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與交易】:確認手中地圖正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我第一次看【與成功有約】這本書的時候是大學
(不能說我畢業幾年了,這樣透露我的年齡)

裡面有個小主題裡提到了【確認手中地圖正確】的觀念
我們的生活常常充斥著很多的方法和技巧
但大家有沒有發覺,一件事學了10種方法,其實會用的可能只有1-2種
正如,我們今天要從台中到台北,
可以搭高鐵、搭火車、開車、騎摩托車、走路、跑步、騎腳踏車、游泳等等
(隨意發想都能找到一堆方法呢)
但正常狀況下,你真的會走路去或游泳去嗎?
重要的是,先確認今日的行程是要從高雄到台北吧
假設選了其中較快的方式,搭高鐵去,
那也再確沒走錯月台吧,北上走成南下(我真的發生過)
只要一走錯那花的時間不就比搭火車或開車還久?
交易也是一樣的,還記得我們一直分享的嗎
「極簡化」、「順勢而為」
說著說著,交易又跟人生是一樣的
我們一起一起實現極簡交易。
期待大家一起參與極簡交易
成為我們的夥伴,一起獲利滿滿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32內容數
交易不只是個技能,更是個好玩的技能。他不是一門學科,是一場遊戲規則。與人生雷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外匯研究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家常說,不要合夥創業;道理一樣,也不要合資買房⚠️ 或應該清楚要用什麼方法保護自己的權益,也就是「控管風險」 若不懂得控管風險的方法,那寧可不要作交易才是
A是穩健型的投資人,習慣交易穩定配息型的標的 B是激進型的投資人,喜歡交易成長型的標的或是參與創業相關標的 在某一段時間,B大量的購買科技股,投報率約20% 此時A的投報率只有15%,這時A的心裡想,我怎麼總是落後呢?
交易好像也能參考80/20法則,控制好自己的手和手數 與人生相同,我們的時間要花在重要的事情上,事半功倍
千萬別這樣對待自己的交易和人生 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圈的事 比如一次學習5種以上的指標,試圖拼湊成1種? 或是每天的時間處理10個交易商品是游刃有餘,但我們卻要求自己要處理30個? 我們一起一起實現極簡交易。
大膽的投資人也許最後都將變得膽小,因為如果他們一直都很大膽,或許根本無法存活到那一天。
【每隔一段時間,總有人會在一個罕見或不確定的結果下注,結果看起來像個天才一樣賭對了。但是我們應該要認清楚,這種情況會發生是因為運氣和勇氣,而不是技巧。】
⚠️人家常說,不要合夥創業;道理一樣,也不要合資買房⚠️ 或應該清楚要用什麼方法保護自己的權益,也就是「控管風險」 若不懂得控管風險的方法,那寧可不要作交易才是
A是穩健型的投資人,習慣交易穩定配息型的標的 B是激進型的投資人,喜歡交易成長型的標的或是參與創業相關標的 在某一段時間,B大量的購買科技股,投報率約20% 此時A的投報率只有15%,這時A的心裡想,我怎麼總是落後呢?
交易好像也能參考80/20法則,控制好自己的手和手數 與人生相同,我們的時間要花在重要的事情上,事半功倍
千萬別這樣對待自己的交易和人生 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圈的事 比如一次學習5種以上的指標,試圖拼湊成1種? 或是每天的時間處理10個交易商品是游刃有餘,但我們卻要求自己要處理30個? 我們一起一起實現極簡交易。
大膽的投資人也許最後都將變得膽小,因為如果他們一直都很大膽,或許根本無法存活到那一天。
【每隔一段時間,總有人會在一個罕見或不確定的結果下注,結果看起來像個天才一樣賭對了。但是我們應該要認清楚,這種情況會發生是因為運氣和勇氣,而不是技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1.選擇提早準備路程 2.選擇公車代替捷運 在台北市移動,幾乎都選擇捷運,再走路到達目的地。
Thumbnail
前言 不知道大家在搭大眾運輸時,更偏好哪一種選擇呢? 繞路但可以一班車抵達,還是直線前進但中間需要換車呢? 假如今天把「目的地」換成我們設定的「目標」,你會選擇前者還是後者呢?
