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張忠謀自傳:下冊》精華拆解:從德儀、通用、工研院辭職,創業前的挫敗如何造就台積電成世界級企業|怪獸科技公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許多科技巨頭都是年輕創業:蓋茲 19 歲創立微軟,賈伯斯 21 歲創立蘋果,黃仁勳 30 歲創立輝達。相較之下,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卻在 56 歲才創立公司。

1980 年代的台灣,人才、技術和資金都相對缺乏,張忠謀如何克服這些挑戰,建立世界級企業?本文將從《張忠謀自傳:下冊》,拆解張忠謀如何從德州儀器副總裁,歷經 3 度辭職低潮,打造出台積電的世界級管理哲學。

延伸閱讀:
張忠謀也曾落榜!從《張忠謀自傳上冊》看台積電創辦人面對失敗、夢碎的3堂人生課|怪獸科技公司

張忠謀的 3 次職涯挫敗

在現場聽張忠謀分享自傳

在現場聽張忠謀分享自傳

上篇文章提到,張忠謀 21、22 歲拿到了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學士、博士學位,畢業後加入德州儀器(德儀),是全球最早進入半導體產業的公司之一。30 歲這年,德儀提供張忠謀「全薪、全費」進入史丹佛大學攻讀電機工程博士,畢業後回到德儀後一路晉升為集團副總裁,領導團隊開發出多款突破性半導體技術。外界看來光鮮亮麗,但內部風暴其實暗潮洶湧。

德儀時期:升到副總裁,日後卻被降職四級

早在 1968 年,德儀在新加坡建立第一座積體電路廠,因為新加坡的政策開放、英語環境、產業支持,讓外資更願意進駐。相較之下,台灣當時過於保守錯失了早期機會,一直到 7 年後(1975 年)台灣才開始注意半導體,也讓張忠謀深刻體認到:政府政策對科技產業發展至關重要,沒有產業政策的支持,台灣很難在全球市場中競爭。

也因為 1970 年代,德儀非常成功,新任總裁希望爭取更大利潤,決定將公司從半導體擴展到消費性電子產品,但這並非德儀的強項,張忠謀強烈反對,認為公司應該專注半導體技術不要分散資源,才能維持市場優勢。然而高層不買單,堅持要進軍其他領域。儘管內部受限,張忠謀仍帶領團隊跳過 1K 記憶體,直接開發 4K,並成功推出 64K 記憶體,確保德儀在市場上的技術領先地位。

往後,他的升遷更是受阻,公司資源向消費性電子傾斜,半導體部門的經費遭到削減,研發受限。他申請調職,卻被安排至「消費者產品總經理」,不僅讓他難以發揮專長,也讓他意識到自己在公司內部的影響力逐漸降低,被轉任「品質與生產力總監」,實際上是被架空。

1982 年,他更是毫無預警地被降職 4 級(光是從 38 級爬到 42 級,就耗費了他將近 10 年的時間),讓他徹底失望。這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1983 年,張忠謀決定離開德儀。

通用時期:讓張忠謀明白創新,不能靠財務導向公司推動

1984 年,張忠謀加入通用器材(General Instrument)擔任總裁兼營運長(COO),卻發現這是一家專做私募股權操作、靠併購小公司牟利的企業,與他強調「技術創新」與「產品研發」的理念背道而馳,讓他感到格格不入。

但這段期間,無晶圓廠(Fabless)模式的雛形正在形成。「無晶圓廠公司之父」Gordon Campbell(康貝爾)找上張忠謀,向他提案投資 5000 萬美元,建立一家晶圓代工廠,專門為無晶圓廠公司生產晶片。

他的核心理念是:

1. 晶片設計與晶片製造可以分離,半導體公司不必自建晶圓廠,只需專注設計。

2. 晶圓製造可由專業代工廠承擔,提供標準化服務,降低設計公司的成本與風險。

然而,通用器材最終沒有採納這個提案,錯失了成為晶圓代工先驅的機會。張忠謀對公司的商業模式也越發不滿,在不到一年後選擇離職。這也讓張忠謀更確信:如果要做晶圓代工,必須自己來。

