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獸科技公司,用10分鐘帶你探索最新科技趨勢。
收聽Podcast:https://open.firstory.me/user/monstech-inc/platforms
追蹤我們:https://www.instagram.com/monstech.inc/
虛擬電信 Google Fi 於今(2022)年 9 月更新服務,將台灣等 26 個國家納入 5G 服務覆蓋的範圍,目前全球計 39 個國家加入。Google Fi 官方表示,此次更新是為了讓全球的 Goolge Fi 用戶不論身在何處,皆不會因網路不穩而降低興致,或遭遇網路不順暢的困境。雖然目前能夠使用這項服務國家不多,且多為已開發國家,但未涵蓋在內者仍能享有 4G 聯網的速度,而未來 Google Fi 也將積極拓展其 5G 服務的範圍。
科技新聞點 Google Fi 增加台灣等 26 個國家支援 5G 網路
什麼是 Google Fi? Google Fi 是 Google 旗下的行動虛擬運營商 MVNO(Mobile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係指沒有自家無線網路基礎設施之電信商),該運營商會和傳統電信商合作以取得頻寬(Bandwidth,可以傳遞訊號的頻率範圍),並自行設定資費方案後再提供給消費者。一般而言,MVNO 依據完整度分成三種類型(如下圖),Google Fi 屬於第三類功能最為完整的行動虛擬營運商。
之所以會提供此類服務的原因有二:首先是主管部門的行政干預,因其希望可以強化電信營運商之間的競爭關係;此外,傳統營運商為讓其通訊能力不會過剩,亦會主動要求出售一部分網路服務。
Google Fi 的優勢 Google Fi 毋需綁約,整個申請過程只需透過網路即可申辦,輔以無對象限制、無綁約規定,隨時可以退訂;又,同一帳號可申請多個只使用行動數據的 SIM 卡,帳單亦能合併計算。
相較於其他的 MVNO 僅能在特定區域使用,Google Fi 提供跨域服務,讓使用者不需將 SIM 卡從手機拔出即可在各地使用,不必支付額外的漫遊費用。Google Fi 亦能夠充當 Wi-Fi 熱點,出國在外也不需要額外花錢租借行動路由器,且有不限速的特點。
我們的觀點
4G 服務還不夠嗎?為什麼 Google 決定現在擴展 5G 服務的範圍? Google Fi 服務會根據訊號的強度和速度在網路之間自動切換,並透過自動的 VPN 加密傳輸資料
相較於當今較為普及的 4G 而言,5G 由於其使用的頻率較高,可以乘載相當多的數據與資訊。而 5G 除了超高速,還有低延遲、廣連結的特點。
【進階篇】5G背後的原理是什麼?
由於當今使用無線電波的裝置日趨增加,頻段已近飽和(即速度已達該頻率上限),
因此後續迭代決定朝高頻率的毫米波(mmWave,豪米級別的電磁波) 下手。
而高頻段頻率高、波長短 的特性,會因為穿透障礙物而損減,使得傳輸距離變短,
無法透過大型基地台覆蓋大範圍,故需透過多個小型基地台 彼此支援。
又,波長越短,天線才可以做得越小,
因此5G也運用巨量天線(Massive MIMO) 多進多出的優勢,
讓一個基地台可以有多個天線加快傳輸速度。
至於多個天線的干擾問題,則透過波束成形 ,讓訊號集成一束,
集中朝特定方向傳送訊號 ,延長距離以降低干擾。
簡單而言,當許多人同時瀏覽某個頻道或網頁時,容易產生延遲(lag)的主因即頻率已經超出負荷;而 5G 的出現,由於延遲時間只有 1 毫秒(約 0.001 秒),該特點能有效降低超負荷的問題,讓更多數據同時流動。
此外,5G 因為高頻,數據的來往較不易受阻,多台裝置互連更能加速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的發展,是為廣連結。5G 可在不同裝置間形成一個即時的網路,任何裝置收集的資料都能夠快速傳輸至其他的裝置。
5G 服務的缺點與 Google 看上的商機 思考:既然 5G 有上述的優點,並不斷地建置以提升網路品質,為何 5G 使用者的成長仍然慢速?
