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境中堅守本心:孔子與弟子的仁道哲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果能守住自己的真心,至誠實踐,面對起伏不斷的滾滾紅塵,依然可以常靜常樂。如此一來,寧靜的天堂未必是死後的去處,而是當下就可能進駐。

且看孔夫子如何示現。


孔子師生一行被困於陳蔡之間,斷糧七日。眼看弟子病的病倒的倒,孔子找來子路,考問師生為什麼落魄至此。

子路難掩一臉忿忿:天道福善禍淫,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夫子長年對弟子耳提面命的。夫子始終懷仁行義,弟子全都看在眼裡,難道是無法取信於外人嗎?還是夫子的工夫不到位?我就不懂為什麼我們會落到這個田地!

由啊,孔子低聲呼喚子路,你之所以這樣想,終究是因為見識太粗淺。孔子接著又說:如果以為仁者必然有後福,伯夷、叔齊就不會餓死在首陽山。如果智者一定受重用,比干貴為殷商的王子,也不至於被紂王剖心。如果盡忠一定有善報,關龍逢也不會遭受刑罰。如果以為忠諫必然被採納,伍子胥也就不會冤死。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幾個案例說過,孔子又接著說:才幹固然有賢有不肖,能不能受到賞識卻關涉到時運。君子博學多才,一生懷才不遇的可多了,哪裡只是我孔丘一個人呢?再說,芝蘭生長在深林之中,即使人煙罕至,並不因為無人欣賞就不願綻放芳香。君子修道立德,本來也只是為了提昇自己,不會因為困窮就變節。死生雖有定數,在生與死之間,仍有人力可以作用的空間。如果不是因為曾經遭受奇恥大辱,晉文公與越王勾踐哪能成為一代霸主?如果此身常處安逸,如何生得起大志?受辱當然有其必要性。

子路聽完,低著頭走出去。夫子又把子貢找來,丟出同樣的問題。

子貢的看法,是因為老師的訴求太高蹈了,所以天下不願接納吧?或許夫子可以考慮把標準放低一點?

孔子看著務實的子貢,緩緩說道:農夫的農耕技術再好,也不能保證年年豐收;工匠手藝再巧,也不可能滿足每一個顧客;君子能做的只是修己,至於能不能被世人接納,本來就是未定之數。如果從起點就打定主意迎合世人,這條路肯定是要走偏的呀!

孔子又喚來顏回提問。

顏回說道:夫子的理想境界非常高遠,雖然是面對當代,可又超越當代,因此當今的天下沒法接受。儘管如此,夫子稟持仁心汲汲推行,不被採納是國君的問題,與夫子何干?夫子何必遺憾呢?就是當代不容才更顯得夫子的高瞻遠矚哪!

