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媚的沙龍
首頁
讀詩囈語
爬格子
關於
讀詩囈語
38
公開內容
愛詩人曾發表的書評、詩評、文學評論與其他。
全部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李桂媚
2023/02/03
發佈於
讀詩囈語
發現新視界——讀康原《逗陣來唱囡仔歌》6、7
深耕囡仔歌的創作者康原一口氣推出《逗陣來唱囡仔歌》第6冊、第7冊, 囡仔歌藉由押韻、疊字等形式,讓作品易記、易讀,除了音韻節奏的表現,仔細觀察《逗陣來唱囡仔歌》6、7的文字風格,可以發現,雖然每首詩都僅有三行,但詩人巧妙透過鏡頭的推移,帶來場景的變化、由遠而近的聚焦,以及外在環境到內在世界的轉換。
#
康原
#
彰化詩人
#
逗陣來唱囡仔歌
5
2
李桂媚
發文者
2024/02/08
喜歡
沒問題,請問需要mail電子檔給您嗎?謝謝~
喜歡
李桂媚
2023/01/27
發佈於
讀詩囈語
觀看同時被觀看──讀陳謙散文詩〈水族箱〉
陳謙的散文詩〈水族箱〉名為「水族箱」,內容也由無數個水族箱構成,詩作一開始寫道:「馬路是條壯闊的江河,鎮日,車輛魚貫游著。」詩人將馬路形容為江河,將穿梭其間的車輛比擬為游動的魚,一條馬路就像一個大型水族箱......
#
陳謙
#
散文詩
8
留言
李桂媚
2023/01/20
發佈於
讀詩囈語
失去的美好──讀孟樊散文詩〈在蒙馬特──用楊澤韻〉
孟樊2020年7月8日在聯合副刊發表散文詩〈在蒙馬特──用楊澤韻〉,副標題「用楊澤韻」,揭示了詩作致敬對象為楊澤,其實早在詩集《我的音樂盒》,就可見到「用商禽韻」、「用蘇紹連《隱形或者變形》韻」的散文詩作品,可見詩人系列經營之企圖。
#
孟樊
#
散文詩
6
留言
李桂媚
2023/01/13
發佈於
讀詩囈語
吳晟詩作的玉山書寫
翻開吳晟詩集《他還年輕》,卷一前三首詩作〈一座大山〉、〈他還年輕〉、〈大鐵杉〉均以玉山為描摹對象,可見玉山之於詩人有其特殊性,本文嘗試透過三首詩作之析論,一探玉山作為自然景觀,結合了詩人的想像與情感,產生了哪些書寫的可能。
#
吳晟
#
玉山
#
他還年輕
6
留言
李桂媚
2023/01/06
發佈於
讀詩囈語
變與不變──讀岩上《詩病田園花》
岩上在《岩上八行詩》序文曾指出:「在不變中求變,在變中求不變,是凝定風格的方法」,第十一本詩集《詩病田園花》同樣延續著「變」與「不變」的特色。過去岩上撰寫八行詩,是受到《易經》啟發,新詩集《詩病田園花》分作八卷,同樣與《易經》八卦相關。
#
岩上
#
詩病田園花
#
南投詩人
6
留言
李桂媚
2022/12/30
發佈於
讀詩囈語
詩田與農園經緯出的新天地——讀《都耕佃農:莫渝田園詩集》
莫渝身兼教師、詩人、翻譯者、評論家等多重身分,2019年6月出版的《都耕佃農:莫渝田園詩集》,向世人宣告他從2011年開始新增的「農夫」身分。輯一「土壤篇」是莫渝從事農耕過程,與土地、動植物的對話,紀錄下田園百態,輯二「蔬果篇」聚焦於菜園種植的農作物,看似詠物,其實寫的正是詩人對生活的思索。
#
莫渝
#
都耕佃農
#
田園詩
5
留言
李桂媚
2022/12/23
發佈於
讀詩囈語
奇想與驚心──讀孟樊散文詩〈溫暖的黑暗〉、〈撕破臉〉
台灣散文詩常見兩個典型,一是奇想,超現實的跳躍或者魔幻,以商禽為代表,二是驚心,結局的爆發力或咋舌,以蘇紹連為代表。孟樊詩集《我的音樂盒》收錄有散文詩〈溫暖的黑暗──用商禽韻〉、〈撕破臉──用蘇紹連《隱形或者變形》韻〉,這兩首向兩位散文詩詩人致敬的作品,正分別展示了奇想與驚心的特色。
#
孟樊
#
學院詩人
#
散文詩
5
留言
李桂媚
2022/12/17
發佈於
讀詩囈語
面對死亡,豁達告別──讀吳晟〈告別式〉
吳晟於《聯合文學》246期發表晚年冥想系列詩作,〈告別式〉、〈生平報告〉、〈晚年〉、〈在鄉間老去〉、〈趁還有些微光〉、〈落葉〉、〈學習告別〉、〈不要責備他〉、〈火葬場〉、〈墓園〉十首作品一次刊出,展現詩人對生命的探索、面對死亡議題的自然與豁達,第一首〈告別式〉可視為吳晟「晚年冥想」核心思想的代表。
#
吳晟
#
彰化詩人
#
晚年冥想
6
留言
李桂媚
2022/12/09
發佈於
讀詩囈語
靈魂搖滾——序《人生蒙太奇:吳東興自選集》
早在民國六十六年,二十幾歲的吳東興就出版《搖滾季》,字裡行間展現了記者的敏銳觀察與詩人的浪漫情愫。吳東興自言:「我喜歡世上的一切,我也憎厭世上的一切」,愛與恨本是一體兩面,正因為對世界充滿感情,才能在日復一日的生活裡,看見細微的變化,發掘謬思的存在。
#
吳東興
#
人生蒙太奇
3
留言
李桂媚
2022/12/02
發佈於
讀詩囈語
寫猴即寫我——詩人畫家林煥彰
林煥彰老師的童詩觀是要有「兒童觀、教育觀和藝術觀」,一系列從猴子的角度出發,透過猴子行為反思生活的作品正是最好的例證,寫猴子其實就是在寫自己,以猴的口吻來傾訴個人的價值觀,不僅反映了詩人耕耘一甲子的詩心,更蘊含了最真摯的童心。
#
林煥彰
#
千猴圖
5
留言
李桂媚
2022/11/25
發佈於
讀詩囈語
意義的延伸——讀孟樊截句〈有感〉
符號與意義一直是流動的,「觀音」終究只是一個符徵,名稱與意指之間的連結,往往受限於大腦知識及既有想法,讀者所感知到的「觀音」,未必就是創作者心中的「觀音」,很多時候,詩人書寫的訊息越少,讀者能夠延伸的意義反而會越多。
#
孟樊
#
學院詩人
7
留言
李桂媚
2022/11/18
發佈於
讀詩囈語
反覆辯證的人生風景——讀林柏維詩集《水沙連》
當詩人以詩書寫風景,往往不只有空間的描摹,更結合了個人的美感經驗與社會關懷,賦予地理景觀多層次的想像。林柏維的詩集《水沙連》以地理區域「水沙連」為名,整本詩集亦從風景出發......
