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趣聞:泰雅族人與水牛。漢人熟悉的平原,族人未知的前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日看到粉專「臺灣國定古蹟編纂研究小組(National Historic Monuments of Taiwan)」5/13日的貼文:日治時期從事水田耕作之泰雅族原住民舊照,筆者憶起往昔聽得的有趣田野傳聞:
田野趣聞:泰雅族人與水牛。漢人熟悉的平原,族人未知的前途

田野趣聞

根據筆者記憶,本次趣文所描述對象應為南澳地區的泰雅族人。泰雅族人世代奉行「獵與織」,直至殖民的利刃,深入臺灣山林之間……
最初下田稻作的泰雅族人,無法驅使水牛耕作,便尋求漢人協助。只見漢人對著水牛大喝一聲「幹恁娘!」水牛邁起了龐大身軀,拖動犁具向前行。泰雅族人不解漢人所做,卻也隨之仿效,水牛也成為泰雅族人於平地耕作中的一環。
趣聞描述,原來,泰雅族人最初不解漢人大罵水牛的意涵。以為「幹恁娘!」是一句漢人的咒語,只要大聲地對牛喊出神奇咒語,牛這種生物便會依照施咒者意願向前。
田野趣聞並無真實歷史紀錄或是考據,不過我們仍能將焦點關注在當時的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

清領時期,南澳的泰雅族人陸續受到撫番政策影響,部分族人納入漢人的統治與管理。《台北州理蕃誌》記載劉銘傳政策下,除武力鎮壓,也建立漢族教育,並以物資、學童教育等利益,試圖勸誘山上的泰雅族人們下山,融入漢人教育體系之中。
1895年臺灣納入日本帝國的殖民版圖。帝國不僅在平原、丘陵興殖勢力,也將銳利的目光,刺向山林間。長達百里的「隘勇線」,通電鐵絲網限制了南澳地區泰雅族人的補給,「五年理蕃計畫」中也數次向泰雅族人武力鎮壓,甚至施以砲擊。
帝國終將其手探入山林,重重圍堵與武力威逼下,族人依殖民政策遠離山林,移往未知的平原環境。
角板山蕃人ノ水田耕作,明信片圖
1945年帝國光輝消退,臺灣迎來國民政府統治。泰雅族人的移住政策仍繼續實行。直至1964年,南澳山區最後一個泰雅族家庭遷移至平地,南澳山地再無泰雅族人定居……
參考與推薦網站:
開放博物館 新翻閱.獵與織 泰雅族klesan群文物返鄉特展 ◆南澳觀點◆
參考文獻:
廖英杰(2012)。部落歷史、族群空間與國家權力-以泰雅族klesan(南澳)地域及週邊社群研究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
本文圖片來源為,臺灣國定古蹟編纂研究小組貼文,連結如下:
原圖應為:角板山蕃人ノ水田耕作,明信片圖
更多有趣歷史,都在歷史湯
如果喜歡這類文章,也歡迎按讚、分享,或是留言更多想看的內容喔❤
喜歡的話也請追蹤本粉專
歷史湯 History Soup,希望成為你的知識雞湯,我們下次見。
#歷史湯historysoup
#歷史
#歷史故事
#歷史筆記
#田野故事
#開放博物館
鑑往知來,分享各式歷史討論與小知識,歡迎多多交流~ 我想要說好歷史故事,讓大家為生活中曾經發生的事興起興趣 「原來,在我們生活周邊,有這麼有趣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穿越嘈雜的市集與人群,來到賈瑪清真寺最為壯觀的東門,踏上階梯並脫了鞋,映入眼簾的是碩大而莊嚴的清真寺,與外頭熙來攘往的市集相反,在這著神聖的宗教空間之中,感受得到肅穆氛圍,以及前來禮拜的穆斯林所散發的虔敬之心。
許多遊客初訪印度時,在機場前往德里市區途中,很容易發現有一個凱旋門般的建築在一條大道上,大部分人通常最先會聯想到的應該是巴黎的凱旋門,不過今天要來介紹的是印度的印度門(India Gate),全名為:全印度戰爭紀念碑,又因為印度門位在德里而被稱作德里門。
雖然提到印度,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印度教,但其實在印度的歷史上,也受到了不少伊斯蘭教的外力入侵,使得印度成為伊斯蘭教、印度教混雜的社會環境。今天就來介紹一下在伊斯蘭勢力進入印度時,所留下的精美建築,古達明納宣禮塔建築群吧。
佇立於亞穆納河畔,彷彿嶄露過往皇家威嚴的德里紅堡,自十七世紀建成至今,經歷英國人殖民、見證印度的獨立,至今依然屹立不搖。厚實的城牆透露出紅堡的驕傲,曾經作為蒙兀兒帝國皇宮的紅堡,更是由一代名君沙賈汗皇帝(Shah Jahan)所打造,絕對是來到印度旅遊必看古蹟之一! 1638 年 5 月 12 日,
想到印度,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是咖哩、瑜珈等等。不過你知道嗎,印度有個較少人知道的事實,那就是印度的時間使用GMT+5.5,也就是與台灣相差2.5小時,更是世界上少數時區不是整點的國家之一。
桃園神社以往做為宗教殖民建築重新啟用是重新回到殖民嗎(我的個人省思) 這個問題可能依據每個人的價值觀有不同的回答,我認為每一輩的人都會有不同的觀點,在這個標題之下,你又如何去看待這次事件呢?