5G 並非新技術,甚至更是早在 2019 年便已開始商用化,但為何至今仍未能普及?本文歸納兩項要點。
首先,5G 本身就有其局限性。其無線訊號傳輸的比例遠小於 4G,且易受地理環境限制或干擾,必須廣設基地台,才能讓各處都涵蓋其訊號。但建置基地台的費用十分高昂,而且新型基地台的成本相較於 4G 基地台也更加昂貴,因此 5G 服務建置的速度相較於 4G 來的緩慢許多。
而 Google 之所以選擇在這個時間點拓寬 5G 服務,想必其看準了這些國家的 5G 環境建設已達一定的水準,能夠提供品質較佳的服務。若是在基礎建設不全、過早進場,恐導致用戶體驗不佳,反而損失重要的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er),整體服務就無法順利發展。反之亦然,過晚進場可能就會被同類型的業者搶佔大部分的商機。
另從技術端來看,其上一代技術 4G 經過 OTA(Over-the-Air Technology,無線韌體更新)強化之後,4G LTE 之網速其實也堪比 5G,因此就有不少消費者或用戶質疑,升級之後的 4G 已經夠強,根本毋需改用 5G。
冷知識!你知道5G的G是什麼嗎?4G後面常出現的LTE又是啥?
G代表的是generation,其實原先並沒有2G、3G的說法,都只是通訊技術籠統的代稱。
例如2G除了通話功能外還有SMS,3G開始有網路、可同時發送聲音與訊息等。
LTE(Long Term Evolution)常與4G混用,屬於網路傳輸技術的一種,
係指長期演進技術,可不斷升級。但由於許多技術未達要求,僅算是進入4G前的過渡期。
4G 夠強,到底要 5G 幹嘛? 目前 5G 的應用在消費性電子領域多以智慧手機為主,但手機上搭載的科技服務,極少需要超大頻寬、超低延遲便能完成。
不過其實,除了看 4K 影片、聽 Hi-Fi(High-Fidelity,高保真,指與原聲高度相似的重放聲音)音樂以外,5G 還可應用在各種生活場域之中,如娛樂方面,雲端串流遊戲可讓玩家不用買主機組電腦,提供順暢網路隨處玩遊戲;看球賽時,不同角度切換 VR 360 度環繞效果亦高度仰賴其技術;自駕車也是相關應用,低延遲只有 1 毫秒的特性,可以讓載體快速反應,另廣連結的特性也能讓車輛、號誌之間彼此溝通,可以節省交通時間並減少車禍發生。
而在高齡社會的現在,5G 亦能搭配穿戴式裝置測量健康數據,因其高速廣連結的特點,可以將生理跡象與醫院病歷做整合,有效追蹤健康狀況,亦可搭配智慧手錶的跌倒偵測功能立即通知相關單位,又或是強化視訊看診、遠端開刀的效果與流暢度。
換言之,5G 的出現並非只是要解決行動裝置上網速度問題。真正要解決且難以解決的,是讓多人在相同環境下同時使用網路,依舊能保證所有人皆獲得一致的上網體驗。我們需要 5G 並非只是追求技術超越,而是希望藉由 5G 引入新的接入技術,以解決高密度下的使用體驗,同時滿足眾人在同個場域能享有穩定訊號的需求 。
又,在 IoT、AIoT(IoT 技術中導入 AI 人工智慧系統)高速發展的未來,未聯網裝置的上網需求也是 5G 的佈局重點。像是以智能眼鏡而言,因為講求輕巧,不能搭載過多的處理器的情況下,便能透過 5G 及雲端運算的技術,讓裝置免去不必要硬體配置。
總的來說,5G 發展的商機或許不在於各大電信業者,反而是掌握在各大硬體開發商的手中,創造環境場域與需求,讓 5G 的應用可以走入消費者的生活之中。
反饋與思考
你認為在你的生活中有什麼場域是可以運用 5G 技術的? Google Fi 提供的服務是跨域的,你認為這樣會產生什麼樣的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