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與人:光感應系統的分化與統合 (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光固然很早就進入地球的生命史演化中,但由於人類自身的光反應相對難以觀察,所以當代科學對光感應系統的研究似乎還是以植物為對象的研究較為透徹。
說到植物的光感應系統,身為人類的我們不免就要了解一下葉綠素與葉綠體。相信對一般讀者來說,其多會認為植物細胞內有葉綠體,葉綠體中含有葉綠素,所以能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和葡萄糖可以算是基本的生物常識,無庸置疑。在這種情況下,植物與動物細胞的重大分別之一似乎就是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動物則否
雖然在學測之類的考試之中,這是個很安全的回答,但是在充滿好奇心的科學人的世界中,尤其是那些喜愛挑戰(上帝)創造生命任務的遺傳生命學家,他們更有興趣的問題是:「有沒有生物既是植物也是動物?」
這在生命學中其實也是一個「嵌合體」的問題,我們可以在東亞古代經典如「山海經」中看到類似的想像,也可以在地中海區域的埃及圖像或希臘羅馬神話中看到,只是在越成熟的體制社會中,就越少看到這類想像,在視創生為上帝任務的基督教社會,更似乎成為某種禁忌。
不過,很多傑出的科學家就是喜歡挑戰眾人眼中的不可能,所以還是有善於獵奇的人找到了「綠葉海蛞蝓」這類半海蛞蝓、半海藻的生命體,並以之為研究對象。
因為可以行光合作用的關係,這類綠色海蛞蝓是可以靠光營生,不需要靠吞食其他生物來維持生命。從生態的角度言,它們固然是在食物鏈的最底層,但也是最有獨立及和平精神的小生命,絕對值得正經和不正經諾貝爾和平獎與生理獎的提名委員會參考。
當然,這不免讓人好奇,為什麼這些海蛞蝓是綠色的?
綠色海蛞蝓
一個最簡明而有實驗佐證的答案是他們的動物細胞在奇妙的過程中,被嵌入了海藻的部分基因體,於是擁有了人類看起來是綠色的葉綠體。至於為什麼葉綠體是綠色的?那是因為葉綠體中的葉綠素吸收了大部分的短波長與長波長的光子,只有中波長的光子被反射到觀察者(也就是人類)的眼中,所以看起來是綠色的。
至於,為什麼葉綠素是綠色的,這就是更根本的問題了。
一個可能的猜想是,在古老的細菌活躍在地球的年代時,也許有好幾種感光色素被合成過,只是,能夠合成葉綠素的細菌後來成功地成為優勢菌種,甚至練就了光合作用的功夫,成為藍綠菌。近一步猜想,葉綠素的優勢或許在於其能在當時的光環境下吸收最多的光子以進行光合作用,所以成為藍綠菌的感光色素。
無論如何,就生命史而言,藍綠菌並不只是活躍在二十多億年前,其後來還成為真核細胞中的一個胞器,讓植物細胞有了光合作用的能力,是生命演化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環節。
只是,這樣一來,我們就必須面臨一個新的問題,為什麼植物會演化出「花」呢?
葉子因為含有葉綠體,所以能夠進行光合作用,以產生葡萄糖,而葡萄糖是大多生物細胞可以利用的基本營養分子形式,所以,能行光合作用的植物被形容是地球生命的基本生產者。可是,花除了招蜂引蝶外,對於植物,還有什麼特別的用處?
仔細看花的構造,雖然比葉子精巧,卻大多比葉子柔弱的多了,為何「浪費」如此多時間和能量創造出這精美的構造的被子植物最後會取代高大的裸子植物,成為如今植物界的優勢物種呢?
這其實是一個可以多面向回答的問題,但我們可先以開花植物的光週期現象切入,討論光如何影響植物的開花機制。
從現象上來說,有些植物如菊花和大豆只在短日照的期間開花,有些植物如鳶尾和大麥則只在長日照的期間開花——在二十世紀初,科學家透過一番研究,根據對菸草的研究,確定了植物是可以感知光照週期長短的,並且由此領悟到可以透過「光照」來控制植物的開花時間。
當然,科學人也不是一開始就知道植物是如何透過光照來決定要不要開花的,但是透過不斷的探索與研究,終於二十世紀中期,被認定大多植物主要是靠葉子中的光敏激素(phytochrome)來調節開花與否的。在最簡單的模型中,光敏激素就像是一個由光啟動的開關。
那麼,啟動光敏激素的是什麼波長的光子?植物的開花機制測量的又真是日照的長度嗎?
