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第26品(十地品之一:歡喜地)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華嚴經》第26品(十地品之一:歡喜地)
“佛子,若有眾生深種善根,善修諸行,善集助道,善供養諸佛,善集白淨法,為善知識,善攝善清淨深心,立廣大志,生廣大解,慈悲現前,為求佛智故,為得十力故,為得大無畏故,為得佛平等法故,為救一切世間故,為淨大慈悲故,為得十力無餘智故,為淨一切佛剎無障礙故,為一念知一切三世故,為轉大法輪無所畏故。佛子,菩薩起如是心,以大悲為首,智慧增上,善巧方便所攝,最上深心所持,如來力無量,善觀察分別勇猛力智、力無礙智、現前隨順自然智,能受一切佛法,以智慧教化,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佛子,菩薩始發如是心,即得超凡夫地,入菩薩位,生如來家,無能說其種族過失,離世間趣,入出世道,得菩薩法,住菩薩處,入三世平等,於如來種中決定當得無上菩提。菩薩住如是法,名住菩薩歡喜地,以不動相應故。
“佛子,菩薩住歡喜地,成就多歡喜、多淨信、多愛樂、多適悅、多欣慶、多踴躍、多勇猛、多無鬥諍、多無惱害、多無瞋恨。佛子,菩薩住此歡喜地,念諸佛故生歡喜,念諸佛法故生歡喜,念諸菩薩故生歡喜,念諸菩薩行故生歡喜,念清淨諸波羅蜜故生歡喜,念諸菩薩地殊勝故生歡喜,念菩薩不可壞故生歡喜,念如來教化眾生故生歡喜,念能令眾生得利益故生歡喜,念入一切如來智方便故生歡喜;復作是念:'我轉離一切世間境界故生歡喜,親近一切佛故生歡喜,遠離凡夫地故生歡喜,近智慧地故生歡喜,永斷一切惡趣故生歡喜,與一切眾生作依止處故生歡喜,見一切如來故生歡喜,生佛境界中故生歡喜,入一切菩薩平等性中故生歡喜,遠離一切怖畏毛豎等事故生歡喜。'何以故?此菩薩得歡喜地已,所有怖畏悉得遠離,所謂:不活畏、惡名畏、死畏、惡道畏、大眾威德畏,如是怖畏皆得永離。何以故?此菩薩離我想故,尚不愛自身,何況資財,是故無有不活畏;不於他所希求供養,唯專給施一切眾生,是故無有惡名畏;遠離我見,無有我想,是故無有死畏;自知死已,決定不離諸佛菩薩,是故無有惡道畏;我所志樂,一切世間無與等者,何況有勝!是故無有大眾威德畏。菩薩如是遠離驚怖毛豎等事。
“佛子,此菩薩以大悲為首,廣大志樂無能沮壞,轉更勤修一切善根而得成就,所謂:信增上故,多淨信故,解清淨故,信決定故,發生悲愍故,成就大慈故,心無疲懈故,慚愧莊嚴故,成就柔和故,敬順尊重諸佛教法故,日夜修習善根無厭足故,親近善知識故,常愛樂法故,求多聞無厭足故,如所聞法正觀察故,心無依著故,不耽著利養、名聞、恭敬故,不求一切資生之物故,生如寶心無厭足故,求一切智地故,求如來力、無畏、不共佛法故,求諸波羅蜜助道法故,離諸諂誑故,如說能行故,常護實語故,不污如來家故,不舍菩薩戒故,生一切智心如山王不動故,不捨一切世間事成就出世間道故,集助菩提分法無厭足故,常求上上殊勝道故。佛子,菩薩成就如是淨治地法,名為安住菩薩歡喜地。
“佛子,菩薩住此歡喜地,能成就如是大誓願、如是大勇猛、如是大作用,所謂:'生廣大清淨決定解,以一切供養之具,恭敬供養一切諸佛,令無有餘;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又發大願:'願受一切佛法輪,願攝一切佛菩提,願護一切諸佛教,願持一切諸佛法;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又發大願:'願一切世界佛興於世,從兜率天宮沒、入胎、住胎、初生、出家、成道說法、示現涅槃,皆悉往詣,親近供養,為眾上首,受行正法,於一切處一時而轉;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又發大願:'願一切菩薩行廣大無量,不壞不雜,攝諸波羅蜜,淨治諸地,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