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高效率、充滿歡笑和娛樂的數位學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電視不查禁書籍,它乾脆取而代之。

閱讀的衰退並非始於網路時代。

《娛樂至死》的洞見四十年來依舊適用,只是主角從電視轉變為更為氾濫的數位媒體。

波茲曼早就指出,無遠弗屆的電報和攝影術這兩位「先祖」創造了破碎的資訊系統,打破了印刷術連貫完整的論述模式。

電視作為他們的子女,不過是壯大了父母的影響力。

網路,這個有史以來最強的新生兒,則更是繼承了家族的志向,與其長輩們齊心協力取代了千年來書籍作為知識來源的霸權。

閱讀人口沒有減少

閱讀人口並未如預期般減少,公共圖書館的借閱人次在過去十餘年間增加了1400萬2。2023年的調查更顯示,每週有閱讀習慣的人口較20年前增加兩成34,借閱冊數也以相近的比例上升。

這種上升似乎與我們的日常觀察產生了矛盾。

為什麼閱讀人口增加,借的書也變多,我們卻感受不到閱讀風氣的增長?

捷運、商店街,甚至餐桌上,我們看到的不都是在滑手機的人嗎?這種現象或許暗示「閱讀」行為的頻率雖然增加,但其性質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二十多年前,研究者就已開始擔憂國人每天閱讀兩小時比起看電視少了一小時。5

現今情況更為嚴峻。

2023年兩家機構的調查發現,五成讀者每週閱讀時間不足1小時6,甚至閱讀半小時以下的人比閱讀半小時以上的人多出三成7

不過,若以為人們會從此拋棄書籍,那就是忽視了「文化資本」的力量。

raw-image

究竟讀進去多少

本段落會參考20年前的調查報告與2023年的博客來閱讀調查的數據,經過極為粗略的計算而成。

2023年人均閱讀時間

博客來的閱讀時間回答人數為 3692 人,加權平均後,大約是每次閱讀時間為0.54 小時。

過去22年間閱讀習慣變化:

  1. 借閱行為的顯著變化2023年勝過20年前的點只有借閱量,但借閱量的增加可能不直接反映閱讀量的增加。
  2. 每月閱讀時間的大幅減少:從每月57小時減少到16.15小時,減少了71.7%閱讀時間。換句話說就是:借更多的書,卻讀得更少。
  3. 閱讀深度的顯著變化:每本書分配到的時間減少了86%。

這次計算的缺陷是閱讀時長參考A家數據,閱讀冊數卻參考B家數據,導致得出的每本閱讀時間失真。

raw-image

失真的圖表失真了嗎?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徹底改變了我們獲取知識和娛樂的方式,引發了閱讀行為的顯著轉變。

這種轉變呈現出一個有趣的悖論:儘管書籍變得更容易獲取,圖書館數量增加,人均借閱量上升,但實際的深度閱讀時間卻在持續下降。

這種現象的根源在於,數位媒體不僅取代了書籍作為主要的信息來源,還為我們提供了無處不在的娛樂選擇。多樣化的娛樂選項和爆炸性增長的信息量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使得深入閱讀變得越來越困難。

取而代之的是,快速瀏覽和選擇性閱讀逐漸成為常態,閱讀行為呈現出明顯的碎片化趨勢。

品質的變化意味著借閱量的增加不再等同於實際閱讀量或閱讀深度的提升。反而,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使得之前失真的閱讀統計數據變得更加貼近現實,準確地反映了現代社會中閱讀習慣的根本性轉變:

