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驅動法:在Obsidian中深入組織解答,對重要問題進行深刻思考吧!】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有什麼一直在想沒辦法解決的大問題嗎?
我自己就常常得針對工作上遇到的大問題,準備可靠可行的詳細解答。這就考驗著我「目標管理」的技術。
在做目標管理的時候,我會利用「問題驅動法」來建立Obsidian筆記,匯集所有可能成為解答的資訊。
問題驅動法基本要做3件事
  • 前置準備:從問題出發,精選可靠的外部資源,以進一步閱讀思考
  • 實踐改變:閱讀外部資源的同時,在Obsidian中記下可能成為解決方案的靈感
  • 寫後成果:列出可能解決方案的具體步驟,接著實踐,運用PDCA思維,紀錄實踐後成果與自己預期效果的差距。
你會如何用數位筆記幫助你管理目標,心想事成呢?談談Obsidian幫助你更好完成目標的故事與經驗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31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平時如何收集並活用自己的想法呢? 我們的生活中常常產生一些小小的想法。 這些雖然微不足道,但在日常生活中持續收集,其實有著潛在的巨大價值。 進一步活用這些想法的技術,我稱其為「構思管理(Idea Management)」。 下面三個步驟,是我使用Obsidian22個月以後,體悟出來,將構思轉化為
將蕃茄工作法與Obsidian結合,是我在知識管理實踐中探索出的高效策略。 蕃茄工作法是一種獨特的時間管理方法,透過將工作時間分成一系列短暫的專注時段,提高工作效率。而Obsidian作為我的第二大腦,正好能與蕃茄工作法相互激發,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在實踐中,我發現將完成的時間和數量紀錄下來,有助
你是不是跟我一樣,會去主動與高手聊聊,以及聽聽看大師的演講呢? 聽高手們實踐的經驗,聽大師們演講的觀點,都有助於我們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格局更加提升。 這些格局提升,長期都變成我們的智慧。 Obsidian筆記系統,搭配「反芻對話法」,在我過去22個月的經驗裡,非常適合幫我們從發人深省的對話中,蒸餾
一但想要最大化自己的學習效率,我們經常聽到「用輸出輔助輸入」這樣的建議。 然而,輸出的內容品質究竟要達到怎樣的程度呢? 根據我這13年做筆記的經驗,高手寫學習筆記都會不約而同滿足這3個原則: 原則1 - 學習到「有用可以用」的高度:學習不是只是累積知識,而是要能實踐。學習筆記裡面不該記講義書本的內容
我在過去13年讀了1200+篇的學術論文。 這是今天有感而發的3個觀察。 觀察1 - 論文風格愈發花俏:現代學術論文相較於過去更注重包裝,使用各種說服式寫作技巧,讓學術成果更容易被人接受。 觀察2 - 說服性寫作帶來的好處:科學透過說服性寫作的普及,讓更多人能夠接觸並利用科學成果。這種現象將科學大眾
你開始與AI合作創作了嗎? 與AI合作寫作,我可以更快獲得草稿,刺激我思考,並專注找出我真的想要帶給讀者的價值。 而潛移默化中,我也感覺到我對「創作」的看法,正在被AI所改變。 在這4個月與AI合作創作的過程中,我得到了3個改變我創作思維的重要理念: 理念1 - 我與AI互補學習,互相創作與評估:我
你平時如何收集並活用自己的想法呢? 我們的生活中常常產生一些小小的想法。 這些雖然微不足道,但在日常生活中持續收集,其實有著潛在的巨大價值。 進一步活用這些想法的技術,我稱其為「構思管理(Idea Management)」。 下面三個步驟,是我使用Obsidian22個月以後,體悟出來,將構思轉化為
將蕃茄工作法與Obsidian結合,是我在知識管理實踐中探索出的高效策略。 蕃茄工作法是一種獨特的時間管理方法,透過將工作時間分成一系列短暫的專注時段,提高工作效率。而Obsidian作為我的第二大腦,正好能與蕃茄工作法相互激發,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在實踐中,我發現將完成的時間和數量紀錄下來,有助