所有菩薩行皆如實說,教化一切,令其受行,心得增長;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又發大願:'願一切眾生界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卵生、胎生、濕生、化生,三界所繫,入於六趣一切生處,名色所攝,如是等類我皆教化,令入佛法,令永斷一切世間趣,令安住一切智智道;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又發大願:'願一切世界廣大無量,粗細亂住、倒住、正住,若入、若行、若去,如帝網差別,十方無量種種不同,智皆明了,現前知見;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又發大願:'願一切國土入一國土,一國土入一切國土,無量佛土普皆清淨,光明眾具以為莊嚴,離一切煩惱,成就清淨道,無量智慧眾生充滿其中,普入廣大諸佛境界,隨眾生心而為示現,皆令歡喜;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又發大願:'願與一切菩薩同一志行,無有怨嫉,集諸善根,一切菩薩平等一緣,常共集會,不相捨離,隨意能現種種佛身,任其自心能知一切如來境界威力智慧,得不退如意神通,遊行一切世界,現形一切眾會,普入一切生處,成就不思議大乘,修菩薩行;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又發大願:'願乘不退輪行菩薩行,身、語、意業悉不唐捐,若暫見者則必定佛法,暫聞音聲則得實智慧,才生淨信則永斷煩惱,得如大藥王樹身,得如如意寶身,修行一切菩薩行;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又發大願:'願於一切世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離一毛端處,於一切毛端處皆悉示現初生、出家、詣道場、成正覺、轉法輪、入涅槃,得佛境界大智慧力,於念念中隨一切眾生心示現成佛令得寂滅,以一三菩提知一切法界即涅槃相,以一音說法令一切眾生心皆歡喜,示入大涅槃而不斷菩薩行,示大智慧地安立一切法,以法智通、神足通、幻通自在變化充滿一切法界;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
“佛子,菩薩住歡喜地,發如是大誓願、如是大勇猛、如是大作用,以此十願門為首,滿足百萬阿僧祇大願。佛子,此大願以十盡句而得成就。何等為十?所謂:眾生界盡、世界盡、虛空界盡、法界盡、涅槃界盡、佛出現界盡、如來智界盡、心所緣界盡、佛智所入境界界盡、世間轉法轉智轉界盡。'若眾生界盡,我願乃盡;若世界乃至世間轉法轉智轉界盡,我願乃盡。而眾生界不可盡,乃至世間轉法轉智轉界不可盡故,我此大願善根無有窮盡。'
“佛子,菩薩發如是大願已,則得利益心、柔軟心、隨順心、寂靜心、調伏心、寂滅心、謙下心、潤澤心、不動心、不濁心。成淨信者,有信功用:能信如來本行所入,信成就諸波羅蜜,信入諸勝地,信成就力,信具足無所畏,信生長不可壞不共佛法,信不思議佛法,信出生無中邊佛境界,信隨入如來無量境界,信成就果。舉要言之,信一切菩薩行,乃至如來智地說力故。
“佛子,此菩薩復作是念:'諸佛正法,如是甚深,如是寂靜,如是寂滅,如是空,如是無相,如是無願,如是無染,如是無量,如是廣大。而諸凡夫心墮邪見,無明覆翳,立憍慢高幢,入渴愛網中,行諂誑稠林不能自出,心與慳嫉相應不捨,恆造諸趣受生因緣,貪、恚、愚癡積集諸業日夜增長,以忿恨風吹心識火熾然不息,凡所作業皆顛倒相應,欲流、有流、無明流、見流,相續起心意識種子,於三界田中復生苦芽,所謂:名色共生不離,此名色增長,生六處聚落,於中相對生觸,觸故生受,因受生愛,愛增長故生取,取增長故生有,有生故有生老死憂悲苦惱。如是眾生生長苦聚,是中皆空,離我、我所,無知、無覺,無作、無受,如草木石壁,亦如影像;然諸眾生不覺不知。'菩薩見諸眾生於如是苦聚不得出離,是故即生大悲智慧。復作是念:'此諸眾生我應救拔,置於究竟安樂之處。'是故即生大慈光明智。
