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趣聞:泰雅族人與水牛。漢人熟悉的平原,族人未知的前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近日看到粉專「臺灣國定古蹟編纂研究小組(National Historic Monuments of Taiwan)」5/13日的貼文:日治時期從事水田耕作之泰雅族原住民舊照,筆者憶起往昔聽得的有趣田野傳聞:

raw-image


田野趣聞

根據筆者記憶,本次趣文所描述對象應為南澳地區的泰雅族人。泰雅族人世代奉行「獵與織」,直至殖民的利刃,深入臺灣山林之間……

最初下田稻作的泰雅族人,無法驅使水牛耕作,便尋求漢人協助。只見漢人對著水牛大喝一聲「幹恁娘!」水牛邁起了龐大身軀,拖動犁具向前行。泰雅族人不解漢人所做,卻也隨之仿效,水牛也成為泰雅族人於平地耕作中的一環。

趣聞描述,原來,泰雅族人最初不解漢人大罵水牛的意涵。以為「幹恁娘!」是一句漢人的咒語,只要大聲地對牛喊出神奇咒語,牛這種生物便會依照施咒者意願向前。

田野趣聞並無真實歷史紀錄或是考據,不過我們仍能將焦點關注在當時的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

清領時期,南澳的泰雅族人陸續受到撫番政策影響,部分族人納入漢人的統治與管理。《台北州理蕃誌》記載劉銘傳政策下,除武力鎮壓,也建立漢族教育,並以物資、學童教育等利益,試圖勸誘山上的泰雅族人們下山,融入漢人教育體系之中。

1895年臺灣納入日本帝國的殖民版圖。帝國不僅在平原、丘陵興殖勢力,也將銳利的目光,刺向山林間。長達百里的「隘勇線」,通電鐵絲網限制了南澳地區泰雅族人的補給,「五年理蕃計畫」中也數次向泰雅族人武力鎮壓,甚至施以砲擊。

帝國終將其手探入山林,重重圍堵與武力威逼下,族人依殖民政策遠離山林,移往未知的平原環境。

raw-image

1945年帝國光輝消退,臺灣迎來國民政府統治。泰雅族人的移住政策仍繼續實行。直至1964年,南澳山區最後一個泰雅族家庭遷移至平地,南澳山地再無泰雅族人定居……


參考與推薦網站:

開放博物館 新翻閱.獵與織 泰雅族klesan群文物返鄉特展 ◆南澳觀點◆

https://openmuseum.tw/....../3e28dd71bb727f1537058f258......

參考文獻:

廖英杰(2012)。部落歷史、族群空間與國家權力-以泰雅族klesan(南澳)地域及週邊社群研究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

本文圖片來源為,臺灣國定古蹟編纂研究小組貼文,連結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627445579416835&set=a.627446312750095

原圖應為:角板山蕃人ノ水田耕作,明信片圖

https://openmuseum.tw/....../b01d305e3eb3677c74961f4fc......


