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情緒來了,怎麼辦?

負面情緒來了,怎麼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人之所以痛苦,乃因大腦不受控制

前言

當下的力量》一書的作者托勒曾描述他自己得道的過程,二十九歲的某晩深覺痛苦不堪,幾乎無法忍受,正當此時,突然察覺到好像有兩個我,一個是痛苦不堪的我,一個是察覺到自己正處於痛苦之中的我…,而當他察覺到自己在痛苦時,好像就忘了自己的痛苦…。

之後他提出:人之所以痛苦,乃因你的大腦不受控制,一直不斷的想東想西,並且在想東想西之時,還伴隨有因為這些想法所帶來的不停歇出現的各種情緒,例如睡覺時還在想著今天無端被罵的不甘,罵你的人可能早就睡熟了,可是你還在想著,而且愈想愈不甘,愈想愈不服;又例如,睡前突然想到三天後有一個重要會議,然後呢?資料還沒準備好,剪報也做得不夠好,然後愈想愈擔心,愈擔心又愈想…;你想到:如果沒有好的表現,不知會帶來什麼後果?然後呢,愈來愈惶恐…

托勒認為應如何處理負面情緒

不停湧現的想法,以及附隨產生的情緒,正是我們痛苦之源。嗯,似乎言之有理,可是如何處理或解決呢?例如:正在惶惑不安,或者正在緊張恐懼時,怎麼辦?無意中剛好看到有人請教托勒的視頻

提問者:我經常覺得憤怒,悲觀,急燥,好像做什麼都不管用,所以會有"管它的"之類的想法,會有想放棄一切的想法;另一件事是我總覺得有些什麼事不對勁,必須做些什麼來糾正它…例如現在我的心在碰碰跳;

托勒你注意到心在碰碰跳可能與你正在公開演講有關,你注意到心跳這是好事,就讓它跳吧…總覺得有些什麼事不對勁?不是只有你有此感覺而已,而是大多數人都會這樣,不止有此感覺,而且想著要做些什麼來處理

接著托勒建議他:如果可以把不對勁的感覺—例如前述的憤怒、悲觀,急燥—稍微停一會,然後"覺察”到這個不對勁…只需一會兒,只需有覺察,然後你會發現:覺察時你的不對勁不見了,也許時間只有一剎那,但已經很好了,你可以慢慢的延長這個時間,就只是"覺察"著它…,一段時間後,這個不對勁就會自然的慢慢的消失了。

留佩萱的看法

留佩萱有一本書,書名叫《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傷痛沒有特效藥,勇於面對情緒浪潮,就是最好的處方箋》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有不對勁的情緒時,我們通常都會要求自己放下,或者往好的地方或看,往好的地方想。又或者我們會想逃避它,漠視它,隱藏它…因為我們認為這個情緒是不好的,是不應該的。可是,你之所以有這個不對勁的情緒,一定有它出現並存在的理由,它一定是為了我們好,所以不對勁的情緒本身並沒有錯,只是我們很少去探討、去追究:為什麼會有這個情緒?而從留佩萱著書的書名即可了解,較好的做法是先從"感受"這個情緒開始,然後呢?"面對"著這個情緒。當你面對著它,它被承認也被接受了,也就開啟了解決的途徑及抒發的管道了。而這兒的”感受”、"面對”等,與托勒所說的”覺察"的意思其實是相通且相同的。

我的心得—代結語

情緒,一定和想法有關,所以你要處理的其實是想法。沒有了想法,那麼這個沒有背景,沒有故事,沒有內容做幫襯的情緒;這個你似乎深陷其中的情緒,也就不復存在了。可是你要處理這個想法,就必須離開情緒本身,在旁邊冷靜的觀看著情緒…

視頻中有一心理師提到她因為前方車子擋道,結果閃燈沒用,輕按喇叭也沒用,不耐之餘,她感覺到自己的怒火漸起…,前車讓道後,怒火未消,她輕聲的對怒火說,沒關係,沒關係,我知道你來了,也感謝你來了。結果說了之後,怒火似乎就慢慢的走了。

情緒最怕堆積,一旦沈浸其中,一旦堆積起來,人就被情緒控制了,很難脫身。承認並接受它的存在,就讓情緒有了出口。它就不再是堆積起來,從而動也不動,而是開始鬆動,開始慢慢能流動了,於是:它來了,也就走了




avatar-img
退休教授:慕鐸的沙龍
69會員
924內容數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前言 「美國之行有何感觸?」是回國後數度被問起的問題,我稍稍整理了一下印象較深的幾個節點—但必須說明的是那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因為,因為同件事(或人,或物,或景),不同人看法多少不同,甚至大相逕庭—。 觀感 房價便宜,利息很高:我,內人,同行的親家母,大女兒,二女兒,二女婿等所
出外越遠,離己越近 為何旅遊 旅遊其實是透過不熟悉的環境來跟自己對話,透過自問自答的流程,來了解、認識真正的自己。熟悉的環境,固定的生活,你已經習以為常,你已經可以不加思索的應付了,沒有朋友有什麼關係?沒有結婚有什麼關係?我是獨立自主的,不必依靠別人……你嫌棄這個,你批評那個…沒有一樣東西在你看
前言 天還濛濛亮就已經盥洗好,收拾最後的行李,準備出發了。八點多的飛機,因此六點多就要到。旅館的早餐七點才開始,小兒準備載我們去之後,再回來吃個早餐並再睡一會,中午去吃台灣菜,再回朱比特的家。 黯然銷魂 有點涼,有點雨,車子的窗戶濕濕的,小兒要我把後照鏡和後窗擦拭一下,並提到在明尼蘇達時有時零
前言 「美國之行有何感觸?」是回國後數度被問起的問題,我稍稍整理了一下印象較深的幾個節點—但必須說明的是那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因為,因為同件事(或人,或物,或景),不同人看法多少不同,甚至大相逕庭—。 觀感 房價便宜,利息很高:我,內人,同行的親家母,大女兒,二女兒,二女婿等所
出外越遠,離己越近 為何旅遊 旅遊其實是透過不熟悉的環境來跟自己對話,透過自問自答的流程,來了解、認識真正的自己。熟悉的環境,固定的生活,你已經習以為常,你已經可以不加思索的應付了,沒有朋友有什麼關係?沒有結婚有什麼關係?我是獨立自主的,不必依靠別人……你嫌棄這個,你批評那個…沒有一樣東西在你看
前言 天還濛濛亮就已經盥洗好,收拾最後的行李,準備出發了。八點多的飛機,因此六點多就要到。旅館的早餐七點才開始,小兒準備載我們去之後,再回來吃個早餐並再睡一會,中午去吃台灣菜,再回朱比特的家。 黯然銷魂 有點涼,有點雨,車子的窗戶濕濕的,小兒要我把後照鏡和後窗擦拭一下,並提到在明尼蘇達時有時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