“佛子,菩薩摩訶薩隨順如是大悲、大慈,以深重心住初地時,於一切物無所吝惜,求佛大智,修行大捨,凡是所有一切能施,所謂:財谷、倉庫、金銀、摩尼、真珠、琉璃、珂貝、璧玉、珊瑚等物,珍寶、瓔珞、嚴身之具,像馬、車乘、奴婢、人民、城邑、聚落、園林、台觀、妻妾、男女、內外眷屬及餘所有珍玩之具,頭目、手足、血肉、骨髓、一切身分皆無所惜,為求諸佛廣大智慧。是名菩薩住於初地大捨成就。
“佛子,菩薩以此慈、悲、大施心,為欲救護一切眾生,轉更推求世、出世間諸利益事無疲厭故,即得成就無疲厭心。得無疲厭心已,於一切經論心無怯弱;無怯弱故,即得成就一切經論智。獲是智已,善能籌量應作、不應作,於上、中、下一切眾生,隨應、隨力、隨其所習,如是而行,是故菩薩得成世智。成世智已,知時知量,以慚愧莊嚴勤修自利、利他之道,是故成就慚愧莊嚴,於此行中勤修出離,不退不轉,成堅固力。得堅固力已,勤供諸佛,於佛教法能如說行。
“佛子,菩薩如是成就十種淨諸地法,所謂:信、悲、慈、舍、無有疲厭、知諸經論、善解世法、慚愧堅固力、供養諸佛、依教修行。
“佛子,菩薩住此歡喜地已,以大願力得見多佛,所謂:見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億佛、多百億佛、多千億佛、多百千億佛、多億那由他佛、多百億那由他佛、多千億那由他佛、多百千億那由他佛。悉以大心、深心,恭敬尊重,承事供養,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一切資生悉以奉施,亦以供養一切眾僧,以此善根皆悉迴向無上菩提。佛子,此菩薩因供養諸佛故,得成就眾生法,以前二攝攝取眾生,謂布施、愛語;後二攝法,但以信解力故,行未善通達。是菩薩十波羅蜜中,檀波羅蜜增上;餘波羅蜜非不修行,但隨力隨分。是菩薩隨所勤修,供養諸佛,教化眾生,皆以修行清淨地法,所有善根悉以迴向一切智地,轉轉明淨,調柔成就,隨意堪用。佛子,譬如金師善巧煉金,數數入火,轉轉明淨,調柔成就,隨意堪用。菩薩亦復如是,供養諸佛,教化眾生,皆為修行清淨地法,所有善根悉以迴向一切智地,轉轉明淨,調柔成就,隨意堪用。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於初地,應從諸佛菩薩善知識所推求請問,於此地中相及得果,無有厭足,為欲成就此地法故;亦應從諸佛菩薩善知識所推求請問,第二地中相及得果,無有厭足,為欲成就彼地法故;亦應如是推求請問,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地中相及得果,無有厭足,為欲成就彼地法故。是菩薩善知諸地障對治,善知地成壞,善知地相果,善知地得修,善知地法清淨,善知地地轉行,善知地地處、非處,善知地地殊勝智,善知地地不退轉,善知淨治一切菩薩地乃至轉入如來地。佛子,菩薩如是善知地相,始於初地起行不斷,如是乃至入第十地無有斷絕;由此諸地智光明故,成於如來智慧光明。佛子,譬如商主善知方便,欲將諸商人往詣大城,未發之時,先問道中功德過失,及住止之處安危可不,然後具道資糧,作所應作。佛子,彼大商主雖未發足,能知道中所有一切安危之事,善以智慧籌量觀察,備其所須令無乏少,將諸商眾乃至安隱到彼大城,身及眾人悉免憂患。佛子,菩薩商主亦復如是,住於初地,善知諸地障對治,乃至善知一切菩薩地清淨,轉入如來地,然後乃具福智資糧,將一切眾生經生死曠野險難之處,安隱得至薩婆若城,身及眾生不經患難。是故,菩薩常應匪懈勤修諸地殊勝淨業,乃至趣入如來智地。