顏回不愧孔門高弟,完全沒有辜負孔子平日的賞識。一席話說完,孔子露出欣慰的笑容:顏家小伙,你說得真好!哪天你坐上大位,我絕對樂意聽候差遣。

美德的實踐,如果只是為了安頓身心,對於個人的得失,外界的毀譽,自然有更為超越的視野,因此可以跳脫尋常的對應。

風狂雨驟之際,心湖依舊風平浪靜,彼時與身在大羅天何異?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73 釋「至誠不二,永住清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田心耘的沙龍
39會員
175內容數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田心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1
《廿字真經》先從儒家說起,轉到本節浮出「道」與「釋」。儒道釋合流,擺明了與中華文化的三大主幹重疊。除了經文明白載記的道家與佛家,廿字其實也涵融了耶教與回教,完全呼應了宗主一再宣說的:廿字真言乃融合五教精華而成。五教的經教容或有形式的差異,最後仍然指向共同的歸宿:人與天的和合,知與行的合一。
Thumbnail
2025/03/11
《廿字真經》先從儒家說起,轉到本節浮出「道」與「釋」。儒道釋合流,擺明了與中華文化的三大主幹重疊。除了經文明白載記的道家與佛家,廿字其實也涵融了耶教與回教,完全呼應了宗主一再宣說的:廿字真言乃融合五教精華而成。五教的經教容或有形式的差異,最後仍然指向共同的歸宿:人與天的和合,知與行的合一。
Thumbnail
2025/02/06
舍利弗以雙眼佈施修大乘菩薩道,淨空法師則以更親民的「看得破,放得下」從布施入手。而布施,始於物質,終於放下心上的種種執著,因此成就大智慧。
Thumbnail
2025/02/06
舍利弗以雙眼佈施修大乘菩薩道,淨空法師則以更親民的「看得破,放得下」從布施入手。而布施,始於物質,終於放下心上的種種執著,因此成就大智慧。
Thumbnail
2025/02/04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71 釋「忍慈二者,不惜離分」。 「慈」的修煉分成入世與出世。閔子騫的孝行展現不忍之心,彰顯儒家悲憫之德;尸毘國王捨身救鴿,體現佛教慈悲無害行。慈悲源於不忍,非僅外在行為,更是內在動機的修煉。因慈心利他,終能邁向智慧與解脫之道。
Thumbnail
2025/02/04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71 釋「忍慈二者,不惜離分」。 「慈」的修煉分成入世與出世。閔子騫的孝行展現不忍之心,彰顯儒家悲憫之德;尸毘國王捨身救鴿,體現佛教慈悲無害行。慈悲源於不忍,非僅外在行為,更是內在動機的修煉。因慈心利他,終能邁向智慧與解脫之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本文探討孔子的至誠之道,如何面對困境與逆境,如何在世俗的紅塵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文章以孔子、子路、子貢、顏回四人的對話為主線,闡述了即使懷才不遇,仍要堅持自我修養,不隨波逐流的道理。
Thumbnail
本文探討孔子的至誠之道,如何面對困境與逆境,如何在世俗的紅塵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文章以孔子、子路、子貢、顏回四人的對話為主線,闡述了即使懷才不遇,仍要堅持自我修養,不隨波逐流的道理。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作用關鍵在於反面,應對問題以合理方式。
Thumbnail
作用關鍵在於反面,應對問題以合理方式。
Thumbnail
以困境為磨練學習成長,視不足為動力突破創新。
Thumbnail
以困境為磨練學習成長,視不足為動力突破創新。
Thumbnail
傅佩榮:「當社會規範漸漸瓦解,儒家告訴世人不用怕,價值判斷不在外面,而在內心的真誠和良知而來,由內而發產生力量。」
Thumbnail
傅佩榮:「當社會規範漸漸瓦解,儒家告訴世人不用怕,價值判斷不在外面,而在內心的真誠和良知而來,由內而發產生力量。」
Thumbnail
人若道法自然,也無須成為他人。
Thumbnail
人若道法自然,也無須成為他人。
Thumbnail
如何從片段侷限的資訊中推理探究事物全貌。
Thumbnail
如何從片段侷限的資訊中推理探究事物全貌。
Thumbnail
大多數時候,孔子非常積極地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但也有灰心喪氣和消極等待的時候。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公冶長第五)。  桴(fú),小木筏。材,通裁,削減  孔子說:『我的仁道
Thumbnail
大多數時候,孔子非常積極地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但也有灰心喪氣和消極等待的時候。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公冶長第五)。  桴(fú),小木筏。材,通裁,削減  孔子說:『我的仁道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感到困惑,想找到一個更有意義的方向?或者你是否對於如何在現代社會中保持平靜和成功感到迷茫?如果是的話,讓我們一起開始閱讀《道德經》,這本來自中國古代的哲學經典,可能會為你的生活帶來一些啟發。 讓我們了解一下《道德經》的背景。這本經典由老子所著,它是一部韻文哲理詩體的作品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感到困惑,想找到一個更有意義的方向?或者你是否對於如何在現代社會中保持平靜和成功感到迷茫?如果是的話,讓我們一起開始閱讀《道德經》,這本來自中國古代的哲學經典,可能會為你的生活帶來一些啟發。 讓我們了解一下《道德經》的背景。這本經典由老子所著,它是一部韻文哲理詩體的作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