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週
矽谷銀行(SVB)拋出破產震撼彈,1865年於瑞士起家的老牌銀行—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下簡稱瑞信)也傳出了財務危機,引發全球投資人的恐慌。
瑞信於15日表示,將透過擔保貸款向
瑞士央行週轉500億瑞郎(約537億美元,等同於1兆6,500億元台幣),以期恢復瑞信之流動性,緩解崩潰的銀行系統,並希望藉此舉能夠恢復投資人對瑞信的信心。
老牌的瑞信爆發破產危機 (Photo Credit by Bloomberg.com)
瑞信的前世今生
2021年連續投資失利
2021年到2022年間,瑞信做了一連串錯誤的決策,使其無論在信譽上或是資產上均蒙受巨大損失。
在2021年,瑞士信貸將其客戶委託的資金投資在英國金融服務公司
Greensill Capital(下簡稱Greensill),投資總額高達1,000億美元(約3兆633億元台幣),隨後Greensill宣告破產,使瑞信的客戶蒙受損失,而這樣的損失在後續能全額回收的可能性相當低。
同樣在2021年,美國投資基金
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下簡稱Archegos)破產,導致瑞信和其他金融機構面臨龐大的損失。瑞信在這場破產風波裡損失了至少55億美元(約1,685億元台幣),遠超其他金融機構的損失金額。
關於Archegos破產事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尋百億操盤手(aka.超級槓桿大師)Bill Hwang的傳奇故事。
Bill Hwang在2012年成立了Archegos,當年度的投資規劃原本只預計接受瑞信投入100-200億美金(約3,000-6,000億元台幣),後來槓桿一口氣拉到1,600億美元(約4兆9,000億元台幣)。該投資案的結果可被視為近年金融界最經典的失敗案例之一。
以上事件,無不暴露了瑞信在風險管理和監管方面的缺失,使得銀行本身資產以及信任瑞信的投資人在短期內損失龐大。瑞士的金融監管機構對瑞信的風險管理和監管不力,表示了強烈的批評。
2022年裁員及組織重組
瑞信於2022年秋季進行裁員和組織重組,旨在更好地應對一連串投資失利所遭受的損失和危機。
裁員的宗旨在於幫助瑞信減少營運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並專注在其核心業務;瑞信的組織重組涉及了調整其部門結構和管理層組成,以便提高業務運營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但遺憾的是,這些措施並沒有成功挽回客戶的信心,甚至沒有重振瑞信的業務。
瑞信這次裁員人數高達9,000人 (集團內總員工人數約50,000人,裁員幅度將近20%)。但直到2022年Q3,財報上仍見虧損達40.34 億瑞郎(約41 億美元,等同於1,255億元台幣),到了2022年的最後三個月,客戶開始陸續將存放在瑞信的資金提領出來,達到約1,000億美元(約3兆633億元台幣)的資產。
即便瑞信當時已從大股東獲得約40億瑞郎(約41 億美元,等同於1,255億元台幣)的注資,客戶依然投下不信任票,持續撤離。
2023年投資人信心喪失
在經歷以上風波的瑞信,推遲了2022年報公布時間,最終在本月14日才正式發布。
這份雖遲但到的
2022年報,自行揭漏了瑞信在2020及2021財年的財務報表匯報過程中出現了重大缺陷,被負責此案的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簡稱PwC)做出否定意見。
自此,瑞信踏出了邁向股價熔斷的第一步。
這件事情的發生時機點,同時還搭配了美國三家銀行(矽谷銀行、簽名銀行、第一共和)破產事件,投資人不只針對瑞信,對整個銀行界的投資信心如同風雨中的落葉般,搖搖欲墜。
此外,手握瑞信9.9%股份的大股東,
沙烏地阿拉伯國家銀行主席Ammar Al Khudairy明確表示,往後將不再對瑞信提供額外資金。此聲明一出直接導致整個市場對瑞信徹底失去信心。自此瑞信陷入了資金困境。
(Photo Credit by Google Stock)
後續的追蹤及結論將從以下更新:
https://enfocuz.com/credit-suisse-cri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