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的尾聲,象徵著交流電在這場「電流戰爭」勝出的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上,愛迪生與威斯汀豪斯圍繞著「牆」展開一場對話。
圍牆只有個問題:一邊的人設計了它,一邊的人搭建了它;
一個人付了錢,另一個人卻得到漂亮的免費圍牆。
《電流大戰》是2019年上映的歷史傳記型電影,對愛迪生和特斯拉這兩位發明家的八卦略知一二的人,都能直覺猜測這是一部講述直流電與交流電的巔峰對決。
然而,劇情主軸是以西屋電氣的老闆威斯汀豪斯(George Westinghouse),以及愛迪生和背後金主摩根(J. P. Morgan)為中心,互別苗頭的商場殊死戰。因此電影中除了還原1880年代~1890初期的實業發明外,也讓我們得以從科學家的天馬行空幻想中別開目光,凝視每一項改變世界的重大發明背後,那股持續推動的金流之力。
回到本文開頭,愛迪生與威斯汀豪斯在那場交鋒中所使用的密語——圍牆,究竟指的是什麼呢?
當愛迪生拋出尖銳刻薄的詰問時,威斯汀豪斯只淡淡表示,他一直有個問題想請教對方。不是愛迪生引以為豪的燈泡的原理,而是當他率領團隊測試出可持續發光13個小時的燈泡時,那一瞬間他的心情是如何?
這一刻,不再是爭鋒相對的企業家,也不是爭得你死我活的商場勁敵,而是發明家與發明家之間的輕聲叩問。煙硝散去,壁壘的磚瓦終於鬆動了。
直到這一刻,威斯汀豪斯才回應愛迪生的問題:
我認為解決之道是平分圍牆的費用,
或是根本不蓋圍牆,院子就會變成兩倍大。
那麼,「圍牆」是什麼呢?
對愛迪生來說,是他測試無數個材料後終於製造出的完美燈泡,是等待著他吸引世人目光的無數個創意點子;也可以說,是他用以標榜自我(獨一無二的發明家)的身分界線。可是對威斯汀豪斯來說,他著眼的不是圍牆這個物件本身,而是圍牆所立基的空間,以及圍牆對於生活其中的人的意義。
就像電影中不斷穿插威斯汀豪斯的從軍片段。雷明頓生產的槍很優秀,卻無法解決火藥潮濕無法射擊的問題。愛迪生的燈泡固然優異,然而搭配的直流電輸電系統卻因為成本過高,沒有辦法讓家家戶戶都能在夜間照明,也無助於推廣電力來促成未來的大型建設。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在這部電影裡,並沒有多加著墨特斯拉的原因。特斯拉同樣是天才發明家的代表人物,他的自傲與理想特質,很大程度是與愛迪生重疊的,甚至愛迪生還能藉由愛妻離世、發明留聲機和放映機與孩子緬懷亡妻,等等的家庭親情描寫,側寫其人情味的一面,形象更較特斯拉豐富且飽滿。
至於威斯汀豪斯,看似是愛迪生的對立面,卻又遠超過企業家或投資金主。他經營西屋電氣,與富蘭克林.波普合夥打造交流電系統,而後聯手特斯拉,給予其豐厚的權利金。
威斯汀豪斯不是如愛迪生和特斯拉的天縱英才,論投資財富也不如摩根雄厚,最終卻成為電流大戰的贏家。箇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我透過電影強烈感受到的,是他始終秉持一套信念,那就是「讓世界變得比原先更好」,這股信念賦予他貫徹務實的經營原則。
也正是基於務實,威斯汀豪斯不會糾結圍牆的歸屬權、誰又是最先築牆的人,就像他登場時最初的構思——他要打造可連接起愛迪生的燈泡和交流電的系統,不需要成為獨一無二,只需要成為能串聯起優秀巧思的實業家,才能打通一道道高聳而封閉的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