工研院時期:逼張忠謀認清組織文化,比制度更難改變

1985 年,張忠謀受邀回台,擔任工研院院長,試圖導入企業管理制度與技術導向改革。但工研院作為準政府機構,根深柢固的文化讓他寸步難行,於是在 1988 年辭去工研院院長一職。

在自傳中,張忠謀提到,自己改革失敗的原因,其實答案早就出現了,「我錯認工研院是我手掌上的黏土,我可隨我意志塑造她。事實上,工研院絕對不是我手掌上的黏土,她有她獨立的性格,她有她『準政府機構』的組織文化。基本上,她認為她活得很好,她只要多點政府經費,她不願任何改革。」

辭職就是認輸!3 次辭職,已經退無可退

張忠謀自傳全集發表會

張忠謀自傳全集發表會

5 年內 3 度辭職,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他懷疑自己真的走上所謂「彼得定律」的路——一個經理人總是被擢升到他無能的位置?當工研院舊同事、甚至台積電新同事竊竊私議「張忠謀完了」之時,也是他反省之時。

但每一段經歷,都是他創辦一家世界級公司的養分。德儀給了世界級的訓練,通用和天使投資人的經驗也讓張忠謀看到科技業的金融面,工研院又教了不少台灣的「人情世故」,是後來經營台積電不可或缺的經驗。

比知識、經驗、判斷力更重要的,張忠謀認為,是這些經驗堅強了自身的鬥志。尤其 3 次辭職後,張忠謀認為已經退無可退,必須堅強自己的鬥志,即便日後 60 至 85 歲這時段的困難和阻力也不少,但他不再認輸,不再放棄。

台積電如何成為世界級企業?

德州儀器和通用儀器的經歷,讓他看到許多晶片設計師想創業,卻苦於沒有資金建立晶圓廠,促使他創辦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台積電),起初與工研院及飛利浦共同合資。

創辦台積電的第一步,從行銷而非技術開始

由於起初工研院良率占優勢,但節點技術落後國外先進公司,所以張忠謀深知台積電若想脫穎而出,必須打造不同於 IDMs 的新商業模式——專業晶圓代工,來配合公司的優勢及劣勢。

他先成立行銷部門,針對無晶圓廠(Fabless)設計公司展開業務開發,確保台積電不是「建好後再找客戶」,而是「為客戶量身打造製程」,為台積電贏得市場信任。

技術是靈魂,兩度抗拒飛利浦的技術掌控

技術是一個半導體公司的靈魂,所以必須自主技術。1990 年代,台積電拒絕飛利浦的技術掌控,在向飛利浦募資時,拒絕了飛利浦以「它們技術為基礎」的誘惑,堅持了「技術自主」。

13 年後,台積電面臨飛利浦另一次技術的誘惑,並再一次堅持了「技術自主」,若當年接受飛利浦的控制,台積電可能永遠無法成為今天的半導體霸主。

領導者不是好好先生,而是能帶領團隊「贏」

張忠謀認為,團隊期盼的是一個能帶領他們「贏」的領袖,而不是一個好好先生。領導者不只要凝聚他的團隊,還要帶領他們「贏」,而這路程往往崎嶇。

台積電的「雙首長制」,是台積電在張忠謀退休後,能夠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個模式的兩位核心人物是劉德音和魏哲家,張忠謀善用他們兩個專業經理人的不同特質,讓他們一人管內、一人管外,平行溝通與協作。

但這種領導模式並非一開始就成型。1996 年,原總經理 Don Brooks 曾提議改採事業部制,劃分獨立利潤中心,遭張忠謀否決,將公司內部按照功能或專業領域(產、銷、人、發、財)分類;2005 年,蔡力行再次推動事業部制,導致資源分散、效率下降,張忠謀緊急回鍋,重建「功能型組織」。

然而此時碰到一個狀況:負責先進製程的是劉德音,手下有一萬多人;負責成熟製程的是魏哲家,手下有近 8 千人,合併之後誰來負責?與此同時,張忠謀成立行銷部(更像是事業開發部),負責開發新客戶,但只有 6、70 人,魏哲家接下了,展現出願意承擔責任的領導特質,日後也成為接班關鍵。

