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專案經理的噩夢

所有專案經理的噩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接了P公司的專案,這個專案是提供它們APP中的一部分功能。目前已經接近驗收上線階段,但我們卻收到P公司請我們協助測試的需求。

【其中P公司的A君跟我說,要請我們協助測試整個APP中屬於我們做的那個部分的功能。

後來P公司的B君跟我說,要請我們協助測試整個APP。而整個APP並不是我們做的,我們只承包APP中的部分功能而已。再將此部分功能交給另一家公司包進去APP中。

其實A君說的本來就是我們承接這個專案應該要做的測試。

而B君的要求,其實不在我們的專案範圍內,但如果需要我們協助測試,也不是不行。

但妙的是最後C君跟我說,「其實我們老闆希望交給一般人去測試,了解市場的需求,也就是這個APP用戶會不會想用,還欠缺什麼功能,或是有什麼功能是可以改進的。」】

我聽完就知道完了。因為現階段是應該要針對現有的功能測試bug,而絕對不是透過測試了解「市場需求」。這個問題反映了大多數的專案失敗的原因。我承接專案20年來,確實有許多專案最後在上線階段向老闆進行最後驗收報告時,老闆提出少了什麼功能或流程,甚至是整個介面設計完全不符合企業調性。聽到這種回答時,專案承接廠商幾乎都會瘋掉。因為市場需求或市場調研應該是在製作前的規劃階段就要做了,而介面設計肯定也是在製作的最前期就提出來給客戶確認。

但為何最終總是會遇到這種情形呢? 我想原因不外乎

1.專案前期或規劃初期,老闆或高階領導通常是沾醬油,沒有深入了解專案規畫內容。到了快驗收上線時,才不得不真正去使用快上線的產品。

2.專案過程中,老闆或高階領導並未全程參與,因此許多專案變更他們並不清楚。

3.專案快要驗收或上線前,負責此專案的部門主管或高階領導甚至是老闆換人了。

因此我建議開啟一個專案項目時,應該先了解,

1.為何要執行這個專案? 目的為何?

2.此專案產品的定位和策略為何?

3.此專案完成後預期能達到什麼效益? 是否有其他項目要配合這個專案產品,才能發揮效益?

如果以上都想清楚了,再開始也絕對不遲。否則浪費的不只是錢,還有眾多人的時間啊!

專案經理的夢靨

專案經理的夢靨


avatar-img
流星雨的沙龍
30會員
95內容數
1996年踏入職場,從業務開始做起,後來開啟我的企劃人生,最後多扮演經營管理。產業都在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相關。職務歷經業務員、業務經理、事業部協理、總監、特助、副總經理等不同角色,最不喜歡的就是踏著別人往上爬。職場是做事的,但大部分時間卻要做人。服務客戶是正常的,但大部分時間卻要和客戶鬥智。想了解更多就來看我的文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流星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篇文章分享了對晨間廚房APP的使用體驗,指出其操作介面不友善、缺乏餐點圖片、需等待確認訂單及無法線上取消訂單等問題。這些經驗使得作者最終決定刪除此APP,並引發了對其功能設計的不滿。文章強調了在現代線上點餐環境中,使用者友善性的重要性,以及改進APP設計的必要性,以減少顧客流失。
昨天(5/2)傳出Food Panda外送超市將停止營運,其實並不令人驚訝。 早在七八年前就有業者想要進入生鮮外送市場。最早的Happy Fresh來台灣一年多就撤出(2016/8/31)。另一家誠實蜜蜂(Honest Bee) 2015 年落地成立分公司,他們的商業模式以「外送」為主,分成:美食
有! 那就是我。 我先來分析一下整個外送產業鏈中的四個角色的利弊: 使用者、商家(餐廳)、平台(foodpanda/uber eats)、外送員。 先說【使用者】。foodpanda台灣總經理正好是我認識的朋友,他在2016年就加入foodpanda(當時公司還不是現在的富胖達,而是明恩資訊),
本篇文章分享了對晨間廚房APP的使用體驗,指出其操作介面不友善、缺乏餐點圖片、需等待確認訂單及無法線上取消訂單等問題。這些經驗使得作者最終決定刪除此APP,並引發了對其功能設計的不滿。文章強調了在現代線上點餐環境中,使用者友善性的重要性,以及改進APP設計的必要性,以減少顧客流失。
昨天(5/2)傳出Food Panda外送超市將停止營運,其實並不令人驚訝。 早在七八年前就有業者想要進入生鮮外送市場。最早的Happy Fresh來台灣一年多就撤出(2016/8/31)。另一家誠實蜜蜂(Honest Bee) 2015 年落地成立分公司,他們的商業模式以「外送」為主,分成:美食
有! 那就是我。 我先來分析一下整個外送產業鏈中的四個角色的利弊: 使用者、商家(餐廳)、平台(foodpanda/uber eats)、外送員。 先說【使用者】。foodpanda台灣總經理正好是我認識的朋友,他在2016年就加入foodpanda(當時公司還不是現在的富胖達,而是明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