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現場只有噴清潔霧氣與簽到,沒檢查快篩。
而且晴說是寫上名字拍照就好,不需拿原快篩去。那不是很怪嗎?喔!
跟我想的不一樣。還以爲嚴格到萬一不讓我進去,我就帶本書在外面看。哈!
===
為了要去現場聽某華德福學校8年級生專題報告。
人生Covid-19自行快篩初體驗。
說明書足足看兩遍,仔細操作。
原本擔心鼻子很乾,但剛好看到「費爾的旅程」相關文章,感動掉淚。
然後,插進去旋轉,好癢,忍住,打個噴嚏,再換一邊。
陰性反應!等15分鐘。
接著,環保族的我,忍不住要說這兩年多,地球多了很多口罩防護裝備以及快篩垃圾。
洪:怎麼看起來這麼特別?
Denise:我只知道它一開始就有點散開渲染狀。C那邊很快出現,但慢慢才深,T一直都沒有線。
有等15分鐘。
別人的好像都很乾淨?
但我這次已經妥協去弄快篩,不打算再篩第二次了。嘿!
費爾的旅程
「人與這世界的相遇都是有原因的」 ——引自紀錄片《費爾的旅程》
5/24榮幸受邀去台北松菸誠品電影院參加《費爾的旅程》首映會,行前考慮疫情有些躊躇,但還是決定去現場支持首映。
雖然去年看過試映版已經大受感動,昨天看了院線上映版,心情更是悸動。映後座談我對陳勇瑞導演及團隊表達感謝並分享感受時,沒想到哽咽連連,甚至泣不成聲,不像影片中那個冷靜受訪的我。不是沈重的悲傷感,而是複雜的感受,感動於見證一個父親的愛與堅強、人與人間的溫暖情義,還有對於生命更肅然起敬!
其實認識費爾多年,我們若聊起他失蹤的兒子魯本,多半是聽費爾回憶他們往日美好有趣的親子時光,就像我和熟識的朋友常愛聊起孩子小時候可愛的模樣。很少聽他回述尋兒艱難、傷痛的過程,因為他總是對台灣給他的協助充滿感恩,與當年的協助者成了好朋友,台灣像是他的第二個家,不是傷心地。
1998年11月某個晴日午后,我們一家開車從日月潭要返回埔里鎮上的住家,在中潭公路上看到有個外國年輕人揹著大背包,在陽光下一人獨行。經過時,陪一歲多的阿寬坐在後座的我連連回頭看他,是個高帥、白淨斯文的年輕人。我請寬爸放慢速度,因為我很好奇他會不會需要搭便車,看他沒有搭便車的手勢,我有點失望。
一段時間後,從媒體報導得知有個紐西蘭年輕人魯本來台登山失蹤,那張尋人照片中的人,就是我們看到的年輕人,我開始關注起尋人的新聞,知道他的父親費爾焦急來台尋子。再一段時日後,寬爸兩個學生來電説遇見來埔里尋子的費爾,他需要住宿處,我連忙詢問牛耳石雕公園的黃鈺民黃大姐,大姐二話不説馬上答應接待費爾。
我載費爾去到大姐家,看他稍做安頓後,拿出小工具動手做好一對耳環,送給大姐。我有點意外,他怎麼有心情做手工藝,不太像焦急尋子的爸爸,忍不住問他這個問題,他告訴我,手工藝、藝術創作原本是他的興趣,現在對他有紓壓的作用,也是對協助者表達謝意的方式。
聽説我們在廖嘉展 顏新珠 當時的遊戲人間工作室有個親子團體的聚會,他主動提出可以帶孩子做陶土面具。活動中,原本為他心情沈沈的家長們,看到他投入著帶孩子們完成童趣的面具,大家的心情也輕鬆多了。
那兩個月中,他根據消息前往阿里山尋找魯本,中間再回到大姐家停留休息,我能做的只是偶爾載他逛逛埔里,他總是帶著開心、好奇,讚賞這個好吃、那個有趣。埔里友人宜君、月華….等也都歡喜與費爾互動,他越展露逗趣詼諧的一面。雖然搜尋不著,他沒有怨天尤人,也許是在人前壓抑傷痛吧,或許因此,我也不曾與他對泣,反倒是愛聽他暢聊魯本的趣事。之後他又幾度來台尋子、協助921地震災後重建,總會來埔里小聚,他説埔里是讓他休息充電、像家的地方。
這麼多年了,費爾尋子的新聞已過,但費爾與台灣的線卻一直延伸。從他上網感謝江蕙,因尋子途中聽到她的歌「半醉半清醒」,讓他當時沈到谷底的心情得到撫慰,沒想到江蕙得知後邀請他來台參加演唱會;接著移民紐西蘭的作家何英傑將他的故事寫成《眠月之山》一書;更不可思議的是,靜宜大學陳勇瑞教授候機時翻閱了劉克襄《十五顆小行星》書中關於費爾的故事,大受感動的陳老師有了拍成紀錄片的想法,籌備十年、歷經五年拍攝後才有了《費爾的旅程》,連結山林環境教育,繼續在台灣引起更多觸動。
昨天陳導演説他不知道為什麼會是他拍這個紀錄片,這個紀錄片的意義會是什麼他也還不清楚。這過程中很意外受訪的我,也常想為什麼費爾尋子會變成像蜘蛛網一樣會牽絲,細細的線似乎沒完沒了,促成對台灣有益、讓人驚喜的事。
我有個答案是,因為「好奇、有心、善意的循環」讓更多人參與其中;與費爾接觸過就知道他就是充滿好奇、樂意表達心意的性情中人,他因感激而對台灣想要有所付出,也因他相信是魯本選擇長留於台灣,讓他與台灣緊密相連。當他聽説台灣發生921大地震,他立即來台灣幫忙;江蕙與他拍攝金門高粱酒的廣告,他把酬勞託我幾乎全數捐出給非營利機構。他常説台灣人已經給他很多,他不能再多拿,反而想盡他所能來回饋!
那年為費爾與作者何英傑在埔里紙教堂的新書發表會翻譯中,聽到他答覆記者提問時以enigma描述江蕙的歌,如詩如謎,他説帶給他心靈上的安慰。
於我,費爾的尋子故事也是個enigma,謎樣的連結,未來還會繼續下去。 昨天首映會後回來,我還想大哭(其實還是邊寫邊掉淚),因原本只看到費爾對傷痛雲淡風輕、甚至是帶給周圍歡樂的一面,從紀錄片看到第一線陪他上山下谷底的搜救人士、如家人般給他溫暖的部落原住民……,我更真切看到這是一個大且綿密的愛的網絡,台灣最美的風景是愛心!一個舉手或開口之勞,帶給傷痛的心一絲溫暖,一絲絲串連成一片真情的網!
看到影片中費爾掩面痛哭,那是他對於關懷他的人常提到的「傷痛與哭泣也是愛的延伸」,他不想掩飾他失去愛子的痛,即使他欣慰魯本選擇台灣山林長眠,痛,恆在!思念綿長! 這段旅程從一個父親的傷痛獨行,變成一群人陪伴同行,轉而激發台灣社會的良善力量。 紀錄片如詩,讓種種情感更綿長而深刻!謝謝陳勇瑞老師和團隊!
#放映戲院時刻表
#費爾的旅程粉絲專頁有詳盡介紹 #敲碗宜蘭包場 #劉克襄十五顆小行星 #眠月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