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醫生》M*A*S*H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外科醫生》M*A*S*H (1970)
導演:Robert Altman
《外科醫生》是一部令人困惑的電影。
本片為名導勞勃阿特曼的成名作,改編自1968年Richard Hooker原著的同名小說,描寫五零年代韓戰時期三位陸軍外科醫生在前線的喜劇故事。改編電影刻意模糊化故事的時代背景,用以指涉拍攝當時正在進行的越戰(最後在片廠要求下,片頭還是打上字幕表明故事地點發生在韓國)。電影於1970推出後不但獲得當年的坎城金棕櫚大獎,票房極為賣座,隔年還入圍多項奧斯卡包括最佳影片,最後拿下最佳改編劇本的項目,風光一時。兩年後還被改編成同名電視劇,連播11年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情境喜劇,最終大結局也創下美國電視史最高收視率的記錄。
然而兩位主演在拍攝期間不滿導演拍攝手法太混亂瘋狂,暗中試圖讓導演走人,後來拿下奧斯卡的編劇 Ring Lardner Jr. 在首映後也抗議電影毀掉了他的劇本。而多年後勞勃阿特曼在電影 DVD 的評論音軌中公開表示他討厭原著小說,並且也不喜歡後來改編的電視劇版本,直言其中對東亞戰爭的煽情化描寫根本是種族主義,「完全是我們當初意圖的對立面」(不過我個人沒看過電視劇版本,暫不評論)。
電視版的大受歡迎或許一部份掩蓋了電影版的影響力,然而做為阿特曼的發跡作,以及身為新好萊塢早期的知名作品,加上反越戰、反文化的歷史政治因素,本片仍在影史上留下了 鮮明的位置。但讀了幾篇前兩年本片50週年時媒體的回顧評論,無不指出本片不時流露出的厭女情結、性別霸淩,或是輕輕帶過的種族岐視和恐同元素。當然可以為本片辯護說這些元素太多來自於原著小說,而創作者或許意在嘲諷戰爭中男性沙文主義(比如庫柏力克的《金甲部隊》就非常執迷於戰場士兵口頭上的性愛指涉),但更多的觀點都認為本片的政治不正確本來就屬於當時代的產物。
這一切的矛盾來自於阿特曼刻劃片中的戰場軍營的激進手法,風格上並不採取傳統的戰爭電影敘事,既不美化戰爭,也不將之以人道主義悲劇化、憤怒化,反而創造出一股混亂、惡搞、輕挑的不正經氣氛,軍隊裏的醫生護士在每日血肉模糊的手術房工作,卻拍得像是職場情境劇或工廠宿舍百態,下工後人們在營區四處泡妞、做愛、打牌、喝酒享樂,完全見不著戰事的影子,但片頭曲「Suicide Is Painless」反而用輕鬆的曲調高唱著虛無的歌詞:「自殺是無痛,要不要做隨我高興」。
看似鬆散的情節中,電影的戲劇主軸來自於自由左派與保守右派的對抗,主角群的手術專業、反體制文化性格,與另一方代表宗教信徒、軍事高層的愚蠢、保守、官僚的反派角色相互對立。主角們毫不留情地陷害、羞辱、捉弄反對他們的敵人(受害者們都顯得十分活該),這既讓主角們成為銀幕上的反體制男性英雄,但同時他們的輕浮與毫不在乎又流露出一種對戰爭與自我處境的虛無嘲諷,甚至是不言說的憤怒。
最怪異的感受還是來自於全片不斷被主角們花式霸淩的護士長,她哭訴無門後辭去護士長職務但無人在乎,在後段她卻愛上了先前嘲弄他的主角之一,完全退化成男性身旁的花痴女友,最後成為足球場邊擔任啦啦隊的醜角。這角色成為當今回頭檢視本片性別問題的案例,不過阿特曼在未來導演的作品中其實不乏以女性為中心的題材,這讓此角色所承受的殘忍顯得十分令人玩味。我感覺甚至是畫面中不斷出現的血腥傷者或屍體,阿特曼都不願意給他們任何莊重的同情,只能成為讓人麻木的情境背景。
在一連串看來瑣碎、電視劇化的段落不斷推進下,各種荒謬的、和戰爭無關的惡搞情節不斷發生,比如主角被徵召到日本出任務,最後在歌舞妓町過了一晚,或是軍營裏舉辦了足球賽,兩方無所不用其極地求勝只為贏得場外的賭盤。這場戰爭/這部電影還能荒謬到什麼程度,成為電影背後意在言外的懸念。這幾乎再跨張一點就成為如《空前絕後滿天飛》(Airplane! , 1980)那般後來一系列的美式惡搞喜劇,或是如我對小時候看過的軍隊喜劇《報告班長》系列的印象,畢竟軍隊經驗共通張力在於政治高壓和其中人性傾洩出的放縱慾望,超現實正來自於軍人的心理現實。
《外科醫生》的關鍵差別在於背後堅決的反戰與文化批判的意識型態,從而建構出角色性格與相互關係。阿特曼的招牌群戲風格在本片也己十分明顯,場景經常塞滿眾多人物,角色們台詞對白互相重疊,甚至導演在拍攝現場偷藏麥克風和攝影機,要求演員們即興發揮,像是把電影內外營造成一樣的混亂氣氛,再透過片段化的鏡頭與快速剪接節奏拼貼而成。疏離的手法似乎是拒絕讓人入戲,但同時又讓觀眾充份陷入這群外科醫生所處的荒誕情境之中。
這種超戴的、形式和內容的錯位與契合,在越看越不解的困惑中我反而感受到一種邪門的魔性魅力,本片是困在時代的虛無憤怒,也是重新認識勞勃阿特曼這位獨樹一格創作者的出發點。
參考資料:
(2022/10/15發表於Blog on Cinema
