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5年,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英格蘭國王和愛爾蘭國王詹姆斯二世,James II of England and Ireland,1685年-1688年在位;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七世,James VII of Scotland,1633年10月14日-1701年9月16日在位,也是最後一位信奉天主教的英國君主)違背政府制定的關於禁止天主教徒擔任公職的“宣誓法”,委任天主教徒到軍隊任職。此後任命更多天主教徒到英國政府部門、教會、大學擔任重要職務。
1687年4月和1688年4月,詹姆斯二世先後發布了兩個“信仰自由宣言”(也譯作良心自由宣言,Declaration of Indulgence,或 Declaration of Liberty of Conscience)給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內的所有非國教信仰者以信仰自由,並命令英國國教會的主教在各主教區教壇宣讀,引起英國國教會主教們普遍反對。
1688年6月,詹姆斯生下兒子詹姆斯·弗朗西斯·愛德華·斯圖亞特(James Francis Edward Stuart,威爾士親王,被輝格黨稱為老僭王,1688年6月10日-1766年1月1日),成為第一順位繼承人。原來的繼承人瑪麗二世成為第二順位繼承人。當時掌握議會的輝格黨(Whig,又譯維新黨。輝格一詞的來源是“驅趕牲畜的鄉巴佬”,whiggamore,是政敵托利黨對輝格黨員的歧視語,輝格黨員也樂於以此自稱)人與部分托利黨(Tory Party。托利一詞源於中世紀愛爾蘭語的“亡命之徒”,tóraidhe,是政敵輝格黨對托利黨人的衊稱)人無法忍受再接受一個信奉天主教的國王。在7月,由五位輝格黨人以及兩位托利黨人正式邀請詹姆斯二世的女兒瑪麗及其夫婿威廉三世入主英格蘭。
We have great reason to believe, we shall be every day in a worse condition than we are, and less able to defend ourselves, and therefore we do earnestly wish we might be so happy as to find a remedy before it be too late for us to contribute to our own deliverance … the people are so generally dissatisfied with the present conduct of the government, in relation to their religion, liberties and properties (all which have been greatly invaded), and they are in such expectation of their prospects being daily worse, that your Highness may be assured, there are nineteen parts of twenty of the people throughout the kingdom, who are desirous of a change; and who, we believe, would willingly contribute to it, if they had such a protection to countenance their rising, as would secure them from being destroyed.
—— invitation by The Seven, Dalrymple 1790, appendix to book v, pp. 107–110.
這七人亦因此被稱作不朽的七人(Invitation to William),他們是:
Charles Talbot, Earl of Shrewsbury
William Cavendish, Earl of Devonshire
Thomas Osborne, Earl of Danby
Richard (Lumley), Viscount Lumley
Henry Compton, Bishop of London
Edward Russell, 1st Earl of Orford
Henry Sydney, 1st Earl of Romney (邀請信的執筆人)
又是威廉,William Again
從1648年開始,威廉二世成為荷蘭省督(荷蘭語:stadhouder ,又譯為“執政”、“執政官”、“事務長”或“代理官”,直譯為“持地者”、“持有某人之地”,可能轉借自德語“Statthalte’”、法語“lieutenant”,或中古拉丁語“locum tenens”),統治尼德蘭七省聯合共和國(荷蘭語:De Republiek der Zeven Verenigde Nederlanden,通稱聯省共和國,史稱荷蘭共和國,1581年-1795年。在現荷蘭及比利時北部地區[佛蘭德地區]),威廉二世統治期間是著名的“荷蘭黃金時代”。
威廉二世和瑪麗長公主(Mary, Princess Royal,1631年11月4日 -1660年12月24日。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的長女)唯一的孩子是威廉三世(奧蘭治親王威勒姆三世,William III of Orange or William II of Scotland;荷蘭語:Willem III, Prins van Oranje; 德語: Willem Hendrik。1650年11月14日-1702年3月8日)。在兒子出生前八天,威廉二世死於天花。因此,威廉三世從出生那一刻起便成為奧蘭治親王(Prince of Orange;荷蘭語:Prins van Oranje)
