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0|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2014京都楓情7 清水寺越夜越楓狂

【在阿彌陀堂前眺望有清水舞台的本堂】
好像與清水寺不對盤!四月賞櫻,白天來,雖無畏摩肩接踵的遊客,「但最終還是失望,因為花大半没開。」遂斷了再賞夜櫻的念頭;這次秋遊,晚上先來,人潮依舊,紅葉卻顯已過了巔峰,自然就没日間再訪的勁頭。
感覺京都古寺雖多,再也没比清水寺人氣高的了!在清水道下公車時約19:40,即使没女兒帶,跟著人走也不怕迷路。但女兒內行地引我們走八阪通,因為會經過八阪之塔,在這條兩旁盡是低矮老屋的古色古香小巷抬頭乍見五重塔,的確震撼!五重塔在法觀寺內,歷史悠久,目前所存雖為1440年足利義教重建者,但最早據說是聖德太子(572-621)因受如意輪觀音托夢而設,不過可能是附會的,由他創建的寺院一般歷史記載是鼎鼎有名的奈良法隆寺和大阪四天王寺,然而,聖德太子是否真有其人?也有日本學者感到懷疑。無論如何,在清水寺的巨大陰影下,門前冷落的法隆寺將所有光明「孤注一擲」在五重塔上,讓成千上萬的清水寺朝聖客經過時,絕無法忽視它的存在。
【高46米,號稱八阪之塔的法觀寺五重塔】
【在黑色夜空與閃亮黃葉襯托下的法觀寺五重塔】
【二年阪梯道熙來攘往的遊客,不是正往清水寺去的就是從那裡回來的。】
【清水寺仁王門前平台的人潮】
而人哪!好多人!集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清水寺到處人滿為患!從八阪通彎入二年阪的梯道開始,遊人即熙來攘往,夜間拜觀18:30起至22:00止,寺方在仁王門下平台搭起受付棚,大人每券400円,記得今春賞櫻時並没在這裡售票啊!但不知是否會先將日間遊客請出?我帶了腳架,只用在最外圍拍了幾張,聊表没有白揹。整個「順路」就是人的河流,凡紅光顯耀處,都被人團團圈圍,像古羅馬軍團打會戰似的,很難擠進去。最可怖的是過了本堂從納經所直到釋迦堂、阿彌陀堂、奧之院前的步道,簡直寸步難行,為了可以從那裡拍攝宛如浮在火海上的清水舞台本堂,大家都拚命鑽向欄杆邊緣,使得隊伍的流速慢到近乎停滯,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不斷高聲喊叫、朝動線方向揮舞手臂,教好不容易殺出血路逼近欄杆並「死守陣地」的我都感到「慚愧」起來,在被推擁著龜步了約3/4的要徑後,忍痛讓出,回頭卻見一堆神經大條的拜觀客「旁若無人」地背倚欄杆舉著手機自拍,我是不是臉皮太薄了呀?不覺想起高四時補習班綽號叫秘雕的國文名師,忘了因何有次講到古時候京城看花燈的熱鬧情景,為了形容那萬頭鑽動的盛況,他舉了許多鮮活的例子,我只牢牢記得壓軸的那個,一個奶媽也跟人家去看燈,擠呀擠的好不容易看完回家,要餵孩子奶時發現没奶了,原來在街上被擠乾了!阿彌陀堂前步道的人潮就是有這麼誇張!不禁有些擔心那支撐的強度是否足夠?該不會哪天發生崩塌墜落事故吧?永觀堂的夜楓客雖差堪比擬,但不會感到如此切身之「擠」,大概因為清水寺的參觀路線單純而易於遵循,而阿彌陀堂前的景象又太吸引人了。要過了奧之院,人流才漸稀漸快,開始真的「順路」了,後山除了葉已盡落的櫻外,還有成林的不知什麼樹,光禿禿的細密枝椏伸向夜空,寺方在根部往上打光,像朝天噴發的火焰,顯出一種魔魅的氛圍,其實頗有可觀。
【鐘樓附近】
【凡紅光顯耀處,都被人團團圈圍。】
【俯瞰音羽瀑布前小廣場】
【本堂清水舞台上的人潮】
【從本堂望阿彌陀堂前步道上的人潮,大家都想要憑欄遠眺本堂這邊。】
【除了楓紅,過奧之院的後山上泛著紅光的枯木林也頗可觀。】
【阿彌陀堂前望浮出楓紅火海的本堂一角】
【阿彌陀堂前望浮出楓紅火海的三重塔】
【阿彌陀堂前望本堂與京都夜景】
【阿彌陀堂前望本堂與京都夜景】
【後山的枯木林】
【音羽瀑布小廣場望清水舞台】
【清水舞台下仰觀】
【側面仰觀清水舞台】
【楓紅與枯木林】
【紅黃夾道】
【11重石塔前】
【較永觀堂放生池單調許多的碑池倒影】
【燃燒的樹】
【碑池前回望,可見宛如火焰半空噴發的枯木林。】
【繞一圈回到仁王門前,準備離開了。】
離開清水寺約21:45,夜涼如水,不搭車,朝北慢慢走回女兒住處,估計至多2.5公里路程,到了祇園附近,老婆說再去吃點東西吧!經她這麼一提,感到肚子確實有些餓了,雖然從山科回到三条京阪,在駅站商圈是正式吃過晚飯的,且也才隔了3個半小時。只能說,瘋狂的清水寺夜楓之役實在太耗體力了!遂跟著女兒到附近的天下一品祇園店吃拉麵!
【 去清水寺前在三条京阪駅La Gallega餐廳點餐】
【La Gallega餐廳,這頓飯吃了5,238円,有點小貴。】
【從清水寺走回女兒住處途中,在祇園附近天下一品吃拉麵。】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這是JB的國外旅遊記,不特別強調交通與食宿,現在google太方便了!認識某些人有計畫地趁年輕先遠遊,等年紀大了才玩近的,我也没有,總是隨興地出門,有的玩就很好了!出國旅遊其實花錢又累人,最大的好處是脫離島內日常的種種覊絆。但不知真等到退休無事,是否還會那麼想「離開」。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