穿越嘈雜的市集與人群,來到賈瑪清真寺最為壯觀的東門,踏上階梯並脫了鞋,映入眼簾的是碩大而莊嚴的清真寺,與外頭熙來攘往的市集相反,在這著神聖的宗教空間之中,感受得到肅穆氛圍,以及前來禮拜的穆斯林所散發的虔敬之心。
許多遊客初訪印度時,在機場前往德里市區途中,很容易發現有一個凱旋門般的建築在一條大道上,大部分人通常最先會聯想到的應該是巴黎的凱旋門,不過今天要來介紹的是印度的印度門(India Gate),全名為:全印度戰爭紀念碑,又因為印度門位在德里而被稱作德里門。
雖然提到印度,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印度教,但其實在印度的歷史上,也受到了不少伊斯蘭教的外力入侵,使得印度成為伊斯蘭教、印度教混雜的社會環境。今天就來介紹一下在伊斯蘭勢力進入印度時,所留下的精美建築,古達明納宣禮塔建築群吧。
佇立於亞穆納河畔,彷彿嶄露過往皇家威嚴的德里紅堡,自十七世紀建成至今,經歷英國人殖民、見證印度的獨立,至今依然屹立不搖。厚實的城牆透露出紅堡的驕傲,曾經作為蒙兀兒帝國皇宮的紅堡,更是由一代名君沙賈汗皇帝(Shah Jahan)所打造,絕對是來到印度旅遊必看古蹟之一! 1638 年 5 月 12 日,
想到印度,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是咖哩、瑜珈等等。不過你知道嗎,印度有個較少人知道的事實,那就是印度的時間使用GMT+5.5,也就是與台灣相差2.5小時,更是世界上少數時區不是整點的國家之一。
桃園神社以往做為宗教殖民建築重新啟用是重新回到殖民嗎(我的個人省思) 這個問題可能依據每個人的價值觀有不同的回答,我認為每一輩的人都會有不同的觀點,在這個標題之下,你又如何去看待這次事件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漢人移民到台灣後,難免和當地原住民起一些衝突。 其中比較嚴重的,就是彼此的殺戮。 在太平區,有座一江橋,這座橋曾經被洪水沖毀,後來又重建。 過了一江橋,右轉,就是光興路。再往前走,就會經過車籠埔。 在車籠埔,發生過一件事。 時間大約在清朝時。
Thumbnail
以在威權時期因為書信結合的異國婚姻為核心,延伸至北部泰雅族的歷史,與他們在白色恐怖所面臨的困境,儘管是外來者的視角,卻因為語言的接近性,或許更觸及了台灣研究所缺乏的核心內容。
Thumbnail
當中部平埔族土地,逐步被漢人搶奪後,平埔族就無地可耕種,陷入困境。 這時解決的方法,就是移民。 第一次,中部平埔族大移民,發生在嘉慶九年(西元1804年)。 這次大移民,是中部5個平埔族聯合移民,有一千多人。由巴宰族阿里史社(住在潭子一帶)領袖潘賢文帶領,攜帶很多武器(鳥銃), 翻越中央山脈。
Thumbnail
拍瀑拉族,也稱巴布拉族,中部5個平埔族之一。 居住在今臺中市大肚區、大甲區、沙鹿區、龍井區、梧棲區、和清水區.這一帶的海岸平原. 有4個社:牛罵社(清水)、沙轆社(沙鹿)、水裡社(龍井)、大肚社(分北、中、南三社). 拍瀑拉社的重要大事.有下面幾件: (1)成立大肚王國.
