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援你所在的國家」?認識 VPN 便能突破的區域限制|趕快tech我 EP11.2.1

「不支援你所在的國家」?認識 VPN 便能突破的區域限制|趕快tech我 EP11.2.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怪獸科技公司,用10分鐘帶你探索最新科技趨勢。
收聽Podcast:https://linktr.ee/monstech_inc
追蹤我們:https://www.instagram.com/monstech.inc/

你可能聽過,我們上網時的任何數據都是公開的,網路供應商能看到用戶 IP(Internet Protocol,網際網路協定)地址以及瀏覽過的所有網站名稱,並針對歷史活動做紀錄形成個人資料,以追蹤用戶。不過,要讓你免於暴露網路行動及 IP 位置也不是沒有辦法,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工具就能做到這一點,沒錯,它就是VPN。

什麼是 VPN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就是虛擬私人/專用網路,是一種加密工具,沒有人可以看到你的網路活動還有真實的 IP 位置,我們能夠透過 VPN 的 server 達到隱密性,更保障隱私。

也就是說,當我們在外使用到沒有鎖密碼 Wi-Fi 時,原本是可能會有資訊外漏的風險,但倘若我們使用 VPN,我們的上網內容便會受到加密或資料打亂,使得駭客或是他人(如廣告商)無法存取。

突破區域限制

我們都可能遇過一種情境,當我們進入到網站或者搜尋內容時,卻發現「不支援你所在的國家」,這就是因為那個網站有偵測特定國家或是區域的 IP 位置,這時候就可以透過 VPN 來存取一些區域限定的網路內容;又或是網購的時候,有些優惠是區域限定,或是不同國家販售價格不同,這時候也可以透過 VPN 去跳到那國家享受優惠。

示意圖

示意圖

VPN 會先變更 IP,因此在某些國家言論自由受限、威權政體之下生活的人,可以確保敏感訊息是安全不被監控的,這也是為何中、俄、北韓禁 VPN 的主因。

VPN vs 防毒軟體

防毒軟體提供被動的防護方法(偵測),而 VPN 則是提供主動的防護方法(加密)。防毒軟體保護設備,監控電腦並掃描設備中的檔案,VPN 會在上網時保護傳輸中資料,並對傳輸資訊進行加密,保護資料的安全

不過,VPN 有所限制,畢竟多一層保護因此很吃電腦 CPU,在使用上會更加耗能耗電,又假如使用者的裝置本來就有隱私問題的話,加密網路是起步不了作用的;此外,假如使用者很常共用、共享資訊,還是非常有可能因此能夠取得使用者的大量資訊,因此,並非使用 VPN 就能完全保護資訊安全。

那到底有使用 VPN 還需不需要防毒軟體呢?簡單來說,兩者是可以並行的,而且由於保護的面向不太一樣,為了安全兩個都可以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兩者最好都不要使用免費的,因為這些公司還是需要維修保養他們的 server,你很難去監管說每個免費軟體或服務不會用你的資料去打廣告等等。

VPN vs 無痕/私密瀏覽模式

無痕模式能夠讓他人無法追蹤使用者在電腦上的網路活動,設備因此不會留下網頁的相關資料,瀏覽紀錄不會受到紀錄且在關掉無痕模式之後不會存 Cookie。不過,無痕模式的流量並沒有經過加密,也無法保障瀏覽資料不受駭客或網路攻擊。

無痕模式示意圖

無痕模式示意圖

QR-code 的安全問題

二維碼(Quick Response code)是一種可被機器讀取和儲存資料的二維條碼,可以直接連接至某個網站或應用程式。

然而,由於使用者無法直接閱讀二維碼所載的資訊,在掃描時可能會連接至惡意網站,甚至下載惡意軟件到裝置,因此,開啟二維碼前,我們必須要小心檢查網站域名是否可信,而非是只看網站呈現的圖象化介面,否則資料非常容易外洩



avatar-img
怪獸科技公司✖️沙龍
26.9K會員
437內容數
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看過這麼多成功的人的例子,聽過這麼多厲害的人他們的分享,有時候自己卻好像只是在原地踏步呢?《怪獸科技公司》第二季將從科技產業的角度切入,透過跨領域的視野,帶你掌握各種必備的自我管理能力與心法,一起用科技去思考你的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文探討 OpenAI 執行長山姆·奧特曼的崛起之路,以及他和伊隆·馬斯克的合作與決裂。從奧特曼的童年經歷、創業歷程,到 OpenAI 的創立、轉型以及與微軟的合作,探討了 AI 發展的潛力和風險,以及對人類未來的影響。
本文從《張忠謀自傳:下冊》,拆解張忠謀如何從德州儀器副總裁,歷經三次辭職低潮,最終在56歲創立台積電並使其成為世界級企業的歷程,分析張忠謀的管理哲學、商業模式、技術策略和關鍵決策,例如選擇ASML設備、與蘋果的策略聯盟等,以及台積電如何利用學習曲線理論、規模經濟和投資策略來擊敗競爭對手。
輝達的成功,不僅來自技術突破,還來自戰略選擇。在 GPU 的運算潛力尚未被業界認可時,黃仁勳率先押注 AI,建立 CUDA 生態系統,讓輝達成為 AI 產業的重要一環。然而,輝達能快速崛起、抵禦市場風暴,還有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黃仁勳的管理哲學。
本文探討 OpenAI 執行長山姆·奧特曼的崛起之路,以及他和伊隆·馬斯克的合作與決裂。從奧特曼的童年經歷、創業歷程,到 OpenAI 的創立、轉型以及與微軟的合作,探討了 AI 發展的潛力和風險,以及對人類未來的影響。
本文從《張忠謀自傳:下冊》,拆解張忠謀如何從德州儀器副總裁,歷經三次辭職低潮,最終在56歲創立台積電並使其成為世界級企業的歷程,分析張忠謀的管理哲學、商業模式、技術策略和關鍵決策,例如選擇ASML設備、與蘋果的策略聯盟等,以及台積電如何利用學習曲線理論、規模經濟和投資策略來擊敗競爭對手。
輝達的成功,不僅來自技術突破,還來自戰略選擇。在 GPU 的運算潛力尚未被業界認可時,黃仁勳率先押注 AI,建立 CUDA 生態系統,讓輝達成為 AI 產業的重要一環。然而,輝達能快速崛起、抵禦市場風暴,還有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黃仁勳的管理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