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警察招䰟碑-深藏於蘇澳砲台山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警察招䰟碑-深藏於蘇澳砲台山的故事
蘇澳對你的印象而言是什麼呢?冷泉、海景或是近年流行的觀光工廠?
台灣是個充滿歷史薈萃之地,在蘇澳地區也有一段悠久而綿長的歷史,橫跨原住民族、漢人開墾、日人統治、國民政府遷台再到今日。有山有海的地理環境、多文化的相互衝突、結合,萌生出了今天所見的多樣風貌。
今天,就來與各位介紹一下,位於蘇澳砲台山,蘇澳金刀比羅社等古蹟旁的一處「警察招䰟碑」立碑(䰟即今日的魂),以及立碑背後,所深藏的故事。
這橢圓形立碑,上面的字早已隨歲月流逝而模糊不清,上面的字跡寫著「警察招䰟碑」,到底是為了什麼事件需要將警察的魂魄召回?且讓我娓娓道來。

Klesan戰爭

原來在日本人占領台灣後,自稱為「Klesan」的泰雅族南澳群原住民,由於日人進逼山林,以隘勇線和武力鎮壓,壓迫了Klesan人的生活環境,因此原住民以游擊等戰術抵抗。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日本在台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下令發起「Klesan戰爭」,試圖加強打擊前一場太魯閣戰爭(1914年五月)中逃至南澳的太魯閣族人,並且有效的將日軍勢力深入山林,清搜Klesan人的槍枝。前前後後十餘年的武力衝突與鎮壓下,原住民傷亡慘重,也造成日方警察約兩百多人喪命。想更瞭解此歷史事件可參考先前寫的文章:「田野趣聞:泰雅族人與水牛。漢人熟悉的平原,族人未知的前途」

警察招䰟碑

在蘇澳郡守倉谷勳,以及蘇澳郡役所警察課長菅野鶴龜的發起下,日人為了感念這些警察的犧牲,便興建此招魂碑。由蘇澳郡警察職員眾籌經費226日圓(當時日本貨幣法中,日圓的金本位一日圓為750毫克,也就是0.2錢黃金等價,撰稿之時約1500新台幣。226圓約為今日34萬新台幣。自行依據資料推算,若有其他見解歡迎留言補充),並有160名的壯丁團成員一同參與建造,將招魂碑立於蘇澳砲台山之上。
日日新報:蘇澳郡砲臺山上警察官吏招魂碑
在1927年(昭和2年)4月20日,舉行了警察官吏招魂碑揭幕(除幕式,じょまくしき)兼招魂祭,同日也是蘇澳金刀比羅社的鎮座式(鎮座祭,ちんざさい),儀式盛大而隆重。臺北州理蕃課長瀨野尾寧也有參與其中。
有些歷史廣為人知,有些歷史隱於田野間。日本來台曾統治的五十年間,留下了許多歷史故事。現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些人肯定其貢獻,亦有人談論其迫害。無論如何,歷史事件的詮釋角度之多樣,正是讀歷史的有趣之處。
下回將繼續延伸介紹蘇澳砲台山的景點,蘇澳金刀比羅神社,敬請期待。
參考文獻:
廖英杰(2012)。部落歷史、族群空間與國家權力-以泰雅族klesan(南澳)地域及週邊社群研究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
蘇澳砲臺山警察招䰟碑-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本次介紹了蘇澳砲台山警察招䰟碑的歷史軌跡,喜歡這類型介紹文章嗎?
👉想看更多有趣的歷史事件介紹嗎?
🤓看完今天的分享,有沒有覺得有趣呢?歡迎留言討論喔
如果喜歡這類文章,也歡迎按讚、分享,或是留言更多想看的內容喔❤
歷史湯 History Soup,希望成為你的知識雞湯
喜歡的話也請追蹤本粉專
歷史湯 History Soup,希望成為你的知識雞湯,我們下次見。
鑑往知來,分享各式歷史討論與小知識,歡迎多多交流~ 我想要說好歷史故事,讓大家為生活中曾經發生的事興起興趣 「原來,在我們生活周邊,有這麼有趣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還在想連假去哪玩嗎?來參考看看吧! 同「警察招䰟碑」,位於蘇澳砲台山,有個神社遺跡。雖不完整,卻靜靜的佇立於原地,近百年來,默默地目睹蘇澳港的人與景物變遷。這便是蘇澳金刀比羅社,也是今天所要介紹的主角。
1942年,隨著日軍擊破英屬馬來亞與緬甸,矛頭明顯指向南亞。有諸多殖民地於南亞的英國,與加入同盟國的中華民國需要密切的合作以遏止日軍。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英國、印度、中華民國三方的交流與協調因此展開。
民國中期到現在,史字又多了哪些有趣的的解釋,趕緊來看看吧
上一回我們提到了從右持中及從右執簡說兩種說法,時間發展上大約是清末至民國初年,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民國中期時,又有哪些有趣發展吧!
