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他人眼中很適合我的事情道別,一點都不可惜。因為我不留遺憾的付出過了。完整的 付出自己的一切。
旅途的開始
高中時,我發現自己或許很適合當老師
給予小孩正向的引導 讓他們喜歡學習 甚至改變自己的一生
這些美好的願景
讓我踏上漫長的一條路
(雖然這也是父親思想控制的結果,嚴格來說並不是我一開始就想選的,但那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數理成績不佳導致我沒辦法去心中的第一志願教育大學的教育系
填了自己最擅長的外文系
心想到了上大學再修教育學程也可以的
但進到大學才發現學校停了教育學程
想當老師 大概要進研究所才可能了
我不想浪費大學四年的時間
從大一開始做家教、去機構輔導高風險家庭的孩子課業
後來當了英文老師
花了10年的時間
就到了我沒有那麼喜歡的階段了。
教過不同的年齡族群
貴族學校、一般學校
我想過會不會只是將精力放在低年級學生 (畢竟我當老師一直以來最討厭的事就是同樣的話要說好幾次) 或是因為和老闆教學理念不合,被觀課時就要表演出一套符合軍營的上課氛圍
而讓學生覺得困惑 進而影響學生學習的成效 和師生關係
讓我覺得鬱悶 人格分裂的錯覺
劈哩啪啦分析一大堆
所以 沒有那麼喜歡了
夢想實現後並不是圓滿落幕
我以前認為
夢想就像跑在有數字上限的跑道上
根據能力值的多寡,可能是公尺、公里
只要跑完了
一切辛苦、難受、考驗都會結束
就像灰姑娘嫁給王子後,她的人生就只有光明等著她
實際上
夢想更像是無盡頭的馬拉松
它有兩種選擇:
- 你決心開始跑 面對一個又一個的障礙咬牙繼續。跑完終點還有下個賽程等著你 只有不斷提升自己 才能跑下去
- 直接退出跑道 放下選手的身分 成為觀賽者
當我真的職位掛上[老師]的稱號
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已經足夠自由、家長孩子都是挑選過的
但我沒有比較快樂 沒有那種"阿! 夢想達成了,一切都圓滿落幕"的欣慰感 不斷分析為什麼
到最後發現
原來我也是在社會結構下的商業遊戲
這圈子打轉的一個小小的點。
這圈子抓緊人心的焦慮惶恐
大家都能在這個文化結構各取所需
但真正受惠的不見得是在核心的族群
我明明不喜歡這種文化
找了一個不算在這種文化下營運的環境
暫時有種找到世外桃源的感覺
回想起來 自己算是很努力用心的老師
每天都在想方設法讓玩心滿滿的學生
心靜下來
讓無心學習 抗拒英文的小孩
讓家長感謝、主管告訴我學生有多大的進步
在課堂上 嚴厲告知學生不可以嘲笑錯的人
鼓勵學生努力嘗試 犯錯也沒有關係
努力讓不同程度的學生 往他們各自的標準再進步一點
曾經我覺得那些都是很大的成就
然而隨著在乎的程度越高
隨著和學生越來越熟識
總會來到一個停滯點
每當到了這個階段
我都會果斷結束
換下一段
這也是自己的老毛病了
害怕和他人建立更親近的關係 結果這次的停滯點 剛好來到了句號
曾經還在糾結自己的心是甚麼
為什麼我謹慎思考而選擇的職業 剛開始是讓我很快樂的 為什麼現在的我卻不是如此
是我變了?
是我並不像我認識的那樣?
還是因為我能力不夠? 後來我看到一段話
沒有必要為了某個階段的喜好而感到羞愧,對此感到抱歉
那都是成長的一個過程
我才知道
現在的我 只是沒那麼喜歡了而已
厭倦了當個神仙
改變人心去喜歡某樣東西
讓團體中的某些人不掉隊
每天都在感受小孩的抗拒、沒信心中度過
努力跟他們的狀態奮戰 在筆記本封面後寫著
成為讓學生認為自己足夠好的老師
時刻激勵自己
我想自己也有做到
害怕表達的學生R
有一次陪新來的學生寫課文讀後心得報告
課文在介紹冰淇淋筒和搭配熱狗的麵包由來
他寫“I like this story because the picture is cute.”
我說,還是寫跟課文相關的比較好,讀完這個你有甚麼收穫或感覺嗎?
他停筆很久
我試著開導他可以寫什麼,直到問他
“Do you like this reading?”
他緊張地瞄了我一眼,低下頭、搖了搖
“Why? Because it is boring?”
他猶豫了一下才點點頭
“Yeah! I remeber that you said you don't like to eat. 那你就寫你覺得很無聊吧”
他有點詫異地看著我
“沒關係啊,你讀完的感受就是很無聊,那也沒有關係,勉強自己說很喜歡也不
好。不過你後面要寫為什麼不喜歡,或是你對什麼感興趣喔!”