你是不是跟我一樣,會去主動與高手聊聊,以及聽聽看大師的演講呢? 聽高手們實踐的經驗,聽大師們演講的觀點,都有助於我們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格局更加提升。 這些格局提升,長期都變成我們的智慧。 Obsidian筆記系統,搭配「反芻對話法」,在我過去22個月的經驗裡,非常適合幫我們從發人深省的對話中,蒸餾
一但想要最大化自己的學習效率,我們經常聽到「用輸出輔助輸入」這樣的建議。 然而,輸出的內容品質究竟要達到怎樣的程度呢? 根據我這13年做筆記的經驗,高手寫學習筆記都會不約而同滿足這3個原則: 原則1 - 學習到「有用可以用」的高度:學習不是只是累積知識,而是要能實踐。學習筆記裡面不該記講義書本的內容
我在過去13年讀了1200+篇的學術論文。 這是今天有感而發的3個觀察。 觀察1 - 論文風格愈發花俏:現代學術論文相較於過去更注重包裝,使用各種說服式寫作技巧,讓學術成果更容易被人接受。 觀察2 - 說服性寫作帶來的好處:科學透過說服性寫作的普及,讓更多人能夠接觸並利用科學成果。這種現象將科學大眾
你開始與AI合作創作了嗎? 與AI合作寫作,我可以更快獲得草稿,刺激我思考,並專注找出我真的想要帶給讀者的價值。 而潛移默化中,我也感覺到我對「創作」的看法,正在被AI所改變。 在這4個月與AI合作創作的過程中,我得到了3個改變我創作思維的重要理念: 理念1 - 我與AI互補學習,互相創作與評估: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在遇到需要執行的事情,例如規劃任務、決定行程的時候直接動手進行,直接動手不能說錯,但是會容易失去方向,只知道要做這件事,但是如果不知道為何而做,或如何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這就有賴於不停地提問,先把問題列出來,用問題導向的方式完成任務,不論是問自己或問屬下,把所提的問題都能回答出來,才能在一
Thumbnail
「大家意見好多...要怎麼找到最佳解法?」 「叫我解決?根本沒想法啊!靈感枯竭啦!」 「難道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嗎?」 「問題到底出在哪!?」 你是不是想找一套方法來解決問題或是構想創新方法呢? 「設計思考」也許就是你積極追求的解答,往下閱讀來初步認識這個新思維!
Thumbnail
一步步每天堅持執行,習慣煉化肌肉記憶,把目標刻在思維裡、通勤中、讀書時、睡夢裡。
Thumbnail
每個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帶來頭疼、悲傷、糾結、等負面情緒,但這些都是面對問題時的可能併發症。文章中提到了美國某知名企管顧問公司的資深顧問大衛.康貝爾和學者約翰.基茲的見解,並鼓勵讀者勇於面對問題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你問對問題了嗎?:重組問題框架、精準決策的創新解決工具》作者:湯馬斯‧維戴爾-維德斯柏。作者研究發現,85%的企業表示,經常忙於解決問題,卻不一定是對的問題,因而浪費許多人力物力與金錢。找對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問對問題,比答對答案更重要!
Thumbnail
《解決問題的人》這本書是丹尼·沃謝教授所寫,通過豐富的經營案例和不同背景、不同年齡的創業故事,展示了創業的多種可能性和實踐經驗。這本書強調,解決問題不是什麼神秘天賦,而是一種學得會的技巧,這樣的創業思維,也可以應用到日常生活裡,就能在創業和生活中做得更好,甚至實現夢想。
Thumbnail
在面對問題和選擇工具前,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我們的問題? 一開始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我們今天起想要開始記筆記的話,我們會想到什麼呢?可能是怎麼記?或還者是要記什麼內容呢?但更常想到的,可能是要用什麼軟體或App來記我的筆記。不是嗎?沒有好的筆記軟體,我怎麼能確保我的筆記有好好記錄?