avatar-img
11會員
27內容數
有別於放在其他地方的觀影記錄或影評文字,這裏會試著放一些影片研究的筆記,做為個人學習與分享之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永恆的乳房》乳房よ永遠なれ / Eternal Breasts (1955) 導演:田中絹代 日本傳奇女星田中絹代演出的電影看了不少,很久以前就知道她也曾是五零年代日本少見的女性導演,但沒看過她的作品也很少讀到有人討論。直到今年日本和美國先後舉辦了田中絹代導演的回顧展,才有了不少聲量。適逢女性影展
《春風秋雨》Imitation of Life (1959) 薛克的封鏡之作,在拍完本片後薛克就退休離開了好萊塢。我的愛團 R.E.M.有一首歌也叫 Imitation of Life,以前一直不確定是什麼意思,在本片也是同名的片頭曲中,歌詞很直白地解釋了出來:「沒有愛的生活,只是仿製的生活」。
《碧海青天夜夜心》The Tarnished Angels (1957) 《無情戰地有情天》A Time to Love and a Time to Die (1958)
《南國再見,南國》Goodbye South, Goodbye (1996) 《海上花》Flowers of Shanghai (1998) 《刺客聶隱娘》The Assassin (2015)
《童年往事》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 (1985) 《戀戀風塵》Dust in the Wind (1986)
《侯孝賢畫像》HHH, portrait de Hou Hsiao-hsien (1996) 《風櫃來的人》The Boys from Fengkuei (1983)
《永恆的乳房》乳房よ永遠なれ / Eternal Breasts (1955) 導演:田中絹代 日本傳奇女星田中絹代演出的電影看了不少,很久以前就知道她也曾是五零年代日本少見的女性導演,但沒看過她的作品也很少讀到有人討論。直到今年日本和美國先後舉辦了田中絹代導演的回顧展,才有了不少聲量。適逢女性影展
《春風秋雨》Imitation of Life (1959) 薛克的封鏡之作,在拍完本片後薛克就退休離開了好萊塢。我的愛團 R.E.M.有一首歌也叫 Imitation of Life,以前一直不確定是什麼意思,在本片也是同名的片頭曲中,歌詞很直白地解釋了出來:「沒有愛的生活,只是仿製的生活」。
《碧海青天夜夜心》The Tarnished Angels (1957) 《無情戰地有情天》A Time to Love and a Time to Die (1958)
《南國再見,南國》Goodbye South, Goodbye (1996) 《海上花》Flowers of Shanghai (1998) 《刺客聶隱娘》The Assassin (2015)
《童年往事》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 (1985) 《戀戀風塵》Dust in the Wind (1986)
《侯孝賢畫像》HHH, portrait de Hou Hsiao-hsien (1996) 《風櫃來的人》The Boys from Fengkuei (1983)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很喜歡的作品,身為在精神科上過班的職能治療師,真會很推這部戲喔! 其實精神科是滿多作品喜歡處理的舞台,畢竟這裡的確有不少很「戲劇化」的事情發生,或者說,至少常以比較極端的方式呈現日常。 但請注意,這些依然只是日常,精神病也就只是一種疾病而已,當然需要小心,畢竟沒人喜歡生病,但也不用太過敏感。
Thumbnail
  從前有兩位醫生,分別是好醫生和壞醫生。   好醫生是真的關愛生命,對任何事情都抱持着責任感,把良知看得很重。反觀壞醫生,雖然同樣具備醫學專業資格,但他壓根不在乎,當醫生單純為了高薪酬;缺德的人渣,別人常在背後這樣說他。   直到某天,兩名重症病人各自看診好醫生和壞醫生,情況危殆,需要立即動手
Thumbnail
 朋友買了一套日本導演拍的系列電影「男人真命苦」,這大概算是世界上目前為止集數最多的系列電影,從1969年上映以來,到1996年男主角渥美清病逝為止,總共拍了48集電影。     我向他借了這一套影片,除了立馬看最後一集之外,也從中隨意抽取了幾部來看
Thumbnail
1930年美國種族歧視十分嚴重的年代,一位青年藉著努力與天賦被醫學院醫師提拔成為外科手術助手的故事。
