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同

認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以為考上某名牌學校、成為什麼樣的人、做什麼事、有什麼成就、像誰誰一樣很優秀、能力,就可以得到大眾的認同,開心的戴上光圈。

直到考上了之後,逐漸發現深陷迷失在自我價值之中,成為別人的模樣。

漸漸地,為了讓自己更優秀的目標是自己不夠好,要比別人好,鄰居會說什麼,同學會說什麼,誰誰誰會說什麼。

或許有天,會明白內心是我們唯一能掌控的,我們內在以外的事物是無法加諸任何掌控的,像是他人對我們的批判、或想控制對方的思維等等。

我們可以思考什麼是合適自己的,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當發現我們找到內心渴望時,會明白無論誰誰誰說我們什麼或對我們情緒與態度並非支持你所追求時,這依然無法消減我們對於熱愛事物所給予的愛與熱誠,因為我們理解自己的一切,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有想去的地方、有想成為的自己、有想遇見的人們,而有哪些目標、有哪些非做不可、有哪些喜愛且維持生命力的事物們、那種力量與光芒是由內而外的,最後會明白當我們一無所有時,唯一剩下的是我們內心最可貴的本質與自性,是我們本身就擁有的。

資本主義理性思考影響下,我們忘了與感性力量上的平衡?難道感性不重要嗎?

理解自己擁有的是內在本質,這是最難發掘的一部分,藉由自我察覺、觀照內心,將會更深入透徹個人的本性,打從心底的認知自己的定位與價值!

羅斯福夫人:「做你心裡認為正確的事—因為不管怎麼做總會遭到批評。如果你做,會受到指責;而你不做,還是會受到指責。」

祝福我們,找到我們對自己的認同價值!

avatar-img
Alma的沙龍
6會員
43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lm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依照你個人的人生策略和内在權威而活,你什麼也不用做,該做的事情自會發生,而『你』不會被干擾。」 — 拉.烏盧.胡 ”If you live according to your personal life strategy and inner authority, you don‘t ...
在這個忙碌的時代,我們常常感到身心俱疲,壓力無處不在。但其實,只要花一點時間,我們就可以透過簡單的練習,找回內心的平靜。這次,我們就來聊聊如何透過五分鐘找回自己,將呼吸及正念運用在我們的生活。  呼吸,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也是我們與外界連結的橋樑。當我們感到焦慮或壓力時,呼吸往往會變得急促而淺短
這次要分享《男孩、鼴鼠、狐狸與馬》這本繪本不只是為孩子們創作,它所傳遞的智慧和情感,對任何年齡層的讀者來說可是一種心靈療癒。這本書由英國插畫家查理·麥基西(Charlie Mackesy)創作的。 最初,他在網路上分享插畫作品,隨著反響熱烈,最終將這些作品集結成書。繪本描述一個男孩與鼴鼠、狐狸和馬
「如果依照你個人的人生策略和内在權威而活,你什麼也不用做,該做的事情自會發生,而『你』不會被干擾。」 — 拉.烏盧.胡 ”If you live according to your personal life strategy and inner authority, you don‘t ...
在這個忙碌的時代,我們常常感到身心俱疲,壓力無處不在。但其實,只要花一點時間,我們就可以透過簡單的練習,找回內心的平靜。這次,我們就來聊聊如何透過五分鐘找回自己,將呼吸及正念運用在我們的生活。  呼吸,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也是我們與外界連結的橋樑。當我們感到焦慮或壓力時,呼吸往往會變得急促而淺短
這次要分享《男孩、鼴鼠、狐狸與馬》這本繪本不只是為孩子們創作,它所傳遞的智慧和情感,對任何年齡層的讀者來說可是一種心靈療癒。這本書由英國插畫家查理·麥基西(Charlie Mackesy)創作的。 最初,他在網路上分享插畫作品,隨著反響熱烈,最終將這些作品集結成書。繪本描述一個男孩與鼴鼠、狐狸和馬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捷運上看到男生書包插著康乃馨,讓我想起母親節的往事。從撿拾被丟棄的康乃馨,到父親過世前莫名其妙收到孫子獻上的母親節祝福!這些回憶溫馨動人。母親節不只是母親的節日,更是表達愛與感謝的日子。
如果沒有我母親,我今天便不會站在這裡。 如果大家有在網路追蹤一些作家,都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那便是:創作者來來去去,隨時都有人放下筆,永遠離開文壇。 而真的有在創作的小說家,感受就更是深刻了。寫一年,會發現身邊少了一兩個身影;寫十年,會發現身邊大半的人都不在了,就連我自己都換了一個筆名重新開始。
我從這次的創作反思中,再次解構了個人的寫作模式,並重新定義自己的內在運作。趁機將卡關與破解方法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即便寫作可以有技巧、有心法,還可以透過外在導師(寫作班、寫作書)提供的方法練習輸出內容,但是,也能夠透過自我覺察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內在模式,再以具體的表達架構回應「我是誰」。
在捷運上看到男生書包插著康乃馨,讓我想起母親節的往事。從撿拾被丟棄的康乃馨,到父親過世前莫名其妙收到孫子獻上的母親節祝福!這些回憶溫馨動人。母親節不只是母親的節日,更是表達愛與感謝的日子。
如果沒有我母親,我今天便不會站在這裡。 如果大家有在網路追蹤一些作家,都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那便是:創作者來來去去,隨時都有人放下筆,永遠離開文壇。 而真的有在創作的小說家,感受就更是深刻了。寫一年,會發現身邊少了一兩個身影;寫十年,會發現身邊大半的人都不在了,就連我自己都換了一個筆名重新開始。
我從這次的創作反思中,再次解構了個人的寫作模式,並重新定義自己的內在運作。趁機將卡關與破解方法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即便寫作可以有技巧、有心法,還可以透過外在導師(寫作班、寫作書)提供的方法練習輸出內容,但是,也能夠透過自我覺察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內在模式,再以具體的表達架構回應「我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