歡迎來到歷史湯History Soup。你有想過清末至民初的學者曾經為了「史」字提出多少種解釋嗎?在討論歷史之前,你是怎麼看待歷史的呢?歷史又是怎麼來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究竟各大中文專家與歷史學家是如何針對一個字做出無數討論的吧!
根據筆者記憶,本次趣文所描述對象應為南澳地區的泰雅族人。泰雅族人世代奉行「獵與織」,直至殖民的利刃,深入臺灣山林之間……
還在想連假去哪玩嗎?來參考看看吧! 同「警察招䰟碑」,位於蘇澳砲台山,有個神社遺跡。雖不完整,卻靜靜的佇立於原地,近百年來,默默地目睹蘇澳港的人與景物變遷。這便是蘇澳金刀比羅社,也是今天所要介紹的主角。
1942年,隨著日軍擊破英屬馬來亞與緬甸,矛頭明顯指向南亞。有諸多殖民地於南亞的英國,與加入同盟國的中華民國需要密切的合作以遏止日軍。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英國、印度、中華民國三方的交流與協調因此展開。
民國中期到現在,史字又多了哪些有趣的的解釋,趕緊來看看吧
上一回我們提到了從右持中及從右執簡說兩種說法,時間發展上大約是清末至民國初年,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民國中期時,又有哪些有趣發展吧!
歡迎來到歷史湯History Soup。你有想過清末至民初的學者曾經為了「史」字提出多少種解釋嗎?在討論歷史之前,你是怎麼看待歷史的呢?歷史又是怎麼來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究竟各大中文專家與歷史學家是如何針對一個字做出無數討論的吧!
根據筆者記憶,本次趣文所描述對象應為南澳地區的泰雅族人。泰雅族人世代奉行「獵與織」,直至殖民的利刃,深入臺灣山林之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年初的這趟瀨戶內之旅雖然看了很多火車,但我在出發之前給自己的題目是要去看看與「改變臺灣的戰爭」有關的地點。臺灣的日本時代始於日清之間的甲午戰爭,終於二次大戰日本投降後被同盟國接管,旅程的第一天我前往了下關參觀當年日清講和的地點,因此最後的行程便是來到迫使日本無條件交出臺灣的原爆之地:廣島平和記念公園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Thumbnail
日前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協會會長朱嘉煌率團前往沖繩參加六月二十二日《第十二回台湾出身戰歿者慰靈顯彰祭》和六月二十三日《沖繩戰79年慰靈之日》由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所主持的平和祈念慰靈日活動。 這是一場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台灣先人在歷史上,因地理與歷史緣故在沖繩琉球群島戰役的重要性紀念活動。
Thumbnail
充滿神秘色彩的廢墟島嶼, 記述著一群曾經被奴役的朝鮮人, 在二戰末期反抗暴政革命的過往。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二次大戰期間,日軍在南洋群島掠奪財寶後,埋藏於臺中太平頭汴坑的傳說。以及附近地名「福利社」的由來。
Thumbnail
  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為早日同化台灣人,在芝山巖惠濟宮後殿成立「芝山巖學堂」,被譽為「全台教育發祥地」。   第一批派任在此的教師共有六人,後被抗日志士殺害,成了日本政府推崇的教育偉人,而抗日志士當然就被日本政府說是「暴徒」,究竟誰正誰邪?那就是人人心中一把尺。
Thumbnail
今年農曆春節,我跟太太和朋友四個人到了高雄的六龜警備道的石藥師至鳴海路段,總共探訪石藥師、四日市、桑名、宮與鳴海分遣所,順道撿了鳴海山三角點。 日治時期的警備道源自於清代的隘勇線,一開始是為了保護漢人進入山林獲取資源時免於山地人的攻擊,日據時期實行隘勇線前進以圖獲取更多可以掌控的土地,隘勇線上
Thumbnail
二鯤鯓砲臺是臺南安平的古蹟之一,見證了臺灣從清帝國邊陲的小島轉變為衝突前線的歷史砲臺,以及日本統治後的變遷。本篇文章探討了牡丹社事件與二鯤鯓砲臺的興建背景、砲臺的建築特色、以及日本統治後的空間開放。
Thumbnail
恆春半島原本就有許多原住民狩獵、先民開墾的多樣化足跡;日軍侵伐的牡丹社事件,加上2021年台灣本土歷史鉅作【斯卡羅】影集的影響,讓這個充滿熱帶風情、原本默默無名、只在當地人口耳相傳的南國一隅步道,瞬間變成全台熱門的縱走路線!