從《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看社會議題及人生哲學,包含醫護人員之間既對立又協作的關係、社會對精神病患的不友善以及對於工作的熱愛和人生選擇,一部戲劇是人生的縮影,或有誇大,但總有甚麼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在一個戰場上,將軍受了重傷,那戰地醫院的醫生馬上就給將軍做手術。 旁邊有個護士,臉色愈來愈奇怪,突然之間,護士拿出一把刀就去插醫生,全場的人都很震驚,「你為什麼這麼幹呢?」護士就帶著淚水說:「對不起醫生,我是敵方的臥底,我知道你平時對我很好,但這是我的使命,我不能讓你救活這個將軍!」 醫生臨死的
Thumbnail
劇情講述了偏鄉醫院醫護人員所面臨的艱辛和壓力,以及在緊急情況下的醫療救援,突出了醫療人員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和對工作的熱忱。劇情寫實,包含一些血腥場景,值得觀看。
Thumbnail
1965年,英國導演大衛.連,將備受好評的小說《齊瓦哥醫生》搬上銀幕。大衛.連曾執導多部史詩巨作,也多次改編文學作品。架構龐大的《齊瓦哥醫生》固然是個挑戰,所幸在導演深厚的功力下,成功將故事化繁為簡,既保留原著悲天憫人的情懷、宏大的時代輓歌,更將三角戀的糾葛,拍得纏綿悱惻、淒楚動人。
Thumbnail
全片從一對住在安養中心的年邁夫妻之間所發生的日常點滴故事,與老先生在事隔七十年後的一趟遠行,引領觀眾跟著主角的回憶,走進了時光甬道,回到了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1944年6月6日展開的諾曼第登陸一役,因戰亂引爆衍生而出的人心輾轉,也見證了永恆綿長療癒身心靈的愛,依然存在這世上。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很喜歡的作品,身為在精神科上過班的職能治療師,真會很推這部戲喔! 其實精神科是滿多作品喜歡處理的舞台,畢竟這裡的確有不少很「戲劇化」的事情發生,或者說,至少常以比較極端的方式呈現日常。 但請注意,這些依然只是日常,精神病也就只是一種疾病而已,當然需要小心,畢竟沒人喜歡生病,但也不用太過敏感。
Thumbnail
  從前有兩位醫生,分別是好醫生和壞醫生。   好醫生是真的關愛生命,對任何事情都抱持着責任感,把良知看得很重。反觀壞醫生,雖然同樣具備醫學專業資格,但他壓根不在乎,當醫生單純為了高薪酬;缺德的人渣,別人常在背後這樣說他。   直到某天,兩名重症病人各自看診好醫生和壞醫生,情況危殆,需要立即動手
Thumbnail
 朋友買了一套日本導演拍的系列電影「男人真命苦」,這大概算是世界上目前為止集數最多的系列電影,從1969年上映以來,到1996年男主角渥美清病逝為止,總共拍了48集電影。     我向他借了這一套影片,除了立馬看最後一集之外,也從中隨意抽取了幾部來看
Thumbnail
1930年美國種族歧視十分嚴重的年代,一位青年藉著努力與天賦被醫學院醫師提拔成為外科手術助手的故事。
從《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看社會議題及人生哲學,包含醫護人員之間既對立又協作的關係、社會對精神病患的不友善以及對於工作的熱愛和人生選擇,一部戲劇是人生的縮影,或有誇大,但總有甚麼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在一個戰場上,將軍受了重傷,那戰地醫院的醫生馬上就給將軍做手術。 旁邊有個護士,臉色愈來愈奇怪,突然之間,護士拿出一把刀就去插醫生,全場的人都很震驚,「你為什麼這麼幹呢?」護士就帶著淚水說:「對不起醫生,我是敵方的臥底,我知道你平時對我很好,但這是我的使命,我不能讓你救活這個將軍!」 醫生臨死的
Thumbnail
劇情講述了偏鄉醫院醫護人員所面臨的艱辛和壓力,以及在緊急情況下的醫療救援,突出了醫療人員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和對工作的熱忱。劇情寫實,包含一些血腥場景,值得觀看。
Thumbnail
1965年,英國導演大衛.連,將備受好評的小說《齊瓦哥醫生》搬上銀幕。大衛.連曾執導多部史詩巨作,也多次改編文學作品。架構龐大的《齊瓦哥醫生》固然是個挑戰,所幸在導演深厚的功力下,成功將故事化繁為簡,既保留原著悲天憫人的情懷、宏大的時代輓歌,更將三角戀的糾葛,拍得纏綿悱惻、淒楚動人。
Thumbnail
全片從一對住在安養中心的年邁夫妻之間所發生的日常點滴故事,與老先生在事隔七十年後的一趟遠行,引領觀眾跟著主角的回憶,走進了時光甬道,回到了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1944年6月6日展開的諾曼第登陸一役,因戰亂引爆衍生而出的人心輾轉,也見證了永恆綿長療癒身心靈的愛,依然存在這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