接觸的書籍數量增加了,但深度閱讀的時間和品質卻在下降。

媒體取代書籍

弔詭的是,輕鬆且被動接收知識卻成為了一種普遍趨勢。

回想外語學習,或是準備期末報告的理論知識,就可以得知主動學習一項有難度的技能或知識,絕對沒辦法快速、輕鬆、無負擔。

網路課程、YouTube影片和Podcast等媒體逐漸取代傳統的閱讀學習。

許多所謂的「網路學習」更像是一種披著知識外衣的娛樂。

課程開頭與結尾的背景音樂、不時跳出的小插圖或動畫,這些吸引人的設計不是為了增進理解,而是為了維持觀眾的注意力。

如果不來一段前情提要或重點整理,恐怕沒人會記得剛才講師說了什麼。

高效率的低效率學習

現今的知識似乎已淪為演藝界的小丑。

坐在書桌前一小時,面對白紙黑字的書籍已不再是主流的學習方式,不是因為它失去了價值,而是因為它無法滿足人們拿出口袋就能輕鬆成長的渴望。

電子螢幕澈底取代了厚重的書籍,改變了人類獲取知識的方式,影響了我們思考和理解世界的能力。只要能夠說得出來,而且理直氣壯,就能成為一種「論述」。

最理想的狀況是用一句話就能煽動人們情緒,而不引起任何深入思考。在這個以速度和娛樂為尚的時代,深度和複雜性似乎已成為不受歡迎的特質。

我們只需要娛樂──這項緩解焦慮的迷幻劑──帶領人類忘掉痛苦,走向赫胥黎預言的「美麗新世界」。


引用資料

  1. 蔡承志(譯)(2007)。娛樂至死。臺北市:貓頭鷹書房。(Neil Postman,1985)
  2. 筆者整理自2011至2023年「公共圖書館統計系統」縣市重要統計指標
  3. 葉峯谷(2023)。閱讀行為數據揭密!8成民眾曾買書 閱讀市場潛在消費力達400億元。網路溫度計。取自網址:https://dailyview.tw/popular/detail/22384
  4. 齊若蘭(2002)。閱讀 新一代知識革命。天下雜誌,263期。取自網址: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8748
網路溫度計民調中心「2023臺灣民眾閱讀行為暨實體書店調查」指出兩成左右的民眾沒有閱讀習慣,而文建會2000年的「市場調查報告」指出四成的民眾沒有閱讀習慣。因此,根據兩項調查的結果可以推估二十年來的閱讀人口增加兩成。
  1. 莊婉紋、酈欽菁(2003)。護專學生閱讀習慣與圖書館利用情形之調查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50期。
  2. 李怡芸(2023)。樂天Kobo閱讀習慣調查 5成讀者僅每周閱讀1小時內。中時新聞網
  3. 博客來(2023)。2023博客來百大全民閱讀報告。
  4. 毛慶禎(2001)。臺灣的公共圖書館。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ibō:平凡者的超能力
55會員
74內容數
Kibō,源自於日文的「希望(きぼう)」。 每個人的心,都如同純白的瓷釉一樣,染上不同的紋樣,呈現出獨一無二的 Kibō。
2024/03/10
這篇文章探討了佛洛姆的心理學如何與現代社會對話,幫助我們解開人類心理的謎團,重新認識自我。從他的批判對現代社會的觀察,到對個體心理問題的釐清,佛洛姆的著作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Thumbnail
2024/03/10
這篇文章探討了佛洛姆的心理學如何與現代社會對話,幫助我們解開人類心理的謎團,重新認識自我。從他的批判對現代社會的觀察,到對個體心理問題的釐清,佛洛姆的著作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Thumbnail
2024/01/22
當代藝術家該如何在創作無價值化的時代生存?藝術經濟市場如何運作?怎麼樣才能保住飯碗?本文將以藝術市場的大局觀、社群媒體的運作、以及作品貨幣化的討論來介紹這本書。
Thumbnail
2024/01/22
當代藝術家該如何在創作無價值化的時代生存?藝術經濟市場如何運作?怎麼樣才能保住飯碗?本文將以藝術市場的大局觀、社群媒體的運作、以及作品貨幣化的討論來介紹這本書。
Thumbnail
2023/06/30
選擇好的孤獨,自由、高尚且輕鬆的孤獨,在某種意義上能使你有權利保持善的自身。──《善與惡的彼岸》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作為一個獨立哲學家,被持續的健康狀況不佳所困擾。雖然如此,他仍投身於創作之中。
Thumbnail
2023/06/30
選擇好的孤獨,自由、高尚且輕鬆的孤獨,在某種意義上能使你有權利保持善的自身。──《善與惡的彼岸》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作為一個獨立哲學家,被持續的健康狀況不佳所困擾。雖然如此,他仍投身於創作之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娛樂至死》的洞見:「電視不查禁書籍,它乾脆取而代之。」1 四十年來依舊適用,只是主角從電視轉變為更為氾濫的數位媒體。然而,閱讀的衰退並非始於網路時代。波茲曼早就指出,無遠弗屆的電報和攝影術這對先祖製造了破碎的資訊系統,打破了印刷術連貫完整的論述模式。電視作為他們的子女,不過是壯大了父母的影響力。而