實驗結果顯示,只有夜間中(長波長的)紅色閃光會影響植物的開花時間。( 短中波長的)藍色或綠色閃光則不會。更令人驚訝的是,(算是人類可見光中波長最長者的)遠紅光則可以抵銷紅光的反應。也就是說,夜間的紅色閃光會開啟植物的開花機制,而夜間的遠紅光則會關閉先前啟動的機制——更多的實驗讓研究者推測,自然界中白晝將盡時最多的遠紅光,告訴植物應當準備休息了,而早晨的紅光又讓植物進入清醒模式,而所謂長日照與短日照植物顯然也是依靠季節的光週期變化來決定要不要開花。
從自然哲學的角度來看,自然界的花朵不在同一個季節開花,顯示的也是植物適應不同生態環境的一種創新。
如果我們可以從這理解開花(被子)植物被視為優勢物種的原因,就可以發現雖然表面上裸子植物一般較為高大,樹齡的存在也較長,但其實裸子植物的樹的巨大其實是一再重複一樣的模式往上長高,而一棵樹中可以利用能量的活細胞在某些樹種可以少到大約只有全體的1%。所以,老樹的幼苗都長在頂端,算是名副其實的「站在前輩的屍骨上求勝」。
而所謂的開花植物,其實也就是被子植物,儘管身形較為矮小,但是「花樣」很多,這一來顯示其有源源不斷的創意以適應生態環境,二來也顯示其不斷更新與改善對下一代的保護與培育方式。
簡言之,與裸子植物相較,開花植物的成功,不僅在其成功演化出了花,更在其由此孕育出了種子。裸子植物既不會開花,也結不出種子,只能用較為原始而單調的孢子傳播,因此所能生長的棲地也隨之越來越少。
總之,雖然因為「花心」中藏著植物的性別秘密,但其實花就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資訊互動時的一個重要窗口,就這點而言。花不太像是一般生物老師或生物教科書所說的生殖器官,而更像是動物的腦。
只是,我們還是必須提醒自己,人的大腦對光的反應要比植物複雜多了,如今的花農可以輕易地利用紅光和遠紅光來調節植物的花開時節,但是,人類的活動雖也有明顯的光週期現象,但要能做到完美地轉換「休息」與「清醒」狀態,對許多有睡眠障礙的人來說,卻絕非易事。
更重要的是,現代照明器材與3C產業的發達,也讓現代人所處的光環境紊亂且複雜,這當中造成了多少人類腦部運作的失序,又要如何使之重新順暢運作,恐怕才是讓愛人愛己的生命觀察者真正在意卻又難解的謎。
推薦參考文章:
種子的勝利:穀類、堅果、果仁、豆類、核籽如何征服植物王國, 形塑人類歷史/作者:Thor Hanson
就業的終結 (The End of Jobs)/ 作者:Taylor Pearson
avatar-img
52會員
425內容數
曬書天,好奇地。 文圖連播,播出新識界。 紅柿子在這方小天地不只曬書,也曬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光究竟是如何進入生命史的演化?最早的光感應系統又背負著什麼樣的生命任務?植物和動物的視覺又有何不同?一起來探究吧!
地球最早的生命型態究竟是如何演化出來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複雜到令許多認真的人覺得無法呼吸,也可能簡單得令許多人覺得不值一論。到底,身為真核生物一員的人類應該要如何看待地球生命的起源呢?也許,粒線體提供我們一點線索。
地球最早的生命體應該是微小的球狀體包含著生命物質,而在力學上,有許多行為應該與泡泡很像。不過,隨著細胞內外環境的改變,細胞和細胞膜的機制也會跟者不斷改變。狀態便得更穩定,開始展現出許多與泡泡不一樣的行為。
重新審視渺小生命的處境,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許多複雜結構體的演變原理,並且找到當結構體由大變小時,必須作出什麼樣的改變,才能啟動一連串的變革,適應新的生存空間。
以「狐狸與刺蝟」來比喻用來檢查現在檯面上的政治人物當然很有意思,但是,對於自然史的愛好者,也許更想問的是,「刺蝟腦」或是 「狐狸腦」到底是怎麼演化出來的?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 John Morgan Allman 既很注意實驗室的資料,又很注意生態變遷對大腦的影響,應該算是可以回答這類問題的佼佼
如果我們把「細胞靈性」定位在「感知外界變化的能力」,那麼這樣的能力是確確實實存在,而且可以觀察到的。只是,現代西方醫學似乎對「人體」許多的「靈性反應」不予重視,所以,輕忽了許多身體所發出的警告與訊息。
光究竟是如何進入生命史的演化?最早的光感應系統又背負著什麼樣的生命任務?植物和動物的視覺又有何不同?一起來探究吧!
