也一樣,看的時候難以自制,看完之後澎湃難止,為了安定胸中過滿的心緒,抒寫就成為了必要的事。 之所以如此令人盤桓難去,我想故事收束的方式是一大要因,我也是由此反覆思量,而於我自有的關懷上歸結安頓。 我認為這是一個多重的結構。
平行宇宙:謂兩無交流。像地和天,好似相連,卻中空有間;像日和月,分明並列,但分別晝夜;像死與生,一降一升,逆反不同層;像你以及你以外的,各在各的軀殼,軀殼的內側的內側,縱使表面死死咬合,依然彼此區隔。
《藍宇》。作為我的一縷魂、一瓣心,活至今時二十年。 因為心魂裸露太痛,我封藏二十年,倒好似琥珀,凝固在當年,如今重見,見生命讚歌,死生亦大。
兩廳院製作《神不在的小鎮》「四維虛擬空間」介面演出結束時動態畫面之瞬間。 前置遊戲一回、實時畫面一次、二到四維影像紀錄一次、重回四維空間一次,完整的走了這一整趟流程,我覺得這是一次頗為有趣的實驗。並非新奇的概念,但藉由不同的技術架構不同的表現手法,從而能夠「具現」出「概念」以「體感」。
這個作品明確以形式取勝,立基於創意的實驗精神我覺得還是不錯的。 我正是成功受它所主打的形式吸引,直式、微劇,這種獨樹一幟的創發我覺得很有趣,它的宣傳語所謂以等一班捷運的時間追一集劇的好玩概念也恰恰勾住了我,我竟如此完美落座在它所備好的目標群眾位置上。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