在光榮革命中,1678年,輝格黨提出王位排除法(The Exclusion Crisis),要求將同樣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的兄弟約克公爵詹姆斯(James VII and II,1633年10月14日-1701年9月16日)排除在王位繼承人之外,支持者被稱為輝格黨人。反對法令的被稱為“托利黨”。
1720年,英國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作為協助政府融資的私人機構,通過賄賂政府,向國會推出以南海股票換取國債的計劃。南海公司股票因此大受追捧,股價由原本1720年年初約120英鎊急升至同年7月的1,000鎊以上,包括著名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爵士(Sir Isaac Newton,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在內的很多人購買了南海公司的股票。
這一事件被稱為南海泡沫事件(英語:South Sea Bubble),與鬱金香狂熱(荷蘭文:Tulpenmanie,1637年發生在荷蘭,是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經濟事件)、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密西西比公司,法語:Compagnie du Mississippi,1717年八月開始的股票泡沫事件)並稱歐洲早期“三大經濟泡沫”。
南海泡沫事件使大眾對政府誠信破產,多名托利黨官員因事件下台或問罪。而羅伯特·沃波爾(第一代奧福德伯爵,KG,KB,PC,Robert Walpole, 1st Earl of Orford,1676年8月26日-1745年3月18日,又譯羅伯特·華爾波爾)帶領輝格黨協助向股民賠償,使經濟恢複正常,從而在1721年取得了政府實權。輝格黨的領袖羅伯特·沃波爾爵士成為事實上的內閣掌權者 — — 後世將之形容為英國历史的首位首相。從此,輝格黨開始了長期執政,而托利黨此後也“泡沫化”了。
直到18世紀60年代,托利黨開始轉型為現代的保守黨(英語:Conservative Party,正式名稱是保守與統一黨,Conservative and Unionist Party)。而輝格黨開始失勢,19世紀60年代,輝格黨聯合保守黨的羅伯特·皮爾爵士(第二代從男爵,Sir Robert Peel, 2nd Baronet,1788年2月5日-1850年7月2日。倫敦警察廳的創立者)派系,組建自由黨(The Liberal Party)
1721年10月,在法納姆(Farnham)的16名偷獵者,突襲了溫徹斯特主教(the Bishop of Winchester)的園林。這些偷獵者因為把自己的臉塗黑以防止被識別,被稱為 “黑面人”。其後出現了更多,更大膽的襲擊。
政府於是在1723年4月26日向議會提交了《黑面人法案》(Black Act,The Act 9 Geo 1 c 22. 也被稱為:Waltham Black Act; the Black Act 1722; the Black Act 1723,; the Waltham Black Act 1722; the Criminal Law Act 1722; or the Criminal Law Act 1723),其正式內容是 “為了更有效地懲罰那些偽裝成武裝並對國王陛下的人身和財產造成傷害和暴力的人,以及為了更迅速地將罪犯繩之以法的法案”。黑面法案明確規定了200多項死罪,其中許多罪行的處罰力度加大。它於5月27日正式生效。
威廉·卡多根(William Cadogan;卡多根第一伯爵,1st Earl Cadogan,約1671–1726年),在1701年至1714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西班牙語:Guerra de sucesión española,1701年-1715年。因1700年11月西班牙王國的哈布斯堡王朝絕嗣而引發)中,以及剿滅詹姆斯黨(Jacobitism,支持斯圖亞特王朝君主詹姆斯二世及其後代奪回英國王位的一個政治、軍事團體,多為天主教教徒組成)立有戰功,1716年受封為男爵,1718年再受封為伯爵。1714–1726年擔任長袍大師(The Master of the Robes,英國王室的一個職位。他負責在加冕儀式、年度吊襪帶儀式和議會開幕式等場合為國王穿上長袍)。1715–1726年,也擔任懷特島執政官(The Isle of Wight)。他在溫莎堡西邊約二十英里的凱佛夏姆買下大片地產,占地約一千畝,其中建立了二百四十畝的鹿苑。
喬治·托馬斯·斯當東(第二代從男爵斯當東,Sir George Thomas Staunton, 2nd Baronet;1781年5月26日-1859年8月10日,俗稱斯當東或小斯當東,英格蘭旅行家及東方文化研究者)跟隨作為使團副使的父親喬治·倫納德·斯當東(第一代斯當東從男爵,Sir George Leonard Staunton, 1st Baronet;1737年4月10日-1801年1月14日,英國探險家、植物學家,受僱於不列顛東印度公司)來到中國。
小斯當東在1810年出版了《大清律例》(原名《大清律》,滿語:ᡩᠠᡳᠴᡳᠩ ᡤᡠᡵᡠᠨ ᡳ ᡶᠠᡶᡠᠨ ᡳ ᠪᡳᡨ᠌ᡥᡝ ᡴᠣᠣᠯᡳ;穆麟德:Daicing gurun i fafun i bithe kooli,是清朝的法典)英文譯本,1821年,發表了《異域錄》英文譯本。在第一次接觸後,英國人最先翻譯的是一部中國律法。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縣[今福州市區]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邨老人、俟邨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出任欽察大臣,於1839年到達廣州後,命人將英國人休·慕瑞(Hugh Murray, 1779年-1846年),英國蘇格蘭地理學家)的於1834年寫成的《地理百科全書》(An Encyclopaedia of Geography)翻譯編寫成《四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