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2|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從宣教士看職場生存

最近看了一本有關宣教士的書籍,其中的内容讓我不由深思。書的内容大致是講述在19世紀一位英國的宣教士,去到中國偏遠山村宣教,在長達30年的日子裏,帶領了大批人信主,最終自己也埋尸山谷之間,成為壯舉。
書中有3処讓我大爲感動。不僅讓我想起這些年我在職場中的經歷,無論是宣教還是職場,影響我們的從來不是立場而是人心。
1、 身處異鄉的抑鬱
主人公本是英國貴族之後,家中也是較爲富裕,不遠千里,遠渡重洋來到中國之後,看到當時還是滿清政府統治下的落後和正在工業革命時期英國的發達形成了强烈反差。他一個人住在山間,沒有朋友,沒有親人,沒有合適的飯菜,沒有得體的衣服,升至連所住的茅草屋都常年冰冷。那些山區的農人都笑他是“洋叫花子”,就是乞丐的意思。在經年纍月之間,他開始有點抑鬱,看到大山大河都有想要自我了斷的意念,當然,最後他靠著信仰從憂鬱中掙脫出來。
就像一個人被公司外派到另一個貧困國家去開拓新任務。開展新工作的艱難可想而知,而個人生活的精神壓力也是會影響我們的重要因素。
我出來台灣時,先生要服役一年。大部分時間,我都一個人呆在房子裏,看著街頭人來人往,第一次感覺到“原來熱鬧是別人的,孤單才是我的狂歡。”我漸漸的越來越不愛説話,也變得越來越敏感害怕,家裏細小微弱的聲響都能讓我緊張很久。後來,我找了一份工作,由於我生性内斂,也總是覺得加入不到同事們的對談中,有的時候對於她們説出的哽,也反映不過來,工作用語及習慣也是在磨合中不斷的學習和改變。
有人數身處異鄉的孤寂仿佛是聾子走進了酒吧,看著鄧紅酒綠的喧鬧,卻永遠也無法融入。我想説身處異鄉的孤寂,就如同異域文化的撞擊,不是彼此蠶食,而是需要相互包容。
2、 不見成果的付出
有一段時間,我每天都在忙著寫成果報告和工作計劃,每天都不停的看著表格,找出細微的差額。主管要看的是我拿出手的工作成果,來評判這個月我的業績是否達標,而我不可能告訴他,這個月我花了這麽多錢,這麽多時間,但是項目進展還需要慢慢調試進行。因爲這樣,我可能就要捲鋪蓋走人了。
書中的主人公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卻沒有帶任何一個人信耶穌。在長期的時間、經歷、金錢的耗費下,原本風華正茂,才高八斗、滿腔抱負的才子也在歲月的磋磨下,變得躊躇滿志,心懷失望。他也懷疑了,也退卻了,也想要離開了。但在最後的時間裏,靠著信仰他又重拾信心,繼續滿懷期待的堅守下去。
有人說職場與宣教不一樣,沒有人會無條件的包容和等待你生命的成長。但我要説,職場和宣教其實也一樣,一樣面臨困難,一樣面臨時間和金錢的壓力,一樣也面臨著業績考核和成果報告。也會擔心,這個項目的成功和失敗,也會考慮金錢的投資和人手的調配,也會有短期目標和長遠計劃。
俗語說,商人重利。這并不是壞事,如果不看重利益,誰來付我們工資?誰來提升公司未來的發展?誰來推動社會經濟的進程?只是在利益堆積的背後,有誰能堅守本心,有誰能默默守住那一朵玫瑰花的花期?
3、 同伴的質疑
在職場中,我們有時會遇到來自同事的plan B,有時會有主管的詢問和質疑,更有甚者,是自我的懷疑和控告。我有一個朋友,因爲自己的一些決策,讓原本盈利的項目變得虧損,而主管也準備采用B計劃來減少損失,但他堅守自己的方案,據理力爭到最後一刻,終於大家看到虧損的局面好轉。
生活中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這樣的美好的結果,也有不少人被執行了B計劃,也有不少人被裁員或調理崗位,也有不少人會一蹶不振。而書中的主人公,在被被人質疑他的宣教工作時,他並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反駁,而是承認確實以他這樣的做法是會造成一定的損失,但他仍然找出自己計劃的優點,找出强有力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選擇。并且也指出,每個人的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抉擇也是不一樣的,我們的不需要萬事一樣,而是求同存異,包羅萬象。
如何子啊質疑聲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如何化被動為主動,如何快速解決危機也能贏得人心,這是我們每一個職場人都該學習的智慧,遠古的故事已經結束,但新的篇章還在敘説,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別人的故事裏,找到自己職場的生存法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