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1|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閱讀分享:《解謎蔦屋》

喜歡逛書店的人,應該都對《TSUTAYA BOOKSTORE蔦屋書店》不陌生吧?
雖然早知道這間來自日本的蔦屋書店,除了極具設計感外,也以複合式的陳設聞名,但當我第一次步入位於台北統一時代百貨的分店時,仍然立刻感受到意想不到的舒適與愉悅。寬敞且具設計巧思的走道空間,書本與生活選物的搭配展售,超乎常理的座席面積,主動詢問及服務的店員等等,光是待在店內就是個美好的體驗,就算不是愛看書的人也能得到好心情!
不禁讓人好奇,蔦屋書店究竟基於什麼理念而生?背後又有怎麼樣的故事呢?
這本《解謎蔦屋》,是以創辦人增田宗昭社長的一對一訪談紀錄編輯而成,它完全解開了我心中的疑惑,也滿足了我對TSUTAYA BOOKSTORE的好奇心。

蔦屋的起源
沒有長居日本的人可能都不太曉得,雖然蔦屋書店的創始店於1983年就開在大阪府枚方市,但在六本木及代官山的旗艦店引發熱潮之前,”TSUTAYA”更為人所知的是在日本開設超過1400間的影音租售商店,甚至過去台灣相當普及的影片出租店「亞藝影音」也是跟TSUTAYA合作,網路上搜尋一下就能看到亞藝的招牌上同時印有”TSUTAYA”的字樣。至於為何取名為”蔦屋TSUTAYA”,則是因為增田社長的爺爺以前是很成功的建商,除了蓋了許多重要建築,還同時經營屋號為”蔦屋”的「置屋」,也就是過去的藝妓事務所,加上當時他覺得當時已經很有名的「紀伊國屋書店」、「旭屋書店」聽起來很棒,就決定把自己的事業命名為「蔦屋」了,而他發現江戶時代的吉原花街恰好也有同名的書店則是之後的事情了。

重點不在賣書
絕大多數的書店創辦人在闡述理念時,都會提及自己對書本的熱情,想推廣閱讀,守護書店產業等等,但增田社長於整本訪談錄中完全沒有提及類似的理念,他甚至直言:「我們絕對不能賣書。」他想藉由蔦屋書店打造的是「文化森林」,賣的是「生活提案」。藉由設計與企劃,讓來到這裡的人都能感受到各種對生活的想像,不管是裝潢、擺設、文具雜貨、影音、咖啡、還是書本,都只不過是一個載體,一種元素,蔦屋書店要成為一個讓人能特地前來的地方,而不是個為了「買書」而來的地方。

在現代勇敢開設上千坪書店的原因?
增田社長以Apple和HERMÈS為例,在網路銷售已如此成熟的時代,實體店面的存在是為了打造品牌,因此地點與空間就變得非常重要,知名的代官山蔦屋書店設有不經濟的平面停車場,看似浪費空間的花園小徑,只蓋兩層樓的建築體,都是為了讓客人來到蔦屋,能感受到天空的寬廣及彷彿神社參道的清靈,蔦屋書店既商業,卻又讓人感覺很不商業。

增田社長的創業理念
可能是生於商業世家,又在花街的環境長大,他理所當然地認為創業要成功,就是要「利他」,讓人幸福。自認為換位思考能力頂尖的他,構思企劃的出發點永遠都是顧客及目標客層,他也無時無刻都和員工分享這個重點。而他也認為,有鑑於製造業的外移與沒落,未來所有的公司終究要轉型成企劃公司,他給自己的公司Culture Convenience Club(CCC)的願景也是要成為第一的企畫公司,因為企劃的本質,就是「想出世上沒有的物品或創意並把他付諸於型,讓人感受到幸福與生命中的多采多姿」,成功的企劃就是要超越客戶當下能夠理解的範疇,而他們也終將能夠理解並享受這一切。

跨足武雄市圖書館的契機
當代官山蔦屋書店走紅之後,武雄市樋渡市長看到了報導,便直接找上他們,希望能協助改造,讓武雄市圖書館重獲新生。而因為增田社長本來就認為舊式的圖書館需要改革,很乾脆地答應並著手進行,除了將建築及內部裝修為TSUTAYA風格以外,也將書籍重新分類擺設,延長營業時間,進駐星巴克,設立影音租借區,販賣書籍雜誌及生活雜貨等等,讓武雄市圖書館既擁有公有圖書館應有的功能以外,還多了休憩、觀光、購物、社交等價值,來訪人次也增加到一年破百萬。疫情之前我到九州旅行時曾到訪此處,武雄市是以溫泉知名的小鎮,擁有純樸的鄉間風情,就算是主要景點也很清幽,但位於離JR站更遠的武雄市圖書館,卻遊客如織,看書與喝咖啡的人都很多,還陸續有像是校外教學和旅行團的遊覽車到訪,蔦屋書店的確在這裡創造一個奇蹟。
「追求效率,不代表就會幸福。」
增田社長的這句話,足以解釋為什麼蔦屋書店會是這樣不追求性價比、不以效率或銷量掛帥的樣貌,為了達成讓顧客及員工都能感受幸福的願景,TSUTAYA BOOKSTORE就是他展示給世人的答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