「技術領先」之外,更重要的是「服務導向」

台積電的本領,就是在客戶能接受的價格中賺取合理利潤。

張忠謀認為,「過時」是工程師最可怕的敵人,技術要保持領先。雖然「技術領先」是今日台積電的重要支柱,但台積電的基礎是「服務導向」打下來的。

以台積電知名的 Virtual Fab(虛擬晶圓廠)為例,與無晶圓廠(Fabless)設計公司密切合作,讓所有客戶都能像擁有自己的晶圓廠一樣,提供客戶最優質的服務,確保晶圓製造與設計無縫接軌。

這個做法的好處在於,英特爾等 IDM 公司內部往往只專注於自己的產品技術,更容易因「公司政治」導致設計部門與晶圓製造部門互不信任。台積電作為「專業晶圓代工廠」,則能完全與客戶的設計部門合作無間,能夠根據市場需求為多個客戶同時製造不同的產品,提供更靈活的選擇。

小公司如何擊敗大公司?

談到台積電如何做大,不得不說到學習曲線理論、技術投資和客戶戰略。

學習曲線理論:靠規模與效率打出護城河

學習曲線理論(Learning Curve Theory)是由 BCG 創辦人 Bruce Henderson 提出的競爭策略,認為生產量越大,單位成本越低,透過規模經濟來提升競爭力。1970 年代,BCG Bill Bain 與張忠謀在德儀共同研究這一理論,並探索其在半導體產業的應用。

  • 透過多客戶服務,累積製造經驗:台積電的商業模式是代工,服務眾多客戶,並從中不斷學習如何提升製程技術與效率。英特爾、三星等 IDM(整合元件製造商)則因為既設計又製造,無法提供真正的「客戶導向」代工服務,甚至與客戶存在競爭關係。
  • 擴大規模經濟,降低成本:晶圓廠的建設成本極高,如果客戶數量少,無法分攤資本支出,會形成巨大財務壓力。台積電透過吸引蘋果、輝達、高通等客戶,確保新製程的產能利用率,使其能夠負擔最新、最昂貴的製程。
  • 快速渡過低產量期:先進製程剛推出時,低產量、高成本是常態,但台積電的策略是 快速突破低產量期,並透過降價吸引更多客戶,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有率。競爭對手如果因良率問題或投資不足,無法盈利,可能就此被淘汰。
  • 高投資、高折舊策略,打擊競爭對手:台積電的資本支出極高,客戶願意支付高昂代工費,只為確保自己能夠用到最先進的製程。台積電的折舊週期短,競爭對手技術追上時,台積電已經準備好下一代製程,並降價打擊競爭者。結果是:競爭對手尚未回本,台積電就已經進入下一世代技術,形成難以超越的競爭壁壘。

技術突破:選擇別人不敢選的風險路徑

小公司要趕上大公司,必須要在對的地方做大公司不願或不敢做的事。

在曝光設備選擇上,台積電成為第一家使用 ASML(艾司摩爾)機器的公司。張忠謀回憶,當時 ASML 機器唯一問題是:沒人用過,台積電會是第一家,的確有相當風險。

但最後,台積電還是決定用 ASML。此後三十幾年,ASML 一直是台積電最主要且最重要的曝光機供應商,公司市值也已超過兩千億美元。

台積電與 ASML 幾乎同時誕生,一起成長,ASML 是全球獨家生產 EUV 設備的公司。台積電依賴 ASML 的先進設備來推進其技術,而 ASML 依賴台積電的需求來推動其業務發展。 

關鍵客戶:與蘋果的策略聯盟

早期蘋果將 iPhone 晶片的代工交給三星,但隨著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爆發,三星不再只是零組件供應商,而是選擇親自下場做手機,成為蘋果在終端市場上的直接競爭對手,因此開始尋找新的代工夥伴。

2010 年,蘋果營運長 Jeff Williams 在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牽線下,親自拜訪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希望能將 iPhone 晶片的代工交由台積電負責。當時蘋果提出了 40% 的毛利條件,卻低於台積電慣常的 50% 毛利水準,加上蘋果要求導入尚未規劃的 20 奈米製程,使張忠謀一度猶豫。