後來學生告訴我
他覺得表達自己的喜好是很困難的
這還算是處理比較好,有結果的例子
但剩下大多的時間我都在學生各自的議題上打轉
雖然沒有機會再見到R,但我想說:
表達內在的想法 是每個人都有的選擇和權利 不論是讚美或批評 若因為害怕破壞氣氛或造成他人的不悅 而完全封閉自己的感受或將想法鎖在內心 選擇只說對方能聽的話 當你這樣選擇的同時 也將自己鎖在深處 真正需要花心思的是如何適當的表達出來 找到照顧聽者感受與清楚表達自我的平衡。
多元文化的發芽
我爸認為讀書對未來發展最棒的投資
有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意味
並時刻表明"當老師 是最好的職業" 面對偏科相當嚴重,討厭短時間內死背書、填鴨式教育的我
他說
"妳不喜歡這個教育體制,覺得被束縛,那就想辦法在裡面生存,然後去改變體制"
但現在
能跳一步改變的方法就是 不要助長這種文化就好了
我也不用特別證明什麼是對是錯
時代已經到了多元發展的階段
(雖然還有很多改進的空間,但有開始總是好的)
我也試著去消除自己根深蒂固的那種
“學歷 讀書成就才是決定個人成就的關鍵”
試著用其他方式定義自己 對自己有信心
老實說 當個普通人 不好嗎
沒動機 就別強求了
感興趣這種事情 別人在一旁操心只會適得其反
典型華人父母的望子成龍成鳳下長大,對我的啟示
也許是體會過背負父母的喜好和期待的成長方式是如此沉重
這個未竟事宜的情緒殘渣
才會一直到我成為老師後 還是對這樣的處境很敏感和抗拒 活在大人的控制下
可能小孩會有不錯的成就 或不至於誤入歧途
但他也可能會到長大卻不曉得自己到底是甚麼模樣 喜歡什麼 不喜歡什麼
也不相信自己的選擇是好的
離開父母的安排 期待
孩子內心的迷惘並汲汲營營地找尋自我 23歲的我終於無法壓抑真實自我 想拼命的想脫離父母給予的人設
也是我進入諮商領域的契機
在諮商不同理論中 尋找能夠替換父母給予的價值觀
因為我想真誠活下去
想知道自己是誰
想自在的 不帶罪惡感的 選擇心中所想
我喜歡坦誠、替人著想的人際關係 而不想在事後擔心對方會不會占我便宜
我是會在看漫畫、電影的時候,被角色的情緒感染跟著喜怒哀樂的觀眾 當時決心要改變的我 吃了不少苦
剛開始 在三個小時的諮商團體中 試著說出想說的話 而非觀察團體後 認為該說的話
這種講出和他人不同觀點的想法
表達自己對某件事的難過、憤怒、無力
過程中我都能感覺的自己的心跳飛快 說話的同時無法看著對方的臉
因為我怕看到對方的表情後 又縮回自己原有的模式
去猜對方想聽的
腦中兩種聲音不斷的抗爭 結束後 回到房間 崩潰大哭
父母在腦海的非理性信念不斷地責怪我的選擇
"你看,想說自己想的,所以對方聽不懂你在說甚麼。人家肯定覺得你很奇怪。"
"在別人面前表達自己的難過、受傷?真是懦弱,別人根本不在乎。"
"成為優秀完美的人,人緣自然會來的,別人不會喜歡你真實的樣貌。" 光是這件事
花了將近五年的時間
當我累積更多的正向經驗
才越來越好 這件事讓我明白
它的確是個教養方式
但不是最好的。
權威身分是一把雙刃劍
知道老師的身分如同父母一般 是權威的象徵
所以更應該小心我的價值觀是如何影響到孩子
我不喜歡用我的角度去衡量他們的想法是好是壞 對我而言
當老師需要全心全意地去了解學生
過程需要不斷地跟自己對話 自己的作法是不是對那個學生是最好的
為此我需要調整甚麼 這個階段的我
還沒有互相匹配的心理強度去安穩自己的心
害怕學生因為自己的不足 而影響他們的學習、心靈發展 身邊的人聽到我的考量
總會以一句"想太多了、不要逼死自己" 咳
雖然累 但 這不是作為老師的基本素養嗎? 我沒有足夠的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像太陽般
穩定 持續的照熱 孩子的心
也沒辦法想著拿錢辦事教書 所以暫時放下這個身分
是對我自己和我的學生
一種負責的方式
老師 真的是一言難盡的工作 美好 振奮人心 但權威角色的性質 可能會看不清很多事物
可能因為思想視野的局限影響孩子的潛力發展
甚至影響他們的心靈發展 我不喜歡父母高指導的教育方式
不喜歡不對等的相處 但我還是會被腦中偶爾跑出來的
"我是老師 不管你喜不喜歡 我交代的事就應該做到"
這樣的想法給嚇到
實際上 有很多可以討論的空間的
但礙於人力 時間的不足
為了方便管理
教室的規則還是一視同仁 這樣的沉重 現在的我 也真的無法消化
當老師,我努力過,也真的不喜歡了。
謝謝這個選項陪我度過一段美好也沉重的時光。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