Thumbnail
《娛樂至死》的洞見:「電視不查禁書籍,它乾脆取而代之。」1 四十年來依舊適用,只是主角從電視轉變為更為氾濫的數位媒體。然而,閱讀的衰退並非始於網路時代。波茲曼早就指出,無遠弗屆的電報和攝影術這對先祖製造了破碎的資訊系統,打破了印刷術連貫完整的論述模式。電視作為他們的子女,不過是壯大了父母的影響力。而
Thumbnail
回顧去年的閱讀量,今年的閱讀進度儘管不及學生時期,但僅三個月便成為出社會後閱讀最多的一年。文章介紹了說書頻道對於忙碌人士的影響,並分享了部分書籍的閱讀難易度以及推薦族群。最後提供了培養閱讀習慣的方法。
Thumbnail
回顧去年的閱讀量,今年的閱讀進度儘管不及學生時期,但僅三個月便成為出社會後閱讀最多的一年。文章介紹了說書頻道對於忙碌人士的影響,並分享了部分書籍的閱讀難易度以及推薦族群。最後提供了培養閱讀習慣的方法。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很喜歡看書的人,但在擁有了電腦、手機之後,閱讀的時間也下降許多,卻在這幾年又開始重拾書本。在網路世代,能夠獲取資訊、知識的管道實在太多,我們為何還需要閱讀紙本文字呢? 書本最大的魅力,在於毫無魅力。by《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很喜歡看書的人,但在擁有了電腦、手機之後,閱讀的時間也下降許多,卻在這幾年又開始重拾書本。在網路世代,能夠獲取資訊、知識的管道實在太多,我們為何還需要閱讀紙本文字呢? 書本最大的魅力,在於毫無魅力。by《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Thumbnail
讀書跟減肥一樣,是迴環反覆出現在願望清單裡的代辦事項嗎?因為容易故態復萌。 
Thumbnail
讀書跟減肥一樣,是迴環反覆出現在願望清單裡的代辦事項嗎?因為容易故態復萌。 
Thumbnail
記得2012年到西班牙念書時每次搭地鐵、公車時總會看到有人專注地沈浸在文字的世界裡...這些年來,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化,前述的閱讀風氣也逐漸消逝,低頭滑手機成了日常景象。有人說,人手一機是造成人們閱讀的習慣改變,但螢幕真的是大家不再閱讀的主因嗎?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來一探西班牙人的閱讀世界。
Thumbnail
記得2012年到西班牙念書時每次搭地鐵、公車時總會看到有人專注地沈浸在文字的世界裡...這些年來,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化,前述的閱讀風氣也逐漸消逝,低頭滑手機成了日常景象。有人說,人手一機是造成人們閱讀的習慣改變,但螢幕真的是大家不再閱讀的主因嗎?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來一探西班牙人的閱讀世界。
Thumbnail
電子閱讀器是一個CP值最高的學習神器,可以讓你隨時隨地吸取新知,並且大幅提升閱讀量。它輕薄易攜帶,不傷眼,續航力強,甚至可以省錢。如果你想要開始培養閱讀習慣,或在職場上有學習需求,不妨試試看電子閱讀器。
Thumbnail
電子閱讀器是一個CP值最高的學習神器,可以讓你隨時隨地吸取新知,並且大幅提升閱讀量。它輕薄易攜帶,不傷眼,續航力強,甚至可以省錢。如果你想要開始培養閱讀習慣,或在職場上有學習需求,不妨試試看電子閱讀器。
Thumbnail
其實,人們追求知識的渴望,仍是有增無減。為什麼喜歡縮時攝取知識?只是因為碎片化的時代,人的耐心愈來愈少、注意力愈來不容易集中而已。
Thumbnail
其實,人們追求知識的渴望,仍是有增無減。為什麼喜歡縮時攝取知識?只是因為碎片化的時代,人的耐心愈來愈少、注意力愈來不容易集中而已。
Thumbnail
現在的人因為手機看得多學習的管道也變得特別多,很多時候都是從影片影音開始著手 這使得我們看文章看書的能力下降了很多,我們已經很難看完一篇很長的文章了,只是因為我們常常使用手機看文章,導致我們常常會被通知訊息所干擾也會被手機裡面的很多的軟體給吸引 如果我們真的需要閱讀的話可以試著把手機關在另一個房
Thumbnail
現在的人因為手機看得多學習的管道也變得特別多,很多時候都是從影片影音開始著手 這使得我們看文章看書的能力下降了很多,我們已經很難看完一篇很長的文章了,只是因為我們常常使用手機看文章,導致我們常常會被通知訊息所干擾也會被手機裡面的很多的軟體給吸引 如果我們真的需要閱讀的話可以試著把手機關在另一個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