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讀後X獨厚——王厚森及其「論詩詩」

從第一本詩集《搭訕主義》開始,王厚森就展現了「詩寫閱讀」的創作特色,展讀詩集、小說或電影,詩人不只是一名觀看者,更是一位觀察家,因此,他在閱讀之後寫下詩作,以詩向世界發聲。第二本詩集《隔夜有雨》延續著這樣的特色,大量收錄讀詩系列詩作,到了第三部詩集,更是直接以《讀後:王厚森「論詩詩」集》為書名,整本集子都是「論詩詩」,顯見詩人「以詩論詩」的企圖。
詩集取名為「讀後」,一方面意味著詩人讀詩之後的心得及筆記,另一方面,「讀後」與「獨厚」的讀音相同,其所書寫的詩集,也代表著王厚森對詩人的偏愛。如果說卷一「青春詩人夢」是他對年輕詩人及同齡作者的關注,那麼,卷二「島的日常與非常」,就是他向詩壇前行者致敬之作;卷三「獨立時光年代記」與卷四「岸與案」都採主題取向,前者從時間、空間的思維切入,思辨人文與地景的相互關係,後者書寫對象涵括海外作家與王厚森本人,既與外界對話,亦向內反思;卷五「已讀」則是先前《隔夜有雨》曾收錄的作品,能夠再次被新出版的詩集選錄,正是因為詩人對其「獨厚」。
在《讀後:王厚森「論詩詩」集》裡,詩作內文總計使用了80次「詩」字,如果加上詩題與副標題,「詩」字出現頻率更是高達160次,在詩人筆下,「詩,是唯一的復活術」,每一個片刻、每一個人事物都能「舍利 成一首詩」,「行過繁華與鄉野/我們悉心以詩撫觸/在堅實土地上探問」,縱使「隔夜有雨/但今夜我們仍需寫詩」,因為不論歡喜哀愁,我們都能「用一首詩的完整/容下所有悲喜」,「讓思與詩/一一串連成飛翔的存在」。
詩人在論詩的同時,其實也在闡明自己的信念,王厚森在詩作〈之後〉寫道:「不須言語/靜靜等待/花從胸口開出的那一刻/讓摩挲的吉光片羽/都是/最後詩的誕生」,〈某一瞬間的故事〉也說:「而你始終定坐桌前/堅持讓詩/成為/某一瞬間的故事」,字裡行間透露著,詩,就是詩人唯一且堅定的信仰。〈詩的鍊金術〉一詩最末有這麼一段話:「在黎明到來以前/每一首詩/都害怕黑」,或許可視為詩人的詩觀,黎明象徵著希望,黑則是絕望與失落,正因為害怕失去希望,詩才要奮不顧身為大家點燃希望的火種,在黑暗之中,詩就是帶領我們看見希望的微光。
——收錄於王厚森,《讀後:王厚森「論詩詩」集》(秀威資訊,2018)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