地球最早的生命型態究竟是如何演化出來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複雜到令許多認真的人覺得無法呼吸,也可能簡單得令許多人覺得不值一論。到底,身為真核生物一員的人類應該要如何看待地球生命的起源呢?也許,粒線體提供我們一點線索。
地球最早的生命體應該是微小的球狀體包含著生命物質,而在力學上,有許多行為應該與泡泡很像。不過,隨著細胞內外環境的改變,細胞和細胞膜的機制也會跟者不斷改變。狀態便得更穩定,開始展現出許多與泡泡不一樣的行為。
重新審視渺小生命的處境,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許多複雜結構體的演變原理,並且找到當結構體由大變小時,必須作出什麼樣的改變,才能啟動一連串的變革,適應新的生存空間。
以「狐狸與刺蝟」來比喻用來檢查現在檯面上的政治人物當然很有意思,但是,對於自然史的愛好者,也許更想問的是,「刺蝟腦」或是 「狐狸腦」到底是怎麼演化出來的?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 John Morgan Allman 既很注意實驗室的資料,又很注意生態變遷對大腦的影響,應該算是可以回答這類問題的佼佼
如果我們把「細胞靈性」定位在「感知外界變化的能力」,那麼這樣的能力是確確實實存在,而且可以觀察到的。只是,現代西方醫學似乎對「人體」許多的「靈性反應」不予重視,所以,輕忽了許多身體所發出的警告與訊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界上最重要的胞器肯定是葉綠體。植物的葉綠體行光合作用,產生許多糖與分子,用來合成各式各樣的分子;然後動物吃植物,把植物的分子消化後重組成自己需要的分子。 葉綠體源自於藍綠菌,但是與高等植物建立共生關係之後,葉綠體是否發生過轉變呢?
Thumbnail
植物如何看見光?這個大哉問,應該是從達爾文看到窗邊的植物會朝著光源彎曲生長...或者,從更早的年代,就有人對為何植物可以看見光感到好奇了。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是光敏素,但是光敏素在被光照射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這就需要更多的研究了。
Thumbnail
對光合自營生物來說,沒有比準確的看到光更重要的事情了,所以植物不只是要看到有光沒光,還要看到光的強度、光的顏色,並根據這些資訊做出適當的反應。 也因此,植物有一整套的光受器來對不同波長的光作出反應。其中,對紫外光的反應,特別有趣。
Thumbnail
對絕大部分的植物來說,進行光合作用是最重要的事,而要進行光合作用就需要葉綠體(chloroplast)。所以,葉綠體能不能正常發育,對植物非常重要。 過去的研究發現一個稱為GLK的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對葉綠體發育很重要。最近又發現了更多的重要基因喔!
Thumbnail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菌寄生植物」,這類的植物靠著真菌吃穿喝,很特別喔! 在「菌寄生植物」中,有些是完全寄生,也就是說,它們完全不進行光合作用。 但是,這樣的植物,竟然還有葉綠體!為什麼呢?
Thumbnail
先了解一下甚麼叫做松果體,他跟超能力又有甚麼關係? 松果體(英文:Pineal body),又叫做松果腺,是一個位於脊椎動物腦中的小內分泌腺體。 這個腺體負責製造褪黑素,一種會對醒睡模式與(季節性)晝夜節律功能的調節產生影響的激素,研究指出,松果體可以感知自然界中的藍光來判斷白天黑夜,並在黑夜中
Thumbnail
Cyanophora paradoxa是一種淡水藻類,有兩根鞭毛,屬於灰藻的一種。這種藻類有兩個「葉綠體」(cyanelle),負責進行光合作用。由於它的「葉綠體」還保有類似細菌的肽聚糖(peptidoglycan),所以被認為有可能是植物的祖先。 它對賀爾蒙會有反應嗎?
