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地生活已近十年。
起初是因為念大學的關係,爾後繼續念了研究所,一直到現在,在異地工作已將近三年。
還記得第一天搬進大學宿舍的時候,那時候我是第一個入住的人,看著空蕩蕩的房間,內心滿是寂寥,ㄧ方面期待趕快有人走進來,一方面卻又希望這間房間只有自己就好,如此矛盾。
人終究是群居的動物,雖然大部分的我喜歡獨處更甚於團體活動,但我也開始漸漸習慣當時那間吵鬧的108號房,有次,我們還在房間裡面玩起了大富翁。
那時贏了十幾萬假錢的我彷彿是真的大富翁一般,笑的跟傻子一樣。
一直到大二之後開始自己在外面租房子,才開始學習和自己相處,親人的離世也讓我開始學習正視自己的感受。
因為居住在外地的關係,每月往往會需要花費時間搭乘火車、客運來往高雄的家與學校,一直到現在,火車上的時光,仍是屬於我自己一人的靜謐。
如同人與人的相遇是一種緣分,而人與城市之間也有著類似的東西。
大學時期,在嘉義待了四年,爾後,於桃園待了兩年繼續攻讀研究所,而在研究所的求學過程中,輾轉到台北實習了一年,出社會後,最終落腳在台中。
每個城市在不同時節都有著不同面貌的美,如同造型多變的千面女郎,回眸一笑百媚生。
但是,在火車上的時光總是令我又愛又恨,還記得那時在桃園念書的時候,光是乘坐莒光號到高雄的時間,就得花上五個多小時。
也因此,總是讓我在每次搭乘火車的時候,不停思索著要如何消磨掉這過多的時間,看書、聽音樂、看電視劇這些都是選項之一,不過,我最鍾愛的還是看著窗外發呆。
雖然窗外是黑漆漆的一片,說來奇怪,我總是看的不亦樂乎,一發呆起來,彷彿進入無人之境,一兩個小時就過去了。
在發呆的時候,常常會讓我想到好多好多過去的事情,是與某個朋友爭執的當下、流著淚乞求著她不要分手的我,亦或者是黑夜中在公園散步的那個自己。
我想,也許這就是成長的代價吧?
傷過某些人、被某些人傷過,那些惆悵的、卑微的、快樂的,都是屬於自己的片刻回憶,這些片刻組成了我這個個體。
打這篇文章的當下,我也正在搭乘著火車。
我不知道去哪,但我已在路上——宮崎駿《千與千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