“佛子,是名略說菩薩摩訶薩入菩薩初地門,廣說則有無量無邊百千阿僧祇差別事。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初地,多作閻浮提王,豪貴自在,常護正法,能以大施攝取眾生,善除眾生慳貪之垢,常行大施無有窮盡。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不離念僧,不離念同行菩薩,不離念菩薩行,不離念諸波羅蜜,不離念諸地,不離念力,不離念無畏,不離念不共佛法,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復作是念:'我當於一切眾生中為首、為勝、為殊勝、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為導、為將、為帥,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是菩薩若欲舍家於佛法中勤行精進,便能捨家、妻子、五欲,依如來教出家學道。既出家已,勤行精進,於一念頃,得百三昧,得見百佛,知百佛神力,能動百佛世界,能過百佛世界,能照百佛世界,能教化百世界眾生,能住壽百劫,能知前後際各百劫事,能入百法門,能示現百身,於一一身能示百菩薩以為眷屬;若以菩薩殊勝願力自在示現,過於是數,百劫、千劫、百千劫,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數知。”
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曰:
若人集眾善,具足白淨法,供養天人尊,隨順慈悲道,
信解極廣大,志樂亦清淨,為求佛智慧,發此無上心。
淨一切智力,及以無所畏,成就諸佛法,救攝群生眾,
為得大慈悲,及轉勝法輪,嚴淨佛國土,發此最勝心。
一念知三世,而無有分別,種種時不同,以示於世間。
略說求諸佛,一切勝功德,發生廣大心,量等虛空界。
悲先慧為主,方便共相應,信解清淨心,如來無量力,
無礙智現前,自悟不由他,具足同如來,發此最勝心。
佛子始發生,如是妙寶心,則超凡夫位,入佛所行處,
生在如來家,種族無瑕玷,與佛共平等,決成無上覺。
才生如是心,即得入初地,志樂不可動,譬如大山王,
多喜多愛樂,亦復多淨信,極大勇猛心,及以慶躍心,
遠離於鬥諍,惱害及瞋恚,慚敬而質直,善守護諸根,
救世無等者,所有眾智慧,此處我當得,憶念生歡喜。
始得入初地,即超五怖畏,不活死惡名,惡趣眾威德。
以不貪著我,及以於我所,是諸佛子等,遠離諸怖畏。
常行大慈愍,恒有信恭敬,慚愧功德備,日夜增善法。
樂法真實利,不愛受諸欲,思惟所聞法,遠離取著行。
不貪於利養,唯樂佛菩提,一心求佛智,專精無異念。
修行波羅蜜,遠離諂虛誑,如說而修行,安住實語中。
不污諸佛家,不捨菩薩戒,不樂於世事,常利益世間。
修善無厭足,轉求增勝道,如是好樂法,功德義相應。
恆起大願心,願見於諸佛,護持諸佛法,攝取大仙道。
常生如是願,修行最勝行,成熟諸群生,嚴淨佛國土。
一切諸佛剎,佛子悉充滿,平等共一心,所作皆不空;
一切毛端處,一時成正覺。如是等大願,無量無邊際。
虛空與眾生,法界及涅槃,世間佛出興,佛智心境界。
如來智所入,及以三轉盡,彼諸若有盡,我願方始盡;
如彼無盡期,我願亦復然。如是發大願,心柔軟調順。
能信佛功德,觀察於眾生,知從因緣起,則興慈念心:
如是苦眾生,我今應救脫。
為是眾生故,而行種種施,王位及珍寶,乃至像馬車,
頭目與手足,乃至身血肉,一切皆能捨,心得無憂悔。
求種種經書,其心無厭倦,善解其義趣,能隨世所行,
慚愧自莊嚴,修行轉堅固,供養無量佛,恭敬而尊重。
如是常修習,日夜無懈倦,善根轉明淨,如火煉真金。
菩薩住於此,淨修於十地,所作無障礙,具足不斷絕。
譬如大商主,為利諸商眾。問知道險易,安隱至大城。
菩薩住初地,應知亦如是,勇猛無障礙,到於第十地。
住此初地中,作大功德王,以法化眾生,慈心無損害。
統領閻浮地,化行靡不及,皆令住大捨,成就佛智慧。
欲求最勝道,捨己國王位,能於佛教中,勇猛勤修習,
則得百三昧,及見百諸佛,震動百世界,光照行亦爾,
化百土眾生,入於百法門,能知百劫事,示現於百身,
及現百菩薩,以為其眷屬;若自在願力,過是數無量。
我於地義中,略述其少分,若欲廣分別,億劫不能盡。