然而,台積電最終仍決定突破現有框架,不僅承接訂單,還額外投入 100 億美元建置產線,並要求蘋果支付訂金,藉此分攤初期風險。隔年,英特爾也試圖爭取蘋果的晶片代工業務,但在評估穩定性與彈性之後,蘋果最終選擇了台積電,確立其在高階晶片市場的關鍵地位。

2014 年,台積電進一步取得蘋果 16 奈米製程的訂單,正式取代三星,成為蘋果最主要的晶片供應商。從此之後,台積電開始同步進行下一代與下下一代製程的研發,讓競爭對手難以追趕,鞏固領先優勢。如今,台積電以高達 40% 的營業利潤率(這是一個在代工產業中難以企及的數字),在全球代工市場中建立起難以撼動的地位,證明其不只是製程技術的領跑者,更是整個半導體生態系的主導者。

延伸閱讀:
專訪郝旭烈(中)應對科技快速變化:前台積電財務主管教你如何賺錢、省錢、做出好決策

raw-image

🤖 怪獸科技公司旗下五大版圖

最懂你的 #科技入門:一起培養在快速變化社會的超強適應力

🗣️ 節目|怪獸科技公司 Podcast(每週日晚上 9 點各大平台首播)

✍️ 專欄|怪獸科技公司 vocus 沙龍

🎥 影音|怪獸科技公司 YouTube:來賓焦點訪談✖️重點短影音

🔥 社群|怪獸科技公司 IG:怪獸科技公司/商管人文✖️人生職涯

📰 電子報|怪獸雙週快報:1 則熱門時事分析✖️ 2 本人生思考書摘

avatar-img
25.1K會員
424內容數
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看過這麼多成功的人的例子,聽過這麼多厲害的人他們的分享,有時候自己卻好像只是在原地踏步呢?《怪獸科技公司》第二季將從科技產業的角度切入,透過跨領域的視野,帶你掌握各種必備的自我管理能力與心法,一起用科技去思考你的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張忠謀」這三個字,已經成為科技創新的代名詞,他創立的台積電改變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遊戲規則,讓台灣成為全球晶圓代工霸主,名列全球科技企業前十強。但大佬總是有年輕的時候,這篇文章,我們先從《張忠謀自傳:上冊》談張忠謀年輕時期的故事。
輝達的成功,不僅來自技術突破,還來自戰略選擇。在 GPU 的運算潛力尚未被業界認可時,黃仁勳率先押注 AI,建立 CUDA 生態系統,讓輝達成為 AI 產業的重要一環。然而,輝達能快速崛起、抵禦市場風暴,還有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黃仁勳的管理哲學。
本文透過《輝達之道》(The NVIDIA Way)探討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的創業故事,到輝達如何從一家遊戲顯卡公司,蛻變為AI巨頭。文章探討輝達的創業初衷、早期挑戰(與英特爾的競爭、NV1晶片的失敗與RIVA 128的成功)、GPGPU和CUDA平臺的開發以及其在AI領域的關鍵突破。
執行長思維不只是管理企業,更是管理個人職涯的關鍵。在職場上,許多人認為執行長離個人工作者(IC,Individual Contributor)很遙遠,覺得管理思維只有在成為主管後才需要學習。這篇文章,我們將與美商醫材新創商務開發經理馥總,一同拆解《麥肯錫認證的執行長思維》在個人職涯上的運用。
Z世代因網路世界保護不足與實體世界保護過度,成為焦慮世代。社群媒體演算法,以及追求流量的商業模式,讓青少年沉迷其中,影響心理健康。女孩因重視人際關係與外貌,在社群媒體上更容易受到霸凌和容貌焦慮的影響。解決之道並非過度保護,而是培養孩子的反脆弱性,讓人在挑戰中成長。
有沒有發現,當手機通知燈是紅色時,你總忍不住點進去?這其實就是峰值體驗的運用,本篇文章將解析品牌增長戰略顧問汪志謙在《峰值體驗2》中提到的重要觀念,高熵訊息和高信息增益。讓消費者覺得值了的時刻,就是你該交付的事。消費者要的是交付,而不是服務。
「張忠謀」這三個字,已經成為科技創新的代名詞,他創立的台積電改變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遊戲規則,讓台灣成為全球晶圓代工霸主,名列全球科技企業前十強。但大佬總是有年輕的時候,這篇文章,我們先從《張忠謀自傳:上冊》談張忠謀年輕時期的故事。
輝達的成功,不僅來自技術突破,還來自戰略選擇。在 GPU 的運算潛力尚未被業界認可時,黃仁勳率先押注 AI,建立 CUDA 生態系統,讓輝達成為 AI 產業的重要一環。然而,輝達能快速崛起、抵禦市場風暴,還有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黃仁勳的管理哲學。