Thumbnail
你可能會好奇,要解決問題,不就要先知道問題根源? 但是你相信嗎?這個思考方法可能讓問題更難解決! 遭遇到困境的時候,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可以責怪的對象。 因為找出責怪的對象(無論是自己或他人),可以讓自己得到問題根源的確定感。 但是,探究問題根源對解決方法,常常使事情更糟糕。
Thumbnail
解決問題的藝術:從問題的多面向到解決的巧妙之道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深入問題的本質。"一個問題研究到精深,就能出師"。 當我們面對一個問題時,往往會急於尋找解決之道,但這並非有效的方式。問題是多面向的,它們存在著無數的可能性,而我們只是看到了其中的一部分。就像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而忽略了浸沒在水中的巨大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在面對複雜問題時的處理方法,並提出了用畫圖的方式歸類處理資訊的建議。文章中列舉了兩種處理問題的行為模式,並強調了問題背後的問題(QBQ)的重要性。作者建議讀者透過預約隨體體驗來瞭解更多相關資訊。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在遇到需要執行的事情,例如規劃任務、決定行程的時候直接動手進行,直接動手不能說錯,但是會容易失去方向,只知道要做這件事,但是如果不知道為何而做,或如何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這就有賴於不停地提問,先把問題列出來,用問題導向的方式完成任務,不論是問自己或問屬下,把所提的問題都能回答出來,才能在一
Thumbnail
「大家意見好多...要怎麼找到最佳解法?」 「叫我解決?根本沒想法啊!靈感枯竭啦!」 「難道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嗎?」 「問題到底出在哪!?」 你是不是想找一套方法來解決問題或是構想創新方法呢? 「設計思考」也許就是你積極追求的解答,往下閱讀來初步認識這個新思維!
Thumbnail
一步步每天堅持執行,習慣煉化肌肉記憶,把目標刻在思維裡、通勤中、讀書時、睡夢裡。
Thumbnail
每個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帶來頭疼、悲傷、糾結、等負面情緒,但這些都是面對問題時的可能併發症。文章中提到了美國某知名企管顧問公司的資深顧問大衛.康貝爾和學者約翰.基茲的見解,並鼓勵讀者勇於面對問題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你問對問題了嗎?:重組問題框架、精準決策的創新解決工具》作者:湯馬斯‧維戴爾-維德斯柏。作者研究發現,85%的企業表示,經常忙於解決問題,卻不一定是對的問題,因而浪費許多人力物力與金錢。找對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問對問題,比答對答案更重要!
Thumbnail
《解決問題的人》這本書是丹尼·沃謝教授所寫,通過豐富的經營案例和不同背景、不同年齡的創業故事,展示了創業的多種可能性和實踐經驗。這本書強調,解決問題不是什麼神秘天賦,而是一種學得會的技巧,這樣的創業思維,也可以應用到日常生活裡,就能在創業和生活中做得更好,甚至實現夢想。
Thumbnail
在面對問題和選擇工具前,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我們的問題? 一開始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我們今天起想要開始記筆記的話,我們會想到什麼呢?可能是怎麼記?或還者是要記什麼內容呢?但更常想到的,可能是要用什麼軟體或App來記我的筆記。不是嗎?沒有好的筆記軟體,我怎麼能確保我的筆記有好好記錄?
Thumbnail
你可能會好奇,要解決問題,不就要先知道問題根源? 但是你相信嗎?這個思考方法可能讓問題更難解決! 遭遇到困境的時候,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可以責怪的對象。 因為找出責怪的對象(無論是自己或他人),可以讓自己得到問題根源的確定感。 但是,探究問題根源對解決方法,常常使事情更糟糕。
Thumbnail
解決問題的藝術:從問題的多面向到解決的巧妙之道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深入問題的本質。"一個問題研究到精深,就能出師"。 當我們面對一個問題時,往往會急於尋找解決之道,但這並非有效的方式。問題是多面向的,它們存在著無數的可能性,而我們只是看到了其中的一部分。就像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而忽略了浸沒在水中的巨大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在面對複雜問題時的處理方法,並提出了用畫圖的方式歸類處理資訊的建議。文章中列舉了兩種處理問題的行為模式,並強調了問題背後的問題(QBQ)的重要性。作者建議讀者透過預約隨體體驗來瞭解更多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