菩薩最勝道,利益諸群生,如是初地法,我今已說竟。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兩位好朋友一起來問事。 A:為何受無名的毀謗?且家人間諸多爭吵? B:為何皮膚病不會好?一直無姻緣? 我在安靜的觀察中,看到了一段故事。 那是在尼泊爾加德滿都附近,一座白色的小廟。 這個地區很貧瘠,農作物不豐富,居民們都不豐裕。 一旦風不調與雨不順時,農產欠收,大家常常有一頓、沒一頓的。 不富裕的
    有人問起「加持」。 人:什麼是加持? 我:簡單說,加持可以分成兩種。 不了義(入世解厄)的加持。 了義(出世解脫)的加持。 人:一般我們祈求工作順利、疾病痊癒的是「入世解厄」的加持,對嗎? 我:是。 人:那什麼是你提到的「出世解脫」的加持? 我:我的老師蓮生活佛盧勝彥金剛上師,在2023年2月於台北
    很少提及「超渡」。 那是因為「超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且,並不是單方面努力,就可以保證會有圓滿的結果。 相應之後,我練習的第一個法門是:替代。 第二個法門,就是:超渡。 當時超渡練習的第一位主尊是:阿彌陀佛。 對象,是我的親人。 我的父親,對於親人的早逝艮艮於懷。 為了讓父親能安心,也為了亡者能
    早就知道今年「雨少」。 在夏天,雨水少,生活很不便。 工業,就更是辛苦了。 記得在從事印刷電路板的那些年,每次碰到限水,就需要另外叫「水車」,以免影響產線需要,造成停線與損失。 我想到,那些在街頭巷尾生活的遊民朋友,一旦發生缺水,生活品質更將惡劣。 這一次,我會準備跟「清潔」有關的供品,做廣大的供養
    有一位同學,興沖沖的來找我。 他:我學了「與神對話」的法門。 我:喔! 他:這段時間,我已經跟很多佛菩薩、神明、天使,對話過了。 我:你們有哪些對話? 他:很多啊!有時心情不好,會安慰我;還帶我去看前世。 我笑了笑,說:喔,這麼厲害! 他興沖沖的說:有一次我跟朋友吵架,氣不過,我還請他們把對方的靈抓
    20230618 天氣之子 - 龍王菩薩 與 沐浴水 < 現場與線上課程 > 一周前,我去了一個地方。 我到的當天,氣象預報說:90%會下雨。 我一下車,烏雲密佈,空氣中濕度很高,可是沒有下雨。 辦完事,一上車,霹靂啪啦下起大雨。 到了目的地,雨就停了。 第二天,也是一樣。 第三天,也是一樣。 同
    有兩位好朋友一起來問事。 A:為何受無名的毀謗?且家人間諸多爭吵? B:為何皮膚病不會好?一直無姻緣? 我在安靜的觀察中,看到了一段故事。 那是在尼泊爾加德滿都附近,一座白色的小廟。 這個地區很貧瘠,農作物不豐富,居民們都不豐裕。 一旦風不調與雨不順時,農產欠收,大家常常有一頓、沒一頓的。 不富裕的
    有人問起「加持」。 人:什麼是加持? 我:簡單說,加持可以分成兩種。 不了義(入世解厄)的加持。 了義(出世解脫)的加持。 人:一般我們祈求工作順利、疾病痊癒的是「入世解厄」的加持,對嗎? 我:是。 人:那什麼是你提到的「出世解脫」的加持? 我:我的老師蓮生活佛盧勝彥金剛上師,在2023年2月於台北
    很少提及「超渡」。 那是因為「超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且,並不是單方面努力,就可以保證會有圓滿的結果。 相應之後,我練習的第一個法門是:替代。 第二個法門,就是:超渡。 當時超渡練習的第一位主尊是:阿彌陀佛。 對象,是我的親人。 我的父親,對於親人的早逝艮艮於懷。 為了讓父親能安心,也為了亡者能
    早就知道今年「雨少」。 在夏天,雨水少,生活很不便。 工業,就更是辛苦了。 記得在從事印刷電路板的那些年,每次碰到限水,就需要另外叫「水車」,以免影響產線需要,造成停線與損失。 我想到,那些在街頭巷尾生活的遊民朋友,一旦發生缺水,生活品質更將惡劣。 這一次,我會準備跟「清潔」有關的供品,做廣大的供養
    有一位同學,興沖沖的來找我。 他:我學了「與神對話」的法門。 我:喔! 他:這段時間,我已經跟很多佛菩薩、神明、天使,對話過了。 我:你們有哪些對話? 他:很多啊!有時心情不好,會安慰我;還帶我去看前世。 我笑了笑,說:喔,這麼厲害! 他興沖沖的說:有一次我跟朋友吵架,氣不過,我還請他們把對方的靈抓
