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3/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人面桃花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桃花又開
桃花又開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青春不過是短短數年,在此期間,你可曾有過人面桃花的美好經歷?
故事背景
科舉選才
科舉制度是中國封建時代所能採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形式,它擴展了封建國家引進人才的社會層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層社會的人士進入統治階級。特別是唐宋時期,科舉制度之初,顯示出生氣勃勃的進步性,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一個黃金時代。
崔護是唐德宗貞元年間博陵縣的一位書生,出身於書香世家,天資純良,才情俊逸,性情卻清高孤傲,平日埋頭寒窗,極少與人交往,即使偶爾偷閒出遊,也喜歡獨來獨往。這一年孟春,崔護進京趕考,欲進士及第,可不曾料想名落孫山,心情十分低落。
久行逢戶
花開芬芳
京都長安的仲春,萬物復蘇,日暖花開,柳絮紛飛,花香四溢。這時的春天宛如一位花季少女,給陷入悲傷心情中的人帶來喜悅,給陷入失落心情中的人帶來了希望。
話說落榜後的崔護,心中苦悶失意,無以排遣。適逢近來天清氣暖,本來準備回原籍的他,決定在都城小住幾日,以思京考之失。一日因見春風正濃,春景正盛,又值清明時節,他便獨自去都城南門外郊遊,一路之上,飲酒作詩,賞花觀柳,可謂逍遙自在。奈何人不及馬,久行必勞,而郊外風景雖勝,然村戶零落,難尋歇腳之處。找不到田舍,崔護只能繼續前行,又遊玩了一炷香的功夫,不知到了何地,忽遇一人家。此戶門庭至簡,其舍蓋一畝,園內花木叢生,雞鳴雀啼,其室雖小,倒也別緻。崔護思索片刻,便走上前去了。
院中小憩
繁花似人
崔護上前叩門,過了一會兒,有位女子從門縫里瞧了瞧他,問道:誰呀?崔護說道:姑娘,在下姓崔名護,字殷功,博陵人也。姑娘說道:公子何事?崔護道:在下實為進京趕考而來,暫寄神京客棧之內,今一人出城春遊,酒後乾渴,路過寶方,特來求些茶水,望姑娘見憐,施行方便。女子輕應了一聲,說到:既如此,就請公子稍待片刻。說罷便轉身而去,不一會兒,她端來一杯清茶,打開柴門後,說到:公子,請!崔護接下茶後,她又言:公子,此乃城南之郊,距都頗遙,平日裡鮮有人至。今公子到此,實乃罕客。公子一路遊歷,難免辛勞,不妨進院小坐,休憩片刻再行出發,亦不為遲。我也好去備些點心,以舒公子久行之疲,聊表奴家敬客之意。說罷便邀崔護進去坐下。小院之中,姑娘在古老的桃樹下切著糖糕,而崔護便坐在院中靜靜地看著姑娘。此時,春風拂來,花香遠飄,只見那桃花之下,日色之中,姑娘面色紅潤,神態嫵媚,不由教人動容。崔護想與她多聊一會兒,奈何自己不善言辭,加之心動,致使神情緊張,一時間竟不知如何開口,只能默默不語。用完糖糕後,崔護不好再做逗留,便起身欲行。姑娘收拾了些糕點清水,一併包好贈與崔護,崔護連忙道謝。姑娘送至柴門,崔護便施禮告辭,起身趕路。走了二十餘步後,崔護心存些許不捨,驀然回首,只見姑娘雙眸似含折柳之情,兩人對視良久,姑娘再次揮手告別,崔護示意,便也接著趕路去了。
斯人安在
花落人去
崔護不久便回原籍博陵去了,此後一年,崔護再不能去見她。時光荏苒,展眼便到了第二年的孟春,崔護決定再次赴京趕考。他來到長安,路過城南舊地之時,不免想起去年之事。舉目所望,春花如面;東風到處,垂柳似眉。真乃睹物思人,崔護決心尋她歸來,於是直奔城南而去,到那裡一看,門庭莊園一如既往,只是大門上鎖。崔護見石階上长滿了青苔,料定這裡的人家必已搬走,而那个姑娘想也音容渺茫,再難得见。思索至此,他失落萬分,便在此戶柴門之左題一詩雲: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雖然崔護斷定那戶人家已然搬走,可崔護對重逢還是抱有一絲希望。過了幾天,他又來到城南郊外,又去尋找那位女子。這日,他聽到門內有哭的聲音,叩門詢問時,有位老父走出來說:你可是崔護?答道:正是。老父又哭著說:是你害了我女兒。崔護又驚又怕,不知該如何回答。老父說:我女兒已經成年,知書達理,尚未嫁人。自從去年清明開始,經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那天陪她出去散心,回家時,見在左邊門扇上有題字,讀完之後,進門她便病了,到今天已是奄奄一息。我老了,只有這麼個女兒,遲遲不嫁的原因,就是想找個可靠的君子,借以寄託終身。如今她竟染此大病,如若不幸去世。焉非汝之罪乎?說完又扶著崔護大哭。崔護也十分悲痛,請求進去看望。只見姑娘躺在床上,崔護抬起她的頭,讓其枕著自己的腿,哭著說道:我在這裡,我在這裡!不一會兒,女子竟睜開了眼睛,又過了幾天,大病漸行康復!老父見此,大為驚喜,便將女兒許配給了崔護。從此,那姑娘陪著崔護赴考,在她的陪伴下,崔護勤學慎事,不久便進士及第,此後二人形影不離,相濡以沫,由此留下了一段千古傳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