#
林柏維
#
水沙連
#
南投詩人
5
留言
李桂媚
2022/11/11
發佈於
讀詩囈語
異中求同,同中有異——讀孟樊截句〈夢〉
完形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歸納出「相似律(similarity)」、「接近律(proximity)」、「連續律(continuation)」、「封閉律(closure)」等視覺原則,截句書寫其實也蘊藏著類似的規則,例如《孟樊截句》裡的〈夢〉
#
孟樊
#
學院詩人
#
孟樊截句
9
留言
李桂媚
2022/11/04
發佈於
讀詩囈語
黑暗中的光與火——《讀後:王厚森「論詩詩」集》
王厚森在〈詩的鍊金術〉寫道:「在黎明到來以前/每一首詩/都害怕黑」,然而,展讀《讀後:王厚森「論詩詩」集》,可以發現,詩人非但不害怕「黑」,甚至對「黑」情有獨鍾,整本詩集(不含標題)使用了三十九次「黑」,此外,更有三首詩作在標題即可見到「黑」。
#
王厚森
#
王文仁
#
學院詩人
8
留言
李桂媚
2022/10/28
發佈於
讀詩囈語
文明的反思——讀吳晟〈路〉
吳晟2019年甫出版的散文集《我的愛戀 我的憂傷》,集結了他21世紀以後發表的部分散文,「愛戀」是他對台灣這片土地的摯愛與關心,「憂傷」則是他對環境生態破壞日益嚴重的擔心,其實早在民國61年,二十幾歲的吳晟發表了詩作〈路〉,這首詩就彷彿預言般,提出生態浩劫、精神荒原等警語。
#
吳晟
#
路
#
彰化詩人
8
留言
李桂媚
2022/10/21
發佈於
讀詩囈語
詠情以色的法式浪漫——讀莫渝《貓眼,或者黑眼珠》
長期關注法國文學的莫渝,不只是譯介諸多法國詩人及作品,法國文學更內化為他的創作養分。展讀莫渝情詩集《貓眼,或者黑眼珠》,〈貓〉由法國詩人波德萊爾的〈貓〉衍繹而來,〈貓爪〉自法國小說家、劇作家埃梅的〈貓爪〉而生,〈給海倫的十二行詩〉則是向法國文藝復興時期詩人洪薩名作〈給海倫的十四行詩〉致敬。
#
莫渝
#
情詩
6
留言
李桂媚
2022/10/14
發佈於
讀詩囈語
讀後X獨厚——王厚森及其「論詩詩」
從第一本詩集《搭訕主義》開始,王厚森就展現了「詩寫閱讀」的創作特色,展讀詩集、小說或電影,詩人不只是一名觀看者,更是一位觀察家,因此,他在閱讀之後寫下詩作,以詩向世界發聲。
#
王文仁
#
王厚森
#
論詩詩
9
留言
李桂媚
2022/10/07
發佈於
讀詩囈語
從稻香到樹林——談吳晟的植物詩
2018年2月甫出版的《印刻生活文學誌》,一口氣刊登了吳晟八首樹詩,烏心石、毛柿、櫸木、黃連木、樟樹、台灣肖楠、台灣土肉桂、月橘,都是台灣原生種。
#
吳晟
#
他還年輕
#
彰化詩人
9
留言
李桂媚
2022/09/30
發佈於
讀詩囈語
江山代有詩人出
單純以年齡來看,確實有世代之分,然而,每位詩人起步的時間點不同,年紀高低未必與詩齡長短正相關,再者,新世代的時代語言或許與前一代有些差異,但終究生活在相近的時間點,老將在持續筆耕的同時,也會自我要求創新及突破,因此世代之間很難找到明確的歧異點。
#
新世代
#
台灣現代詩
5
留言
李桂媚
2022/09/24
發佈於
讀詩囈語
詩人論寫作——讀王厚森〈詩人之盾〉
許多作者都不吝於以詩闡述詩觀,王厚森的〈詩人之盾〉即以寫作為書寫對象,結合希臘神話的典故,揭示詩是神話般的存在,找尋生命的新契機。
#
王厚森
#
王文仁
#
詩人之盾
9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