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2/1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跨國研究認為不婚不生單身生活是人類常態

最近有個結合14個國家學者的研究,認為在後工業社會的國家,有很大比例的成年人遇到「啟動與維持親密關係的困難」。這可能是少子化的根本原因。
有三分之一的人表示,開始一段親密關係不容易。也有三分之一的人表示,長期維繫一段親密關係不容易。整體來說,大約有25%的人,在「吸引與維繫親密伴侶」有障礙,男、女比例差不多,年輕世代的比例更高。
在古老的游獵、採集時代,人類能選擇的婚配對象不多,部落與父母的力量,會引導年輕人有個結婚對象,為了族群存續,女性很自然地在婚後就不斷生產、撫養活下來的小孩長大。即使到了一百年前,多數年輕人還是不敢忤逆父母的安排。
人類快速進入工業社會、城市文明,很快地出現電話、電視、電腦、網路。世界變化得太快,我們的大腦跟不上;許多人鼓吹自由戀愛,但結果是選擇障礙與困難,越來越高的離婚率,以及殘存著但痛苦的婚姻,都說明人類大腦從選擇到維繫伴侶關係,表現笨拙的居多。
然後,在家族與社會力量不再強迫婚配後,也越來越多人選擇誠實面對自己,不一定要有持續的伴侶關係。如果自己不擅長尋覓與啟動親密關係,那就把人生留給其他更擅長的事情,享受其他聲光娛樂與刺激。
歐美國家對未婚、單親媽媽有許多補貼,協助養育小孩,這是讓不擅擇偶、不太會維持親密關係的人也敢生小孩。東亞國家少了這一塊,所以生育率又更低了。
傾向維持單身生活的人,有一部分是「非自願單身」,但也有一半以上,是有能力找到短期伴侶,但不想經營長期關係。不管是親身經歷、親眼目睹、或從網路上看到各種悲慘故事,有些人已經不太相信「自由戀愛」就真的能帶來什麼好結果。
或許,在不久的未來,強大的AI可以協助我們找到契合的伴侶,遇到問題時可以請AI提供建議。而政府現在比較實際的做法,或許是讓願意生養小孩的家庭,尤其是主要撫養小孩的媽媽,如果有第二個、第三個小孩,不只是提供教育津貼,還有未來退休生活的保障。
對許多年輕人來說,單身生活的誘因太大了,而婚姻宛如陷阱。如果在尋覓親密關係遇到困難,就會越來越傾向維持單身。這許多環節需要一個一個化解,才有可能跳脫少子化的難題。
(這14個加入研究的國家是奧地利、巴西、中國、希臘、匈牙利、義大利、日本、秘魯、波蘭、俄國、西班牙、土耳其、英國、以及烏克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