Thumbnail
這裡並不是要講一個植物與吸血鬼的故事! 過去知道光線對植物的影響大抵都是關於光的亮度、光的多少、光波的組成以及光週期。 這個研究發現暮光對植物的生長發育也很重要!
Thumbnail
在多元生態的大舞台上,生物彼此間建立起共生的奇蹟。這是一場自然中的和諧合唱,各種生物相互依存,共同奏鳴生命的交響樂。 大自然的共生故事在每一個角落展開。花朵和蜜蜂之間的緊密合作是其中一個美麗的例子。花朵提供蜜蜂所需的花粉和花蜜,而蜜蜂則在采集過程中幫助花朵傳播花粉,促使植物繁衍
透過光的波粒二相性,佐以光速不變的違和感與大型粒子對撞機的科技,對個人形成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溝渠,彷彿時刻都能擁有兩個世界,像光一樣活著,生命既豐碩又美麗。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界上最重要的胞器肯定是葉綠體。植物的葉綠體行光合作用,產生許多糖與分子,用來合成各式各樣的分子;然後動物吃植物,把植物的分子消化後重組成自己需要的分子。 葉綠體源自於藍綠菌,但是與高等植物建立共生關係之後,葉綠體是否發生過轉變呢?
Thumbnail
植物如何看見光?這個大哉問,應該是從達爾文看到窗邊的植物會朝著光源彎曲生長...或者,從更早的年代,就有人對為何植物可以看見光感到好奇了。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是光敏素,但是光敏素在被光照射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這就需要更多的研究了。
Thumbnail
對光合自營生物來說,沒有比準確的看到光更重要的事情了,所以植物不只是要看到有光沒光,還要看到光的強度、光的顏色,並根據這些資訊做出適當的反應。 也因此,植物有一整套的光受器來對不同波長的光作出反應。其中,對紫外光的反應,特別有趣。
Thumbnail
對絕大部分的植物來說,進行光合作用是最重要的事,而要進行光合作用就需要葉綠體(chloroplast)。所以,葉綠體能不能正常發育,對植物非常重要。 過去的研究發現一個稱為GLK的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對葉綠體發育很重要。最近又發現了更多的重要基因喔!
Thumbnail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菌寄生植物」,這類的植物靠著真菌吃穿喝,很特別喔! 在「菌寄生植物」中,有些是完全寄生,也就是說,它們完全不進行光合作用。 但是,這樣的植物,竟然還有葉綠體!為什麼呢?
Thumbnail
先了解一下甚麼叫做松果體,他跟超能力又有甚麼關係? 松果體(英文:Pineal body),又叫做松果腺,是一個位於脊椎動物腦中的小內分泌腺體。 這個腺體負責製造褪黑素,一種會對醒睡模式與(季節性)晝夜節律功能的調節產生影響的激素,研究指出,松果體可以感知自然界中的藍光來判斷白天黑夜,並在黑夜中
Thumbnail
Cyanophora paradoxa是一種淡水藻類,有兩根鞭毛,屬於灰藻的一種。這種藻類有兩個「葉綠體」(cyanelle),負責進行光合作用。由於它的「葉綠體」還保有類似細菌的肽聚糖(peptidoglycan),所以被認為有可能是植物的祖先。 它對賀爾蒙會有反應嗎?
Thumbnail
這裡並不是要講一個植物與吸血鬼的故事! 過去知道光線對植物的影響大抵都是關於光的亮度、光的多少、光波的組成以及光週期。 這個研究發現暮光對植物的生長發育也很重要!
Thumbnail
在多元生態的大舞台上,生物彼此間建立起共生的奇蹟。這是一場自然中的和諧合唱,各種生物相互依存,共同奏鳴生命的交響樂。 大自然的共生故事在每一個角落展開。花朵和蜜蜂之間的緊密合作是其中一個美麗的例子。花朵提供蜜蜂所需的花粉和花蜜,而蜜蜂則在采集過程中幫助花朵傳播花粉,促使植物繁衍
透過光的波粒二相性,佐以光速不變的違和感與大型粒子對撞機的科技,對個人形成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溝渠,彷彿時刻都能擁有兩個世界,像光一樣活著,生命既豐碩又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