本文透過《輝達之道》(The NVIDIA Way)探討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的創業故事,到輝達如何從一家遊戲顯卡公司,蛻變為AI巨頭。文章探討輝達的創業初衷、早期挑戰(與英特爾的競爭、NV1晶片的失敗與RIVA 128的成功)、GPGPU和CUDA平臺的開發以及其在AI領域的關鍵突破。
執行長思維不只是管理企業,更是管理個人職涯的關鍵。在職場上,許多人認為執行長離個人工作者(IC,Individual Contributor)很遙遠,覺得管理思維只有在成為主管後才需要學習。這篇文章,我們將與美商醫材新創商務開發經理馥總,一同拆解《麥肯錫認證的執行長思維》在個人職涯上的運用。
Z世代因網路世界保護不足與實體世界保護過度,成為焦慮世代。社群媒體演算法,以及追求流量的商業模式,讓青少年沉迷其中,影響心理健康。女孩因重視人際關係與外貌,在社群媒體上更容易受到霸凌和容貌焦慮的影響。解決之道並非過度保護,而是培養孩子的反脆弱性,讓人在挑戰中成長。
有沒有發現,當手機通知燈是紅色時,你總忍不住點進去?這其實就是峰值體驗的運用,本篇文章將解析品牌增長戰略顧問汪志謙在《峰值體驗2》中提到的重要觀念,高熵訊息和高信息增益。讓消費者覺得值了的時刻,就是你該交付的事。消費者要的是交付,而不是服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最近,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自傳下冊出版,引起廣泛關注,吸引多位業界大咖出席。文章分析了張忠謀對於半導體行業的看法,包括英特爾和三星的困境、臺積電的人才選擇及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張忠謀對危機管理的獨特見解。透過這些觀點,可以更清楚瞭解到臺積電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地位與未來挑戰。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國防概念股」是什麼意思?也就是說很多設備與技術及人才需要被管制。然而台積電原本只是做一個半導體製程的晶片代工者。現在變成是AI大廠搶購訂單的代工公司。而台積電更上游是艾司摩爾,要價一台百億一台的晶片雕刻機。台積電是艾司摩爾的頭號大客戶,因此跑來台灣設立分公司。 現在人人都把台積電當護國神山,
Thumbnail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TSMC),成立於1987年,是全球領先的專業積體電路(IC)製造服務公司。台積電由張忠謀創立,總部位於台灣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目前為全世界知名半導體領導公司。
Thumbnail
臺積電從一個公部門推動的企業,逐漸成為全球半導體的領先企業。文章介紹了臺積電的成立及發展歷程,包括企業成立的背景、技術推動的過程、以及發展的影響。內容充實,涉及多方面內容,值得一讀。
Thumbnail
了解台積電校園徵才的投遞履歷流程和面試過程及心得分享,包括性向測驗、英文測驗、主管面試、以及人資面試的細節和心得,適合準備應徵台積電的校園新鮮人參考。
Thumbnail
中小企業如何建立競爭優勢?本篇專訪,曾任台積電高階主管、全球前三大投資公司-新加坡淡馬錫集團決策者的郝旭烈(郝哥),將為我們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分享從員工到老闆都好懂好用的商業知識精華,透過他的個人經驗和觀察,說明如何在不確定的時代中作出明智的決策和投資。
Thumbnail
以往都是一顆蘋果救台股,結果現在變成一家晶圓代工廠,不僅支應全球最新科技的生成,也救了台股與美股先前幾週的頹勢,這次的台積電法說會給足了市場更多樂觀空間,也為即將卸任的劉德音董事長,打上優異的成績單。
Thumbnail
晶片戰爭在各大巨頭競爭把電晶體縮小的戰場上感覺上已經越來越接近極限,目前需要改走透過先進封裝科技的彎道來維持領先。而這個概念的先驅者便是台積電的前研發主管蔣尚義。《日經亞洲》難得對他進行了專訪讓他本人直接陳述想法,並對目前整個先進晶片產業的現況做了全方面的鳥瞰式報導和各方廝殺狀況
Thumbnail
