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覺悟覺悟,「覺」可以對治「痴」,而「痴」正來自於「迷」。看不清生命的真相,在其中顛顛倒倒,那是「迷」;顛倒有日,痛苦經年之後,跳脫固有的迷障,認清生命的真相,那是「覺」的開端。
套用佛教觀點,結合天帝教教義,我們不難看見生命的三大特質。
第一, 生命無限。
生命濫觴於無形,由無生聖宮而金闕,最後來到有形人間,展開一場生命的旅行。生年不滿百,肉眼可見的旅程雖短暫,無形性靈卻無限,生命原只是在有形與無形之間不斷切換。認清生命無限的本質,現下的痛苦相對便能少卻幾分。也唯有認清真正能鐫刻於和子體,緊跟著靈魂走的,只有功德與業力,便知當下的生命應該如何取捨。
第二,人生無常。
宇宙所有的現象都只是因緣的生滅,有根本的「因」,有聚合的「緣」,而後集結成種種現象,如此而已。在現象的起伏變化中,識得本源,便不致被眼下的表象所矇蔽。洞知此時此刻的「象」原只是眾多因緣的和合,便能以平常心面對。比如說,學會「知言」就不會有太多的失落。弄清「我永遠愛你」的真正意涵是:「當下這一刻非常愛你」,日後就不會在戀人變心時生出無限怨恨。當年幼的兒女甜蜜蜜地說「媽媽,妳不要老,等我長大,我們一起老。」情感面權且收下彼刻孩子全心的孺慕,理智面則該心下了了,他的意思是現在很愛媽媽。至於以後呢?人生無常,不是嗎?
第三,至樂無我。
源於對「我」的種種偏執,因而有種種保護的舉措。防老防醜,最後只是換來更大的失落。「人貪生,人怕死,人人怕死人人死。」然而弔詭的是「怨憎會,愛別離」,最愛的終究得面臨生離死別,最不樂見的卻往往甩不開。
人生最大的快樂往往來自利他,而不是利己。因為在成就眾生中獲得極大的安慰,反而可以忘懷一己的得失,因此得到真正的大寧靜。試看證嚴法師,試看德蕾莎修女,試看涵靜老人,試看許多勇於救拯蒼生的大覺者,便知此言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