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4|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啊?」

「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
這是出自於奧古斯丁《懺悔錄》裡有關時間的悖論。未來還不存在,過去已不存在且現在不會延伸,是不是代表時間根本不存在?

時間的概念

物理上來說時間是相對的。會因為質量、運動速度的差別變快或變慢,會因為距離產生時空差距。假如你掉進質量趨近無限大的黑洞裡,時間近乎是永恆,你的現在就凝滯在掉進去的那一刻,這是因為質量產生的時間差異。讓我們回到地球上,你的現在是太陽的八分鐘後,是遙遠星星的八百年後,是還沒看見的宇宙那端的一百二十億年後。既然如此,那現在、過去跟未來到底是不是時間?我們說的時間還是不是時間?
奧古斯丁在懺悔錄給出的論證是:時間只存在於心智之上。因為人類的心智具有統合現在,回憶過去和預測未來的能力,所以時間對我們來說是延續的。只要心智不存在,也就不存在時間這個概念。
這個時間悖論就是本書《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書名由來。光是看封面,作者便帶領我們重新思考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時間概念。書裡面用大量的思想遊戲、深入淺出的理論流變來引領我們進行哲學的思考。接下來在舉例幾個有趣的思想遊戲給讀者們一起思考看看。

紅色四方形假設你付錢進到一個美術館,你走到第一個展廳,掛著一幅斗大的紅色四方形,標題為:觀看紅海。你走到第二個展廳,有一個手掌大的紅色四方形,叫做:愛慕。你又走到第三個展廳,有三幅紅色四方形,名叫:血流成河。接下來每個展廳都是紅色四方形,只是名字大小不一樣。你氣沖沖地走向櫃檯要求退費,批判他們的作品都長得一樣。櫃台人員會心一笑拿了導覽手冊給你,告訴你說每個畫作都有獨自的意義,邀請你再看一次。
那麼,你這時候心底一定會暗自不爽的說:「到底什麼是藝術?什麼是美?」

何為藝術

AI藝術強勢的年代,我們要時常反問自己這項問題「到底什麼是藝術?」人工智能已經能畫出不差的畫作,寫出還行的文章。那麼人的藝術價值就要被取代了嗎?提出這個問題以前,可能要先回頭看看藝術的定義是什麼。
亞里斯多德的年代認為藝術就是一種對生活的模仿(Mimesis),但後人認為有些藝術根本沒有模仿什麼,它只是表達人類情感的媒介。
斯湯達爾認為美是對幸福生活的承諾。例如繁忙的年代大家總喜歡簡約風格,因為簡約的家具現在人提供了一個簡單生活的美好憧憬,這樣的願望投射在家居風格上,進而形成一種主流。再看紫禁城為什麼器物都雕滿龍紋?對於古時的人來說,龍就是皇權的象徵,身為皇家勢必希望皇權鞏固,天下太平。於是他們將這些期望投射在宮殿裝飾上。回到近代,阿公阿嬤的家具美感大部分都是買有雕花的木桌,一來是因為耐用,二來是因為雕花可以給予生活一點富貴的象徵。就上述三個例子來說:美是對幸福生活的承諾。從藝術風格上就能看見當代的期望與寄託。
後來貝爾、黑格爾、阿多諾皆認為美是用特定形式表達內容,兩者不可分開,轉換形式便會失去意涵。所以最美的藝術,就是用恰當的形式傳達適合的內容。
而維根斯坦認為藝術一詞過於龐大,它的範圍太廣,而且不斷在演變,所以它根本無法定義。
那這麼多的流派講下來,究竟AI藝術算不算藝術呢?是不是屬於美的呢?
筆者認為藝術應該是要表達藝術家內心的情感,或是激起觀者的共鳴。因為AI藝術在藝術家那端就失去意義,所以表達情感的部分無須討論。但如果觀者能夠因為AI的創作產生內心共鳴,對於得到共鳴的人來說,不妨也是一種藝術。然而藝術的價值不應該侷限於結果論,抒發情感才是人類的特別之處。所以AI藝術只能在技術上取代技藝不好的匠人,卻無法取代別出心裁的大師。

總結

如果你已經厭倦浮躁平凡的社群媒體,不妨躺在床上打開這本書,來一場思辨之旅。特別推薦使用電子書觀看,因為紙本書有三百頁,拿在床上看可能會手痠。本書提供了五十五個思想遊戲給生活中的十一項大問題。每一個問題都給予不同的哲學流派相互辯駁。有時候你會覺得前者說得不錯,下一頁卻又被反駁,來回交鋒的知識快感彷彿在雅典城遇上蘇格拉底,蘇格拉底當著你的面,指著我們的鼻子問道「你知道你是誰嗎?快來想想這些問題吧!」。

原刊登於讀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