Thumbnail
荷蘭人、鄭成功到台灣時,台灣高山上有原住民,平地上也有原住民,這些住在平地的原住民就是平埔族。 平埔族一般分成10個族,其中5個平埔族住在中部地區,就是道卡斯族(斗葛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羅亞族、阿立昆族)。 其他5個族中,最有名的就是住在台南一帶的西拉雅族。
Thumbnail
【他們到底去了哪裡呢?】 當想到「平埔族」時你會想到什麼?你會想到他們的服裝,他們的臉,他們的歌嗎?你模糊地想到「他們被漢化了,他們消失了。」關於平埔族的歷史,可能會想到歷史課本上有一張小小的圖片,那是西拉雅族用「新港文」書寫的地契,地契上的地名早就變成古地名。
Thumbnail
珍珠社區稻草手工藝頗有名氣,可是這項傳統藝術是平埔族的傳統,還是漢人的創意?在這個地方,族群已經融合的嚴絲合縫,很難分出彼此。但是,用稻草編織的面具,倒是透露出一點平埔族的消息,因為這樣的臉譜,不是漢族傳統的模樣,比較像是噶瑪蘭人對祖先的記憶。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阿塱壹古道】,屬於【琅嶠卑南古道】其中的一小段,介於臺東縣達仁鄉南田村與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之間。東臨太平洋,更是環臺灣島海岸線唯一未通車的路段。 這裡有獨特的礫石灘景觀和豐富的生態,也是臺灣僅存的高自然度海岸帶。
Thumbnail
臺灣人,是指在臺灣由多個移民族群與原住民族群所構成的族群,首先是最先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接著於17世紀左右遷徙的漢族的閩南與客家移民、最後於1945年以後遷徙的外省移民,另外還有在往後不同年代的新住民。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漢人移民到台灣後,難免和當地原住民起一些衝突。 其中比較嚴重的,就是彼此的殺戮。 在太平區,有座一江橋,這座橋曾經被洪水沖毀,後來又重建。 過了一江橋,右轉,就是光興路。再往前走,就會經過車籠埔。 在車籠埔,發生過一件事。 時間大約在清朝時。
Thumbnail
以在威權時期因為書信結合的異國婚姻為核心,延伸至北部泰雅族的歷史,與他們在白色恐怖所面臨的困境,儘管是外來者的視角,卻因為語言的接近性,或許更觸及了台灣研究所缺乏的核心內容。
Thumbnail
當中部平埔族土地,逐步被漢人搶奪後,平埔族就無地可耕種,陷入困境。 這時解決的方法,就是移民。 第一次,中部平埔族大移民,發生在嘉慶九年(西元1804年)。 這次大移民,是中部5個平埔族聯合移民,有一千多人。由巴宰族阿里史社(住在潭子一帶)領袖潘賢文帶領,攜帶很多武器(鳥銃), 翻越中央山脈。
Thumbnail
拍瀑拉族,也稱巴布拉族,中部5個平埔族之一。 居住在今臺中市大肚區、大甲區、沙鹿區、龍井區、梧棲區、和清水區.這一帶的海岸平原. 有4個社:牛罵社(清水)、沙轆社(沙鹿)、水裡社(龍井)、大肚社(分北、中、南三社). 拍瀑拉社的重要大事.有下面幾件: (1)成立大肚王國.
Thumbnail
荷蘭人、鄭成功到台灣時,台灣高山上有原住民,平地上也有原住民,這些住在平地的原住民就是平埔族。 平埔族一般分成10個族,其中5個平埔族住在中部地區,就是道卡斯族(斗葛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羅亞族、阿立昆族)。 其他5個族中,最有名的就是住在台南一帶的西拉雅族。
Thumbnail
【他們到底去了哪裡呢?】 當想到「平埔族」時你會想到什麼?你會想到他們的服裝,他們的臉,他們的歌嗎?你模糊地想到「他們被漢化了,他們消失了。」關於平埔族的歷史,可能會想到歷史課本上有一張小小的圖片,那是西拉雅族用「新港文」書寫的地契,地契上的地名早就變成古地名。
Thumbnail
珍珠社區稻草手工藝頗有名氣,可是這項傳統藝術是平埔族的傳統,還是漢人的創意?在這個地方,族群已經融合的嚴絲合縫,很難分出彼此。但是,用稻草編織的面具,倒是透露出一點平埔族的消息,因為這樣的臉譜,不是漢族傳統的模樣,比較像是噶瑪蘭人對祖先的記憶。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阿塱壹古道】,屬於【琅嶠卑南古道】其中的一小段,介於臺東縣達仁鄉南田村與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之間。東臨太平洋,更是環臺灣島海岸線唯一未通車的路段。 這裡有獨特的礫石灘景觀和豐富的生態,也是臺灣僅存的高自然度海岸帶。
Thumbnail
臺灣人,是指在臺灣由多個移民族群與原住民族群所構成的族群,首先是最先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接著於17世紀左右遷徙的漢族的閩南與客家移民、最後於1945年以後遷徙的外省移民,另外還有在往後不同年代的新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