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決定要踏入心理諮商領域,準備推甄或是面試,甚至是面對許久不見的朋友,在說明自己為什麼要踏入一個全然陌生的領域時,總會問到這101個問題——「你為什麼想唸心理諮商?」
如果篇幅有限,只有電視廣告的90秒空間的話,簡單的版本是,「在過去科技業十多年工作經驗後,在規劃人生的下一步時,甚至是職涯的下一篇章,希望能從事能對人,在不同生命階段直接產生影響力的工作。」
影響力是很抽象的名詞,或許我們都可以說,每一個人在工作或是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對他人發揮影響力。無論是早餐店的老闆、公車駕駛、學校老師,或是我們在家庭與人際關係中,身為子女、父母、手足、伴侶、朋友的角色,我們的一言一行,對於他人的生命都產生了一些影響,從彼此的互動中,也留下了留存在記憶中的畫面與感覺。
科技業的工作,本質上就是在做著發明可以消滅現在工作的技術或產品;無論是電視、電腦、手機、電動車,每一個產品的發明都是當代的創新,也是未來的遺產。幾次工業革命帶走了一些當代人記憶中曾以為恆常不變的東西,也帶走了一些原本人們賴以維生的工作。
當創新已經成為日常,我們也從不留戀創新前的遺產時,追逐眼前的逸樂、成就,或是購買更快、更新、更好的商品,成為當下最能即刻滿足的目標。
我們都成了每天推大石上山的薛西佛斯,每次新的手機一上市,每個追逐短期目標的念頭,都像是又落下山下的大石,我們又得再奮力地把大石推上山,短暫地享受擁有某些東西的歡愉,也就是當大石暫時停留在山頂,尚未再落下的那一刻。
然而,從古至今,最讓我們困擾的,或許從來不是擁有了什麼,而是那個即便擁有再多也無法感到安心的缺乏感;那個在外人眼中似乎成就了些什麼,但自己底心仍無法給予真正確信與肯定的不自在。
坊間有許多自助書籍、運動、正念冥想和各式各樣療癒方式,而心理諮商不外乎也是其中一種。對我來說,心理諮商或許就像是一條通往內心的道路;但這條路,只有當自己走上時才能夠真正體會。
在持續的探索、發現甚至看見後,我們才知道,原來生命像是稜鏡一樣,可以折射出不同的光線,構成斑斕的光影,而我們也可以是自己與他人生命中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