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拜讀: 《廣播小說:二十世紀中期台灣聽覺文化與聲音敘事》

這是一本博士論文,卻讓我讀得精神抖擻亢奮得睡不著覺。
作者:張毓如 博士
指導教授:范銘如 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2018年出版)
閱讀連結:https://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119041/1/950101.pdf
這是一本研究台灣廣播小說發展的論文,在這本論文中重現了在廣播時代中一種節目的類型「廣播小說」,其中發展最久的就是「小說選讀」。小說選讀即是將一本小說的內容播讀出來,在還沒有網路的時代,在網路時代還不足以承載有聲化的出版物的時代,廣播電台,就是大家聽一本書、聽說書最重要的管道。
廣播小說主要由電台的廣播劇團來演出,不少優秀的男女演播員也有不少粉絲追捧,熱情的粉絲寫信送花追到電台堵人,和現今的娛樂圈飯圈文化不相上下。
在論文中也提到了當時時空背景對於導播選書的影響。張毓如博士在描寫故事敘述方法時,我非常有感!在我的演播訓練中,旁白的演播是花最多時間打磨的,拿到文稿,就是先看故事的分類與基調,然後就要看是第一人稱旁白或第三人稱旁白,兩者的播講調性也會有所不同。在第一人稱旁白中,旁白就是主角,但是播講時還是要區分出現在在講旁白還是對白,主要就是情緒飽滿度的差別,張博士在論文中用了「透明」「存在感」,是從聽眾的角度,來描述第一人稱旁白對方的感覺,我覺得也非常到位!
在學有聲書演播時,培訓班給我們安排了一堂大師課,是由線上有聲書播放量極高的老師來為我們上課,在那堂課裡得到的啟發,是怎麼把電影裡的鏡頭轉換感放到有聲書演播中。相關的聽覺觀察和所得到的感受,在這本論文中也提到了。
在論文中,也提到了編導監製的工作,啊~我好想和厲害的編導合作啊~~讓我演一集就死的宮女也可以。
論文裡也提到了「小說改編」這件事,在現在中國的有聲市場中也很常見,為了要讓小說內容聽起來更舒服,也會略加調整,不過在論文中提到的改編的其中一一個原因是要配合播出時長,例如在一個小高潮時,結束本集,讓聽眾有敬待下集分曉的懸念。不過現在在中國有聲書市場上,普遍是把一集的時長定在8-10分鐘左右(含片頭片尾),用有聲平台隨選收聽,單集的時間就更有靈活度,一般常見有聲工作室單本書,會以日更2集,或日更3集的速度更新。
透過論文中的線索,在youtube上找到RTI劇場「豪放女皇武則天」,這部劇大概是2002年播送的,至今有20年,但聽了還是很上頭啊!!這才是好的有聲小說啊!如果台灣的有聲書這樣製作的話,我馬上就充會員!論文裡提到,1950-1973的廣播小說就有200多部,聽了一部就那麼上頭,好想把其他的都聽一聽啊!哪裡聽得到啊!
對我來說,好的有聲小說引起的反應是
  1. 要能讓聽眾上頭,迫不及待熬夜通宵不睡覺也要聽下一集,
  2. 追更等不及了,乾脆買書,自己劇透自己。但是一面超進度,還是要聽演播
  3. 這個聲音演員太厲害了,演技超精湛,等更新的同時,我把他其他劇也都追了吧!
以上的症頭我都出現過。
這其實就是一種追劇追星的文化。如果你聽有聲小說沒有這種反應,那就是你沒聽到好聽的有聲小說。
在論文裡提到了應該是受訪者的說法,覺得有有聲小說和音樂能成經典無法相比,我只能部分同意,講這話的人,可能也還沒聽到超好聽的有聲小說。這句話用小說和音樂來做比較,本身就沒有意義,人類這種生物,「聽音樂」就是喜歡聽熟悉的音樂,因為這個音樂可能串聯聽者在人生某個時期的體驗,所以大部分的人往往覺得「老歌好聽」。但是「聽故事」不一樣,聽故事、聽人八卦些事,都是要聽沒聽過的,要追最新進度的,「書聽生,曲聽熟」,沒必要那來比較。另一個不同意的地方是,演播方式是會隨著社會文化的改變進化,如果大家比較熟悉歌唱,那拿歌唱技巧來說,就是我們今天不會用70年代的流行歌唱法來唱歌,除非是要做特殊效果,如果不是,那就是專為少部分人的審美而設計。
回來講一個有聲小說能否成為經典,我的理解是從作品和演播員來看,當一個作品夠經典,隨著時代的推進,自然就會有各個時代的演繹版本,例如路易莎奧爾科特的「小婦人」,每個世代都會有自己版本的小婦人電影;還有「流星花園」被拍成偶像劇以來,是不是一問身邊的人看的是哪個杉菜,就知道是哪個世代?這是作品的經典,值得成為每一輪世代在他們青春留下一個符號。
而且演播員來看,就是演播員的演播藝術成就,就像每個世代都有自己的王語嫣和小龍女,演技好加上好劇組,才能成就了一個作品成為經典。
從論文中提到的線索,找到了《RTI劇場:豪放女皇武則天》,聽了幾集,雖然中間有幾條音覺得「聲導,你是不是放水了!這條音不能過吧。」但整體來說,很接近我對有聲小說的審美,推薦大家追劇,如果不想追的,可以直接聽下面這集,這才是真正的聲音演員啊!!太佩服!愛了愛了!
最後……這本論文給我很多思考與啟發,謝謝張博士的研究,我好想認識張博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