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傳媒業,無論是採訪工作前製期、專案籌備階段,我往往會至少讀一本專書掌握題材,也喜歡參考專家學者寫的期刊文章,補充領域新知。
比如我曾經製作「本土黑豬」專題節目,那時讀了台大動科系老師朱有田的科普文章,談本土黑豬種原的基因獨特性所具優勢,還有客家學者曾純純撰寫的期刊文章,從文化面討論本土黑豬對於台灣社會的意義等等。
現在蹽落去(liâu--lo̍h-khì,投入)籌備書店,我理想的型態之一,是可以結合採訪工作,那麼店內選書便可以和我的工作呼應──書店成了我的藏書庫,架上的書便是我關切的議題──我不僅可以和來客聊書聊作者,還可以延伸與我工作關聯之處,分享類似主題在不同領域的概況。這樣的知識交流,光想想就令人心神嚮往。
只是要達成理想型態要靠緣分,畢竟傳播工作大多在北部,書店想開在家鄉屏東。因此在這段時間,我也在找尋相關機會,或是書店能否同時是自媒體?這也是我思考的實作方向。
*更多開店故事就在《
想開書店荊棘日誌》,如對本店有興趣光臨者歡迎留言,開業後我會通知您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