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想像一下你現在是一間工廠的管理者,旗下兩條產品線,你分別找來兩條線的 IPQC,問他們過去一天生產狀況如何?其中 A 告訴你:「我們過去幾天產品做得還不錯,雖然有遇到一些狀況,但一切都在控制之中」什麼叫做還不錯?有哪些狀況?會不會影響產能?會的話影響多少?聽完後是不是一頭霧水… 另外 B 跟你說:「我們過去一周生產了 X 仟個產品,獲得了 Y 萬筆數據,中間發生了 Z 十筆 OOC 沒有 OOS,經過柏拉圖分析有找出 Top 5 issue ,目前都已經處理完畢並留下 SOP,製程能力指標 CPK 數值 1.66 以上,顯示製程能力穩定」相較之下,是不是有感覺 B 讓你晚上睡得比較安穩呢?
好的 IPQC 要懂得要求 B 以上,C 是有待觀察,D, E 是不可被接受的。不過一開始試量產數據差一點的說法短期內是可以被接受,必須隨著製程能力上升到 B 以上才叫做正常,當然能到 A 就是好了,代表試量產的時候,製程已經很穩定沒問題,安心投產吧。隨著經驗累積製程能力提升,CPK 還會持續上升,當 CPK 長期超過 2.0 以上,表示製程能力已經強到閉著眼睛都能拿滿分,就是時候考慮取消對這個數據的監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