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11/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南屯萬和宮

【始建於康熙23年(1864)的萬和宮,但舊制只能想像了!】
12月1日星期天中午,老媽要吃喜酒,在勝華宮,她老早就說是五權西路那間,上次一個師姐也在那裡請。想有點小遠,她開車去恐怕也不好停,見天氣不錯,妻說:「不如送她去,順便到附近的萬和宮,你不是嚷著還没去過?然後再到楓樹里,也不遠。」 的確,曬著冬天暖暖的太陽,D3S已蠢蠢欲動,這麼一來,就兩全其美了!
臨出發,妻請老媽還是確定一下地點,找出喜帖一看,不禁傻眼,什麼嘛,根本是中清路的,離家不到3公里,老媽說算了,她叫個計程車就好,跳不了幾次表。我們頓時洩了氣,但不行啊,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準備好要出門了,實在心癢難耐啊。「我們去南屯,順便送妳吧!」我對老媽說。哇咧!豈不「本末倒置」了?
自來對古蹟頗有興趣,當兵期間,讀了好些有關中國古建築的書,尤愛李允鉌著的「華夏意匠」,常利用假日走訪中南部許多古廟與老厝,按圖索驥比對各部結構,至今每有機會,也都不願錯過尋訪,但正因所見多矣,對台灣所謂的古蹟並不抱有太大期望,且只要聽說專事「修舊如新」的政府又準備「維修」了,心中便暗叫不妙。不過,確也有無奈之處,除了「文獻不足故也」,還有「老匠不存、舊材難覓」的問題,只能眼睜睜看著許多古蹟「與時俱進」,變成四不像。但前陣子曾探訪台南、金門,似乎看見了一道曙光,得暇再述。
相對於一般宅邸,民眾信仰中心的廟宇更容易「歷史悠久」,難的是維持原貌,但草創之初可能因陋就簡,留著也没意思;而即使比如在乾隆朝發願大規模精雕細琢重建,也可能因建材或天災人禍而無法保全,最大的「威脅」來自香火鼎盛,因資金充裕而不斷擴建更新。在台灣其實看不到真正的古廟了,我已習慣,並從它充滿人的氣息的角度去欣賞,雖然在神明前自己從來都不知所措!而要探究「歷史」,則不妨留心碑、匾、圖畫、楹聯與石雕。
【點出萬和宮「宗旨」的楹聯】
【不失古樸精緻的圖畫與石雕】
【這些匾額標示出此宮的歷史進程】
【生動的千里眼、順風耳雕像。上圖「心本不二」匾,成於光緒丙戌年(1886),所有字的筆畫這麼少,卻寫得這麼好,值得細細觀賞。】
據稱始建於清康熙23年(1684),奉祀媽祖的萬和宮大致便循上述軌跡發展而來,如今面貌,係民國88年政府撥款4千餘萬元辦理古蹟「修復」工程(看巴!)於90年底竣工。但也只好接受它現在的樣子了,當晃悠於宮內時,遇見熱心導覽的志工、虔誠膜拜的信徒與帶著孩子體驗信仰的父親,覺得神明天地的世俗化自也有其令人安心處,此可從光明燈的龐大陣仗得到映證。
文昌公祠緊鄰萬和宮,全省不知能有幾處相似?可以想見家有考生的父母領著孩子向媽祖祈求闔府平安,再請託文昌公保庇第一志願的情景,不由得讓自來「鐵齒」的我憶起兒子基測前,不能免俗的與妻帶他先去北屯松竹寺拜觀音再到文昌廟祈願的前塵往事。
【遇見熱心導覽的志工】
【虔誠的信徒】
【鼎盛的香煙】
【壯觀的光明燈座】
【神光照臨信徒】
【帶著幼兒體驗信仰的父親】
【從左廂房望向大門前牌樓】
【處處香煙繚繞】
【文昌公廟與萬和宮側面】
【文昌公廟牌樓】
【從文昌公廟俯瞰萬和宮背面】
我流連萬和宮,妻則「Hare Krishna」的去走南屯老街,近12:00會合於廟埕前榕樹左近,巧遇在地耆老,主動問我們打哪兒來,說北屯,儘管不遠,到底是一南一北,也足以興起他的光榮感,當下熱心的問:「呷飯了没?」「丫冇!」「報你幾咧老店,古早陽春麵尬足好呷誒滷味!」真讓我們喜出望外,依指示走到南屯路二段600號,一間不起眼違章建築也似的店面,裡頭果真強強滾,好在只是道地小吃,不適談笑淹留,替換率高,等不及5分鐘便有了座位,定睛看眾食客,除了土生土長的歐吉、巴桑小鬼頭,不乏西裝領帶的士紳與衣著入時的女仕,呈現出一種今昔交錯的風景。可惜的是完全没有素食,妻只得離去另行覓食。
【依耆老指點走向古早小吃店】
【南屯路二段600號古早小吃店與令人感動的兒時滋味。】
【飯後逛南屯老街─慶隆犂頭店】
【飯後逛南屯老街─三角街】
【飯後逛南屯老街─報明牌的柑仔店】
【飯後逛南屯老街─老房老店面】
飯後該我去南屯老街晃悠,14:00出頭再與妻會合於廟埕,想想時候不早,楓樹里就待下回了,臨行上個洗手間吧,已有經驗的妻「近指」聽雨軒,嗄!?不料萬和宮主事者也有令人會心一笑的幽默處,我解讀聽雨實寓意傳入耳中之「噓噓」聲,是邪?非邪?
萬和宮網站得知,它有個活寶貝─始自清道光4年(1824)的字姓戲,每年農曆3月21日起由各字姓舉行三獻禮,並演梨園戲,請媽祖觀賞,其實情如何,到時再邀老妻親臨體驗吧!
【萬和宮的「幽默」─聽雨軒】
【聽雨軒,聽的是「噓噓」聲嗎?】
【準備打道回府,在停車的犁頭店生活館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