    20230618 天氣之子 - 龍王菩薩 與 沐浴水 < 現場與線上課程 > 一周前,我去了一個地方。 我到的當天,氣象預報說:90%會下雨。 我一下車,烏雲密佈,空氣中濕度很高,可是沒有下雨。 辦完事,一上車,霹靂啪啦下起大雨。 到了目的地,雨就停了。 第二天,也是一樣。 第三天,也是一樣。 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囑託 虛空藏菩薩,假使有人能夠讀誦、思惟《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虛空藏菩薩要負責守護他們,讓他們得到利益、得到安樂。讀誦此經可以獲得各種功德利益,第一個利益是「一切財位令無損乏」,讓受持本經者不受財產的損失。佛陀知道眾生喜愛錢財,除了保護錢財不受損失,還包含未得到的錢財也可以得到。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沒有佛法的地方,眾生苦,愚痴,造業重,沒有覺悟的時候。菩薩慈悲,到沒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眾生,為眾生做佛法的增上緣,這個了不起!好像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發這樣的心。雖然看到眾生一個也度不了,但給他種下了種子,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一切大願裡面第一大願,就是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
    Thumbnail
    修行不外乎兩大綱領,修福、修慧。換句話說,我們就修這兩種,福慧圓滿,就成佛了。我們在這個世界要福慧圓滿,得修學三大阿僧祇劫,到西方世界沒幾天就圓滿了。為什麼圓滿?因為那裡的緣太好了,念念都能供養諸佛,念念都能聽佛說法,福慧同時成就,不可思議。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囑託 虛空藏菩薩,假使有人能夠讀誦、思惟《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虛空藏菩薩要負責守護他們,讓他們得到利益、得到安樂。讀誦此經可以獲得各種功德利益,第一個利益是「一切財位令無損乏」,讓受持本經者不受財產的損失。佛陀知道眾生喜愛錢財,除了保護錢財不受損失,還包含未得到的錢財也可以得到。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沒有佛法的地方,眾生苦,愚痴,造業重,沒有覺悟的時候。菩薩慈悲,到沒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眾生,為眾生做佛法的增上緣,這個了不起!好像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發這樣的心。雖然看到眾生一個也度不了,但給他種下了種子,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一切大願裡面第一大願,就是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
    Thumbnail
    修行不外乎兩大綱領,修福、修慧。換句話說,我們就修這兩種,福慧圓滿,就成佛了。我們在這個世界要福慧圓滿,得修學三大阿僧祇劫,到西方世界沒幾天就圓滿了。為什麼圓滿?因為那裡的緣太好了,念念都能供養諸佛,念念都能聽佛說法,福慧同時成就,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