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之道-avatar-img

心理之道

47 位追蹤者
張塔莎,行銷公關大白,中年轉業的心理諮商小白,興好閱讀、音樂與寫作,願以翻譯與寫作引介心理學與諮商相關文章,貢獻小白的一己之力。另一個常出沒的地點:《公關人生相談室》https://vocus.cc/user/@lifeasprprofessional
avatar-img
47會員
24內容數
關於人生的各種思考與想像,在21世紀的現實裡,想像著22世紀更為成熟的人類與更永續的世界。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關於心理諮商,有許多人比喻像是跟樹洞傾吐,像是定期做心靈的保養或是重訓。在成為來談者或心理師之前,每個人或許都先是個人,先有了自己,有了與他人的關係,也才有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結。
Thumbnail
每個失物都曾經有主 總被預設只是短暫遺失 每個有主物都等待被領回 直到沒人出現 直到時間經過夠久 當失物成為無主物 失物不再等待招領 失物也不再屬於任何人
Thumbnail
關於心理諮商,網路上已經有許多文章在說明為什麼人需要諮商?諮商有什麼好處?諮商跟聊天為什麼不一樣?怎麼選擇心理師跟諮商所?但若真的進到諮商關係當中,有許多人或許對於自己跟諮商會有更多問題,包括,為什麼需要心理師這樣的角色幫忙自己梳理問題?這些事情身邊的人不能做嗎?心理師為什麼幫得上我? 在職場
Thumbnail
時空的交會,在歷史長河中只有一瞬, 在那一瞬,我們的語言和思想得以共鳴, 好比天線對到基地台,也只有在那刻,我們讀出彼此的訊號 當時空再度移動,人生的境遇也彼此分離, 那些遺落在時間軌道的片段, 沒有人刻意拾起,也沒有人刻意遺忘, 就是不見了。
Thumbnail
在輔導與諮商的領域中,非自願個案通常是指自覺不需要專業協助,卻被強制安排接收輔導與諮商的當事人。此種關係,因非基於當事人主動求助,也通常帶有體制與權力的控制,常見的案例像是性侵與家暴事件的加害人、被伴侶或是家人勸來或送來的成人或孩子。
Thumbnail
小時候學英文時,學到西方文化中,碰到有人送禮時,不像華人會小心翼翼地收下,之後再打開來。在西方文化中,收禮人不但會當場打開禮物,用當下的驚喜反應作為送禮人的即時回饋,也有人會說“You shouldn’t have” (你太客氣了/讓你破費了)作為口頭回饋。你的話是別人引頸期盼還是寧可不收的禮物呢?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心理之道
記得第一次心理諮商的經驗是在區域衛生所,那時候碰到第一個論文難產,有種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感覺,心裡在考慮著是否要放棄,或是暫時擱著?於是預約了衛生中心的服務,記得只有短短30分鐘,在進去前填了初談表,也不記得當時勾選了什麼,可能也有類似情緒困擾之類的。記得那是位女性心理師,簡單地說明自己當時的狀況後,她說這個問題應該寫完論文就會好,建議我還是把論文寫完,我也不太記得她說了什麼,不過時間就到了。後來其實是抱著有點不知所措,也有點不知道該如何消化會談後的情緒離開。記得離開前,後面排著一對老夫婦,不確定他們的來談議題是什麼,不過30分鐘的時間,可能連建立關係都做不太到,要談深層同理可能太難?也或許這就像是個得來速的服務,講求效率與成本,重點是治標,接住那些因為情緒問題可能有生命危險的人,或是成為一個暫時的樹洞?
當跟同事說要離職去唸書時,同事的起手式通常是:「蛤~為什麼?這麼突然?」、「你要去哪裡?」 那種感覺就彷彿,你本來以為身邊的同事就像跟你同一班車的乘客一樣,都要前往同一個或是類似的目的地。甚至是在有人提早下車時,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搭錯車?或是忙著檢查自己手上的車票,確認自己還在正確的路途上。 當
Thumbnail
“This service terminates here. Please alight at once.” 終點又變起站, 窗外風景像是縮時電影, 快過眨眼瞬間的畫面, 快轉再重複,重複再快轉 旅程之所以是旅程, 因為心中總有個終點
Thumbnail
午夜前的她, 像是熟食架上, 被烤箱溫暖蒸發掉滋潤的番薯, 電鍋裡醬油滲進蛋殼每道裂縫,黝黑過熟的茶葉蛋, 沒有夾子願意垂青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