raw-image

如果喜歡這類文章,也歡迎按讚、分享,或是留言更多想看的內容喔❤

喜歡的話也請追蹤本粉專

歷史湯 History Soup,希望成為你的知識雞湯,我們下次見。


#歷史湯historysoup

#歷史

#歷史故事

#歷史筆記

#田野故事

#開放博物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歷史湯History Soup 的沙龍
8會員
22內容數
鑑往知來,分享各式歷史討論與小知識,歡迎多多交流~ 我想要說好歷史故事,讓大家為生活中曾經發生的事興起興趣 「原來,在我們生活周邊,有這麼有趣的事!」
2025/03/14
現今的山口縣,也就是幕末的長州藩是出了名的喜愛吃河豚。然而古時河豚竟然是「禁物」! 吃或不吃?一窺長州藩武士挑戰禁忌之味,由一餐河豚料理延伸出來的歷史小短篇~
Thumbnail
2025/03/14
現今的山口縣,也就是幕末的長州藩是出了名的喜愛吃河豚。然而古時河豚竟然是「禁物」! 吃或不吃?一窺長州藩武士挑戰禁忌之味,由一餐河豚料理延伸出來的歷史小短篇~
Thumbnail
2024/01/21
說到宮本武蔵,大多數人總會第一時間聯想到與「佐佐木小次郎」的巖流島決戰。從早期的歷史小說到近年遊戲、影視、動漫作品渲染之下,大家都對於這位傳奇劍豪有著不同的想像與詮釋,也增添不少宮本武蔵的傳奇色彩。 本次出遊正好在熊本,武蔵晚年生活也生活於熊本,也因此有不少機會能在熊本一窺武蔵相關史蹟。
Thumbnail
2024/01/21
說到宮本武蔵,大多數人總會第一時間聯想到與「佐佐木小次郎」的巖流島決戰。從早期的歷史小說到近年遊戲、影視、動漫作品渲染之下,大家都對於這位傳奇劍豪有著不同的想像與詮釋,也增添不少宮本武蔵的傳奇色彩。 本次出遊正好在熊本,武蔵晚年生活也生活於熊本,也因此有不少機會能在熊本一窺武蔵相關史蹟。
Thumbnail
2023/12/24
說到日本殖民時期臺北的動物園,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圓山的動物園,知曉臺北苗圃的動物園一事,便稍微找了些資料。雖然尚未從當時總督府官方文獻中找到設置動物園於苗圃的資料,卻也在明信片、臺灣日日新報以及臺大舊照片資料庫中能夠找到相關的文字記載與圖像。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2023/12/24
說到日本殖民時期臺北的動物園,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圓山的動物園,知曉臺北苗圃的動物園一事,便稍微找了些資料。雖然尚未從當時總督府官方文獻中找到設置動物園於苗圃的資料,卻也在明信片、臺灣日日新報以及臺大舊照片資料庫中能夠找到相關的文字記載與圖像。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根據筆者記憶,本次趣文所描述對象應為南澳地區的泰雅族人。泰雅族人世代奉行「獵與織」,直至殖民的利刃,深入臺灣山林之間……
Thumbnail
根據筆者記憶,本次趣文所描述對象應為南澳地區的泰雅族人。泰雅族人世代奉行「獵與織」,直至殖民的利刃,深入臺灣山林之間……
Thumbnail
「去把要賣出去的米,裝入麻袋,送到港邊的舢舨,隨米和舢舨到東港,為社裡賣個好價錢」,力力社頭人,幾乎每天都要這樣交代負責買賣的交易員。 力力社自荷蘭人推行種稻,發現可以一年三穫。部落裡吃不完,將餘米外賣,換取鐵器、農具布匹、鹽等。
Thumbnail
「去把要賣出去的米,裝入麻袋,送到港邊的舢舨,隨米和舢舨到東港,為社裡賣個好價錢」,力力社頭人,幾乎每天都要這樣交代負責買賣的交易員。 力力社自荷蘭人推行種稻,發現可以一年三穫。部落裡吃不完,將餘米外賣,換取鐵器、農具布匹、鹽等。
Thumbnail
明末年間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逼的崇禎皇帝上吊自殺。隨後吳三桂引清兵入關,逐退李自成。但北京自此不再屬於漢族當王,而是滿清韃子當皇帝。 清軍開始南下,在楊州屠城七日,消息讓整個廣東人感到顫抖。而天也跟著變了,春天山上凍雪不融,導致無法春耕。失去夏季收穫機會;清明之後勉強插秧,到了大暑,卻有多個颱風來襲
Thumbnail
明末年間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逼的崇禎皇帝上吊自殺。隨後吳三桂引清兵入關,逐退李自成。但北京自此不再屬於漢族當王,而是滿清韃子當皇帝。 清軍開始南下,在楊州屠城七日,消息讓整個廣東人感到顫抖。而天也跟著變了,春天山上凍雪不融,導致無法春耕。失去夏季收穫機會;清明之後勉強插秧,到了大暑,卻有多個颱風來襲
Thumbnail
明清文人用漢字為台灣原住民留下寶貴的記錄,不應被隨意解讀或全盤否定,只是他們當年在文化差異下的思考盲點、誤解、誤讀、想當然爾,曾被台灣社會無條件信任太久,是該好好思考與討論的時候了!
Thumbnail
明清文人用漢字為台灣原住民留下寶貴的記錄,不應被隨意解讀或全盤否定,只是他們當年在文化差異下的思考盲點、誤解、誤讀、想當然爾,曾被台灣社會無條件信任太久,是該好好思考與討論的時候了!
Thumbnail
西元1697年的台灣人,是什麼? 是甚麼樣子? 郁永河說,台灣人是一種生活安逸之後,就想要作亂的民族。常常會有人聚眾就自稱王侯,幾乎是年年有來。即使很容易就被討平,仍是前仆後繼。 其實台灣人,大多都是來自泉州漳州,這五十年來,也算是常見兵戈。
Thumbnail
西元1697年的台灣人,是什麼? 是甚麼樣子? 郁永河說,台灣人是一種生活安逸之後,就想要作亂的民族。常常會有人聚眾就自稱王侯,幾乎是年年有來。即使很容易就被討平,仍是前仆後繼。 其實台灣人,大多都是來自泉州漳州,這五十年來,也算是常見兵戈。
Thumbnail
#泰雅族# 是台灣原住民中最擅長織布的一族。 生活方式:狩獵、禦侮為勇士所負責;織布、編衣與家務,則是泰雅族婦女的重要工作。 #苧麻# 由婦女親自栽植,約三個月可採收。要織出一塊布得從種苧麻開始,經過剝皮取得纖維、捻線、曬乾、漂白、染色……等繁複的過程,才能得到織布的線材。線材整經上織布機織成布後.
Thumbnail
#泰雅族# 是台灣原住民中最擅長織布的一族。 生活方式:狩獵、禦侮為勇士所負責;織布、編衣與家務,則是泰雅族婦女的重要工作。 #苧麻# 由婦女親自栽植,約三個月可採收。要織出一塊布得從種苧麻開始,經過剝皮取得纖維、捻線、曬乾、漂白、染色……等繁複的過程,才能得到織布的線材。線材整經上織布機織成布後.
Thumbnail
從台灣出發 日軍西鄉司令與降服的原住民圖 倫敦畫報插圖/1890年 「開山撫番」—清帝國與臺灣原住民族 國立故宮博物院 展出2022.8 原住民文化不英是菁英知識型的,而是大自然中生活習俗、部落生態、生存技巧的經驗累積。
Thumbnail
從台灣出發 日軍西鄉司令與降服的原住民圖 倫敦畫報插圖/1890年 「開山撫番」—清帝國與臺灣原住民族 國立故宮博物院 展出2022.8 原住民文化不英是菁英知識型的,而是大自然中生活習俗、部落生態、生存技巧的經驗累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