前一段時間朋友帶我去參觀新竹台積電的張忠謀大樓,我不禁開始研究起這個企業。 台積電自1987年創立,30多年來市值已突破六兆元,成為台灣最有競爭力的公司。 台積電客戶包含蘋果、華爲、輝達、德州儀器等,身旁的iphone,WiFi,醫療系統都跟其有關。每年投入10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讓其他小廠難以競爭
Thumbnail
我們向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董事長取經,以張董事長的閱歷看高科技公司營運,相信雖不中亦不遠矣。利用XQ來研究台股基本面,幫助投資人能篩選、進而檢視自己的持股,除了技術或籌碼數據,也使用基本面來輔助我們做投資交易決策。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最近,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自傳下冊出版,引起廣泛關注,吸引多位業界大咖出席。文章分析了張忠謀對於半導體行業的看法,包括英特爾和三星的困境、臺積電的人才選擇及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張忠謀對危機管理的獨特見解。透過這些觀點,可以更清楚瞭解到臺積電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地位與未來挑戰。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國防概念股」是什麼意思?也就是說很多設備與技術及人才需要被管制。然而台積電原本只是做一個半導體製程的晶片代工者。現在變成是AI大廠搶購訂單的代工公司。而台積電更上游是艾司摩爾,要價一台百億一台的晶片雕刻機。台積電是艾司摩爾的頭號大客戶,因此跑來台灣設立分公司。 現在人人都把台積電當護國神山,
Thumbnail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TSMC),成立於1987年,是全球領先的專業積體電路(IC)製造服務公司。台積電由張忠謀創立,總部位於台灣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目前為全世界知名半導體領導公司。
Thumbnail
臺積電從一個公部門推動的企業,逐漸成為全球半導體的領先企業。文章介紹了臺積電的成立及發展歷程,包括企業成立的背景、技術推動的過程、以及發展的影響。內容充實,涉及多方面內容,值得一讀。
Thumbnail
了解台積電校園徵才的投遞履歷流程和面試過程及心得分享,包括性向測驗、英文測驗、主管面試、以及人資面試的細節和心得,適合準備應徵台積電的校園新鮮人參考。
Thumbnail
中小企業如何建立競爭優勢?本篇專訪,曾任台積電高階主管、全球前三大投資公司-新加坡淡馬錫集團決策者的郝旭烈(郝哥),將為我們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分享從員工到老闆都好懂好用的商業知識精華,透過他的個人經驗和觀察,說明如何在不確定的時代中作出明智的決策和投資。
Thumbnail
以往都是一顆蘋果救台股,結果現在變成一家晶圓代工廠,不僅支應全球最新科技的生成,也救了台股與美股先前幾週的頹勢,這次的台積電法說會給足了市場更多樂觀空間,也為即將卸任的劉德音董事長,打上優異的成績單。
Thumbnail
晶片戰爭在各大巨頭競爭把電晶體縮小的戰場上感覺上已經越來越接近極限,目前需要改走透過先進封裝科技的彎道來維持領先。而這個概念的先驅者便是台積電的前研發主管蔣尚義。《日經亞洲》難得對他進行了專訪讓他本人直接陳述想法,並對目前整個先進晶片產業的現況做了全方面的鳥瞰式報導和各方廝殺狀況
Thumbnail
前一段時間朋友帶我去參觀新竹台積電的張忠謀大樓,我不禁開始研究起這個企業。 台積電自1987年創立,30多年來市值已突破六兆元,成為台灣最有競爭力的公司。 台積電客戶包含蘋果、華爲、輝達、德州儀器等,身旁的iphone,WiFi,醫療系統都跟其有關。每年投入10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讓其他小廠難以競爭
Thumbnail
我們向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董事長取經,以張董事長的閱歷看高科技公司營運,相信雖不中亦不遠矣。利用XQ來研究台股基本面,幫助投資人能篩選、進而檢視自己的持股,除了技術或籌碼數據,也使用基本面來輔助我們做投資交易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