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八思巴顯密佛學院」是殊勝的佛學院教育殿堂,依次第、有系統地聞、思、修學佛法義理,課程多元、適才適性,更能將所學實踐運用在生活上,解行並重、陶冶品格,扎下佛法與道德的根基。
國際八思巴顯密佛學院住持及校長──尊貴 確吉蔣稱金剛上師(慈悲 龍德上師),深感藏傳佛教實為兩千多年以來,最完整傳承、保存佛法之宗派,因此致力於藏傳佛教在臺灣落地生根,令有心學習金剛乘的學子能直接受持到最正確無誤的佛法精髓。
「國際八思巴顯密佛學院」的創立,俾令一切具福緣眾生皆能擁有正確學習顯密佛法的福報,實現人間淨土及永恆之安樂。慈悲的龍德上師在西元2003年薩迦國際佛學院(IBA)尊貴的堪千 阿貝仁波切,親自授權、囑付下,確吉蔣稱金剛上師在臺灣創辦「國際八思巴顯密佛學院」。
多國百位國際師長大德亦紛紛獻上讚譽與祝福,共同見證佛學院在臺灣弘揚顯密三乘教法的全新里程碑。現任尼泊爾國際佛學院(IBA)校長──堪布 拿旺喬登仁波切,為佛學院之榮譽校長,給予佛學院的全體師生最衷心的問候、支持和祝福。
佛學院授課課程豐富而多元,邀請各佛教領域專家學者,令學員們將所學實踐運用在生活上,解行並重,扎下佛法與道德的根基。
國際八思巴顯密佛學院師長
- 堪布 拿旺喬登仁波切 (Khenpo Ngawang Jorden Rinpoche)
為佛學院之榮譽校長及《心經》課程教授師。授課的課程:《心經》。
- 尊貴 確吉蔣稱金剛上師(龍德嚴淨仁波切)
為佛學院的住持、校長,《淨土願文》及遷識法(頗瓦)灌頂、閉關教學教授師。授課課程:《淨土願文》及遷識法(頗瓦)灌頂、閉關教學。
- 堪布 洛桑滇增仁波切 (Khenpo Losang Tenzin Rinpoche)
宗薩佛學院畢業,於內擔任堪布職務。教授課程:《辨法法性論》、《辯中邊論》。
- 堪布 索南辛給仁波切 (Khenpo Sonam Senghe Rinpoche)
宗薩佛學院畢業,於內擔任講師職務。授課課程:《寶性論》、《俱舍論》。
- 堪布 慈旺仁珍仁波切 (Khenpo Tsewang Rigzin Rinpoche)
宗薩佛學院常任哲學教師。授課課程:《入菩薩行論》。
- 法寶格西 (Norbulasa Thubten)
第一等拉然巴格西學位。授課課程:《菩提心與空正見》。
- 圖丹嘉措 金剛上師 (Venerable Guru Thubten Gyaytso)
宗薩佛學院畢業、吉祥薩迦密續學院畢業。授課課程:《入中論》。
- 黃柏棋教授 (HUANG,PO-CHI)
美國哈佛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與印度文化研究所博士。授課課程:《從印度佛教史看觀自在》。
- 劉國威教授 (LIU,KUO-WEI)
國立政治大學應用數學系學士、美國哈佛大學梵文與印度研究學系碩士與博士。授課課程:《西藏佛教文化及歷史特色》
- 牛隆光教授 (NIU,LUNG-GUANG)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所碩士、國立政治大學新聞所博士。授課課程:《佛教國際多媒體傳播課程》。
國際八思巴顯密佛學院創辦緣起
慈悲的依怙主 堪千 阿貝仁波切於西元2003年殊勝的吉祥日,親自囑託並授權予尊貴 確吉蔣稱金剛上師在臺灣創辦「國際八思巴顯密佛學院」,並於2004年10月親書籌建授權書,使 確吉蔣稱金剛上師,成為首位,亦是唯一得到堪千 阿貝仁波切親賜授權,在臺灣成立佛學院的創辦人。
西元2010年6月堪千 阿貝仁波切再度賜予「國際八思巴顯密佛學院」一個寺名—「臺灣薩迦寺」,是吉祥薩迦派在臺灣第一座合法登記之佛學院講修寺院,殊勝法脈傳承自此在臺灣生根弘揚,也為臺灣顯密佛教史開展了神聖的新頁。
仁波切開示道:「建寺的意義是為了弘揚佛法,以『薩迦寺』為寺名,對薩迦派而言意義非常深遠,而佛學院的設立,目的是為了度化僧俗二眾及所有眾生。」仁波切希冀「國際八思巴顯密佛學院」與「臺灣薩迦寺」合而為一,在此處講經說法,讓所有眾生都有機會學習到殊勝的佛法。
國際八思巴顯密佛學院學院特色
- 佛法教育生活化:將所學佛法實踐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 重視生活教育:啟發式教學,並創造廣闊的聞思空間。
- 強調解行並重:佛事道務學習,為各寺院培養弘法專才。
- 因應時代所需:選修課程多元化,適才適性發展潛能。
國際八思巴顯密佛學院必修課程資訊
佛學院課程三學年,共計十堂必修課程及其他殊勝選修課程。