Thumbnail
『浸水營古道』,又稱『三條崙古道』,百年前原本是原住民翻越大武山、交易物資的交通要道。 明清佔領台灣後,也陸續官兵、傳教士及日本等各代人民使用,所以整條步道留有許多人文遺址,包括「出水坡遺址」、「浸水營日警駐在所」等。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年初的這趟瀨戶內之旅雖然看了很多火車,但我在出發之前給自己的題目是要去看看與「改變臺灣的戰爭」有關的地點。臺灣的日本時代始於日清之間的甲午戰爭,終於二次大戰日本投降後被同盟國接管,旅程的第一天我前往了下關參觀當年日清講和的地點,因此最後的行程便是來到迫使日本無條件交出臺灣的原爆之地:廣島平和記念公園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Thumbnail
日前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協會會長朱嘉煌率團前往沖繩參加六月二十二日《第十二回台湾出身戰歿者慰靈顯彰祭》和六月二十三日《沖繩戰79年慰靈之日》由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所主持的平和祈念慰靈日活動。 這是一場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台灣先人在歷史上,因地理與歷史緣故在沖繩琉球群島戰役的重要性紀念活動。
Thumbnail
充滿神秘色彩的廢墟島嶼, 記述著一群曾經被奴役的朝鮮人, 在二戰末期反抗暴政革命的過往。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二次大戰期間,日軍在南洋群島掠奪財寶後,埋藏於臺中太平頭汴坑的傳說。以及附近地名「福利社」的由來。
Thumbnail
  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為早日同化台灣人,在芝山巖惠濟宮後殿成立「芝山巖學堂」,被譽為「全台教育發祥地」。   第一批派任在此的教師共有六人,後被抗日志士殺害,成了日本政府推崇的教育偉人,而抗日志士當然就被日本政府說是「暴徒」,究竟誰正誰邪?那就是人人心中一把尺。
Thumbnail
今年農曆春節,我跟太太和朋友四個人到了高雄的六龜警備道的石藥師至鳴海路段,總共探訪石藥師、四日市、桑名、宮與鳴海分遣所,順道撿了鳴海山三角點。 日治時期的警備道源自於清代的隘勇線,一開始是為了保護漢人進入山林獲取資源時免於山地人的攻擊,日據時期實行隘勇線前進以圖獲取更多可以掌控的土地,隘勇線上
Thumbnail
二鯤鯓砲臺是臺南安平的古蹟之一,見證了臺灣從清帝國邊陲的小島轉變為衝突前線的歷史砲臺,以及日本統治後的變遷。本篇文章探討了牡丹社事件與二鯤鯓砲臺的興建背景、砲臺的建築特色、以及日本統治後的空間開放。
Thumbnail
恆春半島原本就有許多原住民狩獵、先民開墾的多樣化足跡;日軍侵伐的牡丹社事件,加上2021年台灣本土歷史鉅作【斯卡羅】影集的影響,讓這個充滿熱帶風情、原本默默無名、只在當地人口耳相傳的南國一隅步道,瞬間變成全台熱門的縱走路線!
Thumbnail
『浸水營古道』,又稱『三條崙古道』,百年前原本是原住民翻越大武山、交易物資的交通要道。 明清佔領台灣後,也陸續官兵、傳教士及日本等各代人民使用,所以整條步道留有許多人文遺址,包括「出水坡遺址」、「浸水營日警駐在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