Thumbnail
印象很深刻,曾經在地理課本上看過形容台東是「陸上孤島」,即使是此時此刻,要從台北搭台鐵回到台東老家,自強3000也要經歷四到五小時的車程。
Thumbnail
在沒有Google地圖的年代,每次我都看到我爸媽拿著自己準備的旅行攻略和一大張地圖,只為了給我們一次難忘的旅程;從此,我不知道為什麼也開始當起大家的導遊,從找景點、規劃路線、交通時間到成本控管,還以為自己是導遊勒~
如果你清楚自己要去哪裡,那麼到達目的地就簡單多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選擇和決定。有時候,一大堆事情擺在面前,讓人不知所措,但其實只要我們確定了自己的方向,每一步都會變得明朗許多。 就像是出門前先查好地圖,知道哪條路最快,哪條路最省油,你自然能輕鬆抵達目的地,不會浪費時間兜圈子。
01/26/2021 信手拈來 坐在高鐵站的大廳中,尚有三十分鐘的時間。 我總是習慣早到,除了避免突發狀況外,還可以優雅的上車。 而且,我總是拿出行程表,再仔細的看一下。 然後在腦海中複習整個流程。 是好事,利用簡短的國旅,複習著帶團的技巧。 雖從未想過要帶國旅, 但這就是天命。
02/08/2011 花園夜市(2011/01/29/18:00) 火車站前的公車站,有著北站和南站,有著同樣的公車路線站牌。 一直到回台北,我都沒搞懂這兩個站牌究竟是怎麼回事。 不過,有什麼關係,坐公車是自助旅行的第一課。 我想就這樣,我們開始了一個自助旅行的課程。   出了火車站,
Thumbnail
旅遊是為了離開自己生活的周遭,到一個自己完全不熟悉之處。現在有導航APP在手,想去哪裡都是可以先自行先了解路線的。就算到了當地才尋路,也只是要多花一點時間。即使是坐火車慢慢的前行,欣賞沿途的風景。看似普通的稻田與夕陽,卻因為限定在當下這個時刻而變得十分難得。有人會說,既然在之後都會忘記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騎乘自行車到臺中的心得,透過這次的體驗過程瞭解到自己的問題與弱項,並思考如何調整,才能夠持續進步與前行。同時透過騎行活動與人生經驗提出在工作與學習上的思考。
自從辦了TPASS之後,我就嘗試的改變原先生活的方式,出門就搭輕軌、捷運、公車或台鐵,沒有公共運輸的地方,就租騎腳踏車,突然覺得在高雄的生活方式,與台北越來越像,不管使用任何一種交通工具,總是要走很長很遠的路,一個城市的發展,最終是想走向減碳環保的模式,但是這樣子的生活方式,需要消耗非常多的時間在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1.選擇提早準備路程 2.選擇公車代替捷運 在台北市移動,幾乎都選擇捷運,再走路到達目的地。
Thumbnail
前言 不知道大家在搭大眾運輸時,更偏好哪一種選擇呢? 繞路但可以一班車抵達,還是直線前進但中間需要換車呢? 假如今天把「目的地」換成我們設定的「目標」,你會選擇前者還是後者呢?
Thumbnail
印象很深刻,曾經在地理課本上看過形容台東是「陸上孤島」,即使是此時此刻,要從台北搭台鐵回到台東老家,自強3000也要經歷四到五小時的車程。
Thumbnail
在沒有Google地圖的年代,每次我都看到我爸媽拿著自己準備的旅行攻略和一大張地圖,只為了給我們一次難忘的旅程;從此,我不知道為什麼也開始當起大家的導遊,從找景點、規劃路線、交通時間到成本控管,還以為自己是導遊勒~
如果你清楚自己要去哪裡,那麼到達目的地就簡單多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選擇和決定。有時候,一大堆事情擺在面前,讓人不知所措,但其實只要我們確定了自己的方向,每一步都會變得明朗許多。 就像是出門前先查好地圖,知道哪條路最快,哪條路最省油,你自然能輕鬆抵達目的地,不會浪費時間兜圈子。
01/26/2021 信手拈來 坐在高鐵站的大廳中,尚有三十分鐘的時間。 我總是習慣早到,除了避免突發狀況外,還可以優雅的上車。 而且,我總是拿出行程表,再仔細的看一下。 然後在腦海中複習整個流程。 是好事,利用簡短的國旅,複習著帶團的技巧。 雖從未想過要帶國旅, 但這就是天命。
02/08/2011 花園夜市(2011/01/29/18:00) 火車站前的公車站,有著北站和南站,有著同樣的公車路線站牌。 一直到回台北,我都沒搞懂這兩個站牌究竟是怎麼回事。 不過,有什麼關係,坐公車是自助旅行的第一課。 我想就這樣,我們開始了一個自助旅行的課程。   出了火車站,
Thumbnail
旅遊是為了離開自己生活的周遭,到一個自己完全不熟悉之處。現在有導航APP在手,想去哪裡都是可以先自行先了解路線的。就算到了當地才尋路,也只是要多花一點時間。即使是坐火車慢慢的前行,欣賞沿途的風景。看似普通的稻田與夕陽,卻因為限定在當下這個時刻而變得十分難得。有人會說,既然在之後都會忘記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騎乘自行車到臺中的心得,透過這次的體驗過程瞭解到自己的問題與弱項,並思考如何調整,才能夠持續進步與前行。同時透過騎行活動與人生經驗提出在工作與學習上的思考。
自從辦了TPASS之後,我就嘗試的改變原先生活的方式,出門就搭輕軌、捷運、公車或台鐵,沒有公共運輸的地方,就租騎腳踏車,突然覺得在高雄的生活方式,與台北越來越像,不管使用任何一種交通工具,總是要走很長很遠的路,一個城市的發展,最終是想走向減碳環保的模式,但是這樣子的生活方式,需要消耗非常多的時間在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