第一學年
- 《隨念三寶經》
若閱讀、學習《隨念三寶經》,尚未生起信心者,內心會生起信心;已生起信心者,則信心會更加穩固。現在教法的學習,是唯一追隨佛陀腳步的途徑,一切正道的根本,就是隨念三寶功德的信解。若對三寶的功德生起真實的信解之後,就會盡未來際皈依三寶,生善法欲、起精進行,行者亦能如實學習佛陀之教法,斷除一切過失、證得一切功德。
- 《大乘禪修引導文》─遠離四種執著
至尊 文殊師利菩薩將一切大乘佛法含義、精粹歸納為《遠離四種執著》的教授,傳予薩迦初祖 貢嘎寧波。西元2007年,堪千 阿貝仁波切於尼泊爾國際佛學院(IBA)對來自東西方各地人士與各大寺院出家僧眾約三百人,進行了十天的禪修講解,將數十年修行證悟的智慧,綜合經律論三藏及海內外無數高深的哲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有系統地講述了修心的要訣,讓初學者都能融會貫通。
- 《入菩薩行論》
《入菩薩行論》,是大乘特別重視的法門,講述菩薩如何修行、修持菩提心而成就。印度聖域的賢哲聖者 寂天菩薩怙主,祂所著的《入菩薩行論》,是佛陀教法中一部偉大的著作,為大乘佛教傳統中,最多人閱讀與修習的必讀書目。此本論著,共有十品,前三品為菩提心妙寶「未生令生起」;接下來的三品為「已生令堅固」;後三品則談及「已固令增長」;最後第十品為迴向。
第二學年
- 《入中論》
本論作者月稱論師,為印度那爛陀寺堪布,其造斯論,由大悲心,為利眾生,遠離我慢,抉擇「中論」,宣揚龍樹菩薩正見。此論依於《華嚴經.十地品》,於空宗正見及修行次第,甚深廣大二種教門,均有解釋。自初地乃至佛地,依次排列;每一地中,敘述菩薩修行成就之功德已,復配以初發心修行法,指導學者以修行次第。
- 《牟尼密意顯明論》
《牟尼密意顯明論》為首位學貫五明之薩迦班智達所著,古印度將通達五明(即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和內明)的人尊稱為「班智達」,意為大學者。薩迦班智達,是著名「薩迦五祖」之第四位傳承持有者,乃文殊師利菩薩的化身,示現以凡夫肉身成佛。本論的書名,「牟尼」是指釋迦牟尼佛,「密意」是指祕密的意旨,「顯明」則是將此意旨闡述清楚,讓眾人能夠了解,因此這是一部能幫助行者了解菩薩成佛之道的論著。
- 《心經》
「般若經中所說深空性,明示所詮般若經密意,般若佛母攝義精髓要,為興勝乘佛教而宣說。」佛陀所說的五種般若部中,明示甚深空性的是《般若經》,被稱為「意般若部」,所詮極為深廣。為了盛興勝乘佛教,而在此宣說《般若經》的深廣之內容攝義之精要。所謂「勝乘」是大乘之義,因為,大乘佛教如同佛教之蓮花園,因此為了盛興大乘佛教不斷輾轉增盛,而要宣說《般若心經》之要義。
- 《辨法法性論》
由彌勒菩薩所作的五部論典,西藏所傳有五論:《現證莊嚴論頌》、《大乘莊嚴經論頌》、《辯中邊論頌》、《辨法法性論頌》、《究竟一乘寶性論》。其中《辨法法性論》,是瑜伽行派論書,在藏傳佛教當中深受重視,為分別有漏的生死法如何流轉,和無漏的涅槃法如何證得之論典。辨,是分別、辨別的意思,此論以辨明法與法性為主,而得以透徹明瞭佛法中之法性也。
第三學年
- 《寶性論》
《寶性論》即《究竟一乘寶性論》,建立於四法(佛性、佛菩提、佛法、佛業),分成十一品,以七金剛句加以廣解,說明皈依處佛、法、僧三寶之功德,也說明皈依之因及其要點;因為皈依極為重要,只要修持佛法絕不可缺少皈依三寶。任何行者,經過聞思《寶性論》,將能夠改善自心續中的貪、瞋、痴煩惱以及惡念串習等,從痛苦及苦因中解脫。
- 《俱舍論》
《阿毘達磨俱舍論》,簡稱《俱舍論》,所謂「阿毘達摩」(對法),是離開煩惱汙垢的無漏智慧和及其相應。六道輪迴均由業力形成,而「業」主要因眾生「煩惱」所起,故有「煩惱」才會生死輪迴。若無詳細分辨諸法的智慧,則無能止息諸煩惱,而永遠於輪迴中受苦。為求解脫,必須尋求智慧,因此應精勤學習大小乘的阿毘達摩。
- 《辯中邊論》
「辯中邊」,即辯明中道和兩邊,正顯中道,使修習佛法者能遠離邊見,如實通達諸法中道實相。此論唯說如是七義,一相、二障、三真實、四修諸對治、五即此修分位、六得果、七無上乘。全論分為七品,依次論述世界的本質、成佛的障礙、佛法的真實、對障礙的修治、修行的次第、修行得到的果位,和最高無上的大乘境界。
更多關於國際八思巴顯密佛學院介紹
More about the International Phags-pa Exo-esoteric Buddhist Academy
>> https://www.phakp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