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應該是很多人小時候崇拜的偶像(至少我這個世代),不少學生應該都曾有嚮往成為像他一樣的科學家,直到長大認清現實後。
近現代科學家大概沒有人可以像愛因斯坦一樣享有如此巨星般的地位,圍繞他的神話迷思傳說更是多不盛舉。尤其是愛因斯坦與愛迪生有關”知識”的對立看法(現在想想這兩人的交鋒可能也是當年都市傳說)應該是很多理工學生很有感的,聲音的速度可以用查的就知道,幹嘛背呢。
我從小到大看了不少愛因斯坦的偉人傳記與花邊故事,對他一直相當崇敬,雖然後來有翻案他的許多學術成就可能來自於第一任老婆的功勞,跟其他歷史男性偉人一樣都有渣男不顧家的行徑,但仍不改對他的尊敬,除了他巨大科學成就,還有就是他的社會主義立場,我還買過一本精裝本是愛因斯坦談論社會主義與國際主義的文獻。他鮮明的政治立場,使得他反對猶太復國主義,也婉拒了擔任以色列總統,也反對當時美國的麥卡錫主義。雖然他也有種族主義傾向,曾私下抱怨亞洲人OOXX….
如果他夠媚俗一點,他其實可以迎合當時媒體對他美化宣傳風潮,但他總是逆著風站出來講些不合時宜的話。
就愛因斯坦生平而言,科學與政治的關係是很複雜的,第一層是「科學歸科學,政治歸政治」,第二層是「政治化的科學,科學的政治應用」,第三層「科學家不只研究科學知識的目標,還有科學應用的政治參與責任」,第一層是理想,在現實世界可能永遠達不到,第二層是現實,政治化的科學,源自於他切身經驗,納粹主張純粹的德國科學,要清除猶太墮落科學的影響,後來的蘇聯與中國也發展出符合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而科學應用的政治參與就是《天才與原子彈:愛因斯坦的自白回憶錄》要談的主題,原子彈的發明與使用,這進一步牽涉到第三層科學家對科學研究工作的反思,科學家需要引導科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嗎,對於科學知識的應用負有什麼政治責任。
《天才與原子彈:愛因斯坦的自白回憶錄》聚焦於納粹的興起以及愛因斯坦流亡海外的過程,最終為避免德國先發明原子彈而寫信敦請羅斯福投入開發原子彈,以及日後他對廣島原爆事件的矛盾糾結,本片也可以視為他在為自己在原子彈發明過程中的責任作辯解。
老實說本片拍的這段歷史早成為經典歷史故事,沒啥新穎或秘辛之處,畢竟都是根據愛因斯坦所言所寫而拍的,不過在影像呈現方式上相當具有對照感,採取一種二元對立的拍攝手法,一方面呈現希特勒與納粹黨人的言行,一方面同時呈現當時愛因斯坦的言行,一方面呈現事後愛因斯坦對過去決定的反思,一方面呈現先前的歷史經驗如何衝擊影響愛因斯坦之後的人生經驗,這些歷史對照感是以前只讀文字時無法感受到。
裡面愛因斯坦有一段話現在聽起來非常有感,有組織的武力(是指納粹)只有有組織的武力能阻止,愛因斯坦雖然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但不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空想和平主義者,而是深切知道和平不會憑空掉下來。他說這段話時,整個歐洲正處於濃厚的綏靖主義,英國報紙還罵他沒事挑釁納粹幹嗎。
是不是很有即視感!
雖然最後納粹沒有發明原子彈,原子彈反而被投到日本去,引發了打開原子彈潘多拉盒的爭議,但這種事後諸葛也很難否定先前他們對於納粹先使用原子彈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