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月,當醜聞纏身的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被併入瑞士銀行集團(UBS)時,距離瑞士銀行總部不遠處,另外一家瑞士金融機構寶盛銀行(Julius Baer)的執行長Philipp Rickenbacher驕傲地向客戶宣稱他們的體質有多穩健。
他在給客戶的信中提到,寶盛銀行如雷射般專注於「渡過瑞士金融界的動盪不安」,它們的資產負債表有如石頭般堅毅不搖,並且「遵守風險管理最高標準」。這家有著133年歷史的金融機構,將會成為瑞士第二大私人銀行。
「儘管有一些不可預期的市場負面事件,但我們沒有理由慢下來。」Rickenbacher在七月時這樣對媒體說。
不到一年之後,Rickenbacher狼狽地下台,寶盛銀行股價大跌,還要為一個客戶提撥7億美元的損失準備,它們犯了什麼錯?
寶盛銀行總部設在蘇黎世火車站附近,當它在1890年時成立時,是為了向坐火車而來的生意人提供服務。隨著瑞士工業的迅速發展,寶盛銀行的生意也越來越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它們在紐約開設了分行,幫助那些為了躲避戰火逃到美國的歐洲人管理財富,這成為他們跨出國際的濫觴。
1980年時,寶盛銀行在蘇黎世掛牌上市,並且透過一連串併購,包括在2013年買下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在美國和日本以外的財富管理業務,慢慢擴張到亞洲和中東,成為管理超過4,850億美元資產的私人銀行。
但是迅速擴張也可能帶來麻煩,在前任執行長Boris Collardi任內,寶盛銀行在委內瑞拉涉及國營石油天然氣公司的貪腐行為,也涉入國際足球總會(FIFA)的洗錢醜聞,後來瑞士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Financial Market Supervisory Authority,FINMA)一度禁止寶盛銀行進行大規模併購,也對Collardi提出糾正,對於沒有太多處分工具的瑞士金融主管機關來說,這已經是極其嚴厲的裁罰。
Collardi因此辭職下台,Philipp Rickenbacher在2019年繼任,並且打算開啟新的業務線,那就是私人信貸業務。寶盛銀行的私人銀行業務客戶都是非常有錢的富豪,他們有用自己公司借錢來投資的需求,這也算是延續它們私人銀行業務的範圍。
這項業務由在後面極力推動的財務長Dieter Enkelmann督導。那時候,從瑞士信貸跳槽到寶盛銀行的銀行家Gilles Stuck,將奧地利地產大亨René Benko和他的Signa集團這位大客戶一起帶來,成為私人信貸業務最早的案件之一。
在2020年時, Signa集團打算買下某家瑞士高級百貨公司一半的股權,而寶盛銀行提供了過渡融資,一年之後,瑞士信貸為這筆債權提供了再融資,讓寶盛銀行不但賺了錢,還提前收回這筆融資,成為銀行內部的成功案例。
但是寶盛銀行的私人信貸業務有個最大的問題:管理客戶信用風險的員工,和從事這項業務的員工,都要向同一個人、也就是銀行財務長報告,這產生了明顯的利益衝突,讓銀行可能為了潛在的獲利機會甘冒不必要的風險,在一般的銀行,風險控管部門通常是向銀行的風控長報告。
除此之外,根據後來調查發現,針對Signa集團旗下的不同子公司,寶盛銀行是分別控管各自的信用曝險,而不是將其視為一個整體來評估。
Signa集團逐漸成為寶盛銀行私人信貸業務的最大客戶之一,其中一筆是與德國某家百貨公司相關的1.5億歐元融資,還有與某家英國商店相關的3.64億歐元融資。
但是2022年時,Signa集團的財務慢慢出現問題,Benko捲入涉及奧地利當地政商人物的貪汙醜聞,總理Sebastian Kurz因而辭職下台,Benko被檢察官列為嫌疑犯,警察甚至對該集團辦公室進行搜索。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因為這些負面消息,決定終止與Benko和Signa集團的業務往來,但寶盛銀行沒有動搖,與該集團的融資部位佔了私人信貸業務的三分之一。
到了2023年11月,因為利率上升和消費者縮減開銷的多重影響,加上集團債台高築,Benko被迫下台,Signa集團則進入重整程序,這對寶盛銀行來說是一大衝擊,根據統計,它們的曝險超過7億美元,並且以重新評估融資部位為由,提撥了7,900萬美元的損失準備。
寶盛銀行說它們會重新檢視私人信貸業務,股價因而在一週內下跌超過兩成,但執行長Rickenbacher在公開場合的一番話,讓人跌破眼鏡,也讓股東覺得他的判斷力有問題,沒有認真看待問題。
「我相信寶盛銀行會維持其風險胃納和承受度,如同我們在過去幾年的一般水準。」他說。
2024年二月,根據寶盛銀行董事會決議,Rickenbacher辭去執行長職位,人們本來期待這位麥肯錫出身、在銀行待了二十年的銀行家可以為銀行帶來穩定成長,現在卻掉進另外一個窟窿,擔任銀行治理和風險委員會主委的David Nicol也一起辭去職位。
和Signa集團業務相連的銀行家無法獲得2023年的紅利,而寶盛銀行也為此付出代價,它們幾乎賠上了2023年盈餘的一半。
寶盛銀行已經找來顧問檢視銀行的公司治理,但就在同一時間,瑞士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已經對該銀行和Signa集團的往來展開調查,並且將調查銀行的風險流程、客戶監控和其在俄羅斯的業務發展,對瑞士金融主管機關來說,在瑞士信貸之後,這可能是他們最不想看到的問題。
「事後看來,很明顯私人信貸業務的成長速度,超過了整個風險體系的調整速度。」董事長Romeo Lacher說:「儘管這樣的部位沒有違反內部或外部的規定,但我們對風險的判斷錯誤。」
「我們的私人信貸業務出了問題,但那只是個別案例,銀行的策略和我們採行的措施會讓我們可以達成目標。我們所採取的果斷手段是給客戶和市場的清楚訊息,那就是我們對於他們的顧慮認真看待。」Lacher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