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曙色曉露聞道歌

100公開內容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68 釋「忍辱成聖,涵蓄長生」。 所謂「忍辱」,宗主有一善巧的對策:「辱不辱在他,受不受在我」,更早的佛陀則視這些無禮或無知的言行為送上門的「禮」,對於不愛的禮,自然就拒收啦!
Thumbnail
吃苦如吃補。草根的大白話版。換作古典的文言版,則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不論文言或白話,重點如一:困境實乃人生之必需。
Thumbnail
宗教經典中不乏以忍受巨痛證得碩果的故事,讀來驚心動魄。北京大學的樓宇烈教授作了另類解釋:佛經的許多說法未必是實指,而是象徵或譬喻。宗教信仰如果拋開理性與情感,藉此斂財或斂色豈無可能?
Thumbnail
嫉妒使人瘋狂。呂后收拾亡夫生前的最愛絕不手軟。她先是把幾乎搶走太子寶座的如意毒死,再把美貌的戚姬整成「人彘」,還不忘帶親生兒子來「欣賞」自己的「傑作」。只是萬萬沒想到,仁厚的惠帝無法認同母親的心狠手辣,一病年餘,最終英年早逝。呂后的怒火,燒死的不僅是仇敵,更有自己的親兒。
Thumbnail
不論天帝教或佛教,教義始終深信個人的修道成果可以是另類的盡孝,而其效果,絲毫不遜世間的順孝。其澤不僅及於至親生前,甚至可以潤澤死後。
Thumbnail
污名化的孝與愚孝大抵相去不遠。孔子與大孝子曾參論述「孝」,卻把一般定義的孝順視作最低階。盡孝依各人背景、資源不同,有不同的盡孝方式,然根本核心,都在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換言之,孝從來不局限家門之內。
Thumbnail
司馬遷寫作史記,本紀以五帝居首,世家則列吳太伯為第一,列傳呢?首篇即是推伯夷。三者都有讓國的謙德:明明最高權力可以到手,卻輕易棄捨。完全體現了《道德經》的上善,或說玄德。置諸當代時空,讀到如此故事,格外有感!
Thumbnail
叔向有難,早已遠離權力中心的祁奚聞言,兼程趕回朝中,一番慷慨陳辭,免叔向於難。獲知叔向無事,就此離開。寇準罷官,私下請託王旦,王旦當面拒絕,事後卻向宋真宗力薦寇準,轉任新職。 古代先賢以盡忠事天,反映在人事,便是積極為國舉薦賢才,乃至力救有德。
Thumbnail
儒家何以教「孝」大於言「慈」? 虎毒不食子。即使凶猛如虎,毒爪也不會伸向自家小虎。舐犢情深,但看母獸深情地舔著小獸是動物界普遍的常態,便知慈愛是動物的本能。先天的本能只須順其自然,無須著意教導;後天的孝卻得通過教化,善加培養。 無他。克服動物能「慈」不能「孝」的本能,彰顯「人」性光明。
Thumbnail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不知是誰編派出的?果真如此,兒女只能盡愚孝。可那絕不是孔教的心傳。曾參因為愚孝忍受父親痛打,幾至昏迷不醒,孔子氣到拒絕痊癒的曾參來見。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