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1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從《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開往《怪物》的神祕列車:大人進步了,結果怎麼還是不圓滿?


看電影《怪物》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劇情是怎樣。我喜歡保持這樣的無知狀態去經驗。我只記得廣告詞中有「豬腦」,想著電影該不會出現像《變蠅人》那樣令人反胃的怪物吧?或者像Netflix韓國電影《駭人怪物》那般驚悚?

真的看完電影就放心了,仍為是枝裕和的溫柔風格,但心裡出現一種未完成的牽掛感和遺憾的苦楚,使得我忽然很想重看《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還好MOD就有。

對我來說有些感覺是緊密相連的,儘管兩片相差近二十年,但都在描述約莫小五小六年紀的男孩,如何面對大人世界這道難題。

 

柳樂優彌

在《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中,號稱小六實則未就學的男孩福島明(柳樂優彌飾),面對壞掉的大人,努力求生存。從頭到尾沒掉一滴淚,可是觀眾是多麼心疼他啊,面紙都用一包了。

今年初我看到柳樂優彌在《噬亡村》裡變成一個嫉惡如仇的暴力警察。我胡思亂想著,《無人知曉》裡堅忍吃那麼多苦的男孩,長大變這樣也只是剛好而已,心裡有一種奇特的興奮,想著明再怎麼樣也平安長大了,好好發洩你的憤恨吧,用你的憤怒修理那些壞掉的大人。

《怪物》裡的麥野湊,和《無人知曉》裡的明,氣質有沒有一點相似呢?

 

柳樂優彌


愛台灣的是枝裕和

導演是枝裕和自承受到侯孝賢、楊德昌的影響,有些鏡頭確實展現出侯導的韻味。在《無人知曉》中,明跟鄰居高中女生將裝著小妹屍體的皮箱,埋在機場附近的泥土裡。破曉了,一顆遠景,微亮的晨曦中,微隆的土堆旁站著高中女生,明慢慢從鏡頭外走進鏡頭內。在導演諸多作品關於死亡的描寫中,這一幕以及之後明在車廂裡靜止的眼神,算是最令我難以忘懷的場景。

導演的第一部劇情長片是1995年的《幻之光》,配樂是陳明章,展現出他跟台灣的淵源深厚。此外,導演在作品中常常拍颱風,例如《比海還深》,對台灣人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經驗。

導演的強項是用溫柔的影像,訴說殘酷的現實;因為這世界太殘酷了,所以他總是有題材可以繼續拍下去,繼續得獎。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底下微劇透,請慎入……)


 

大人進步了,結果怎麼還是不圓滿?

看完《怪物》的三段式敘事,觀眾知道湊的母親跟保利老師,都是對小孩用心的大人。

一樣是單親媽媽,湊的母親不同於拋下小孩不顧的明的媽媽,緊緊守護著湊。她愛著她的兒子,在不忠的先生意外過世後,她的人生目標就是讓湊好好長大、成家立業。她注意到湊有些異常行為,加上湊撒了謊,她以為湊被保利老師欺負,基於保護的心情,她到學校釐清狀況,沒想到碰上行禮如儀但無比虛偽的校長。對湊媽來說,保利老師、校長以及教育體系,都是怪物。

在電影第二段,保利老師的觀點中,自己成了無辜的受害者。說謊的學生,沒事找碴的家長,不問是非、沒有原則的校長與教育體系,還有興風作浪的媒體,都是怪物。

做為觀眾的我則認為,對依里家暴的父親,還有霸凌依里的同學們,無同理心、施虐式的攻擊破壞,才是怪物。

導演呈現的影像對比相當值得玩味,在第一段湊媽的視角下,保利老師的外觀和行為真的有點猥瑣可鄙;到了第二段,觀眾理解到保利老師其實被冤枉,看到他萬念俱灰在屋頂徘徊疑似想輕生,必然會同情他。也因為他的用心,發現依里某篇作文的第一列,像藏頭詩一般藏著依里和湊的名字,才發現他們之間特殊的情感。

此刻我思索著,比起《無人知曉》,導演作品中的大人算是進步很多了,湊媽對兒子必然有愛,也有想要了解的心情,可是仍然誤解了真相。這個結論好悲觀,好像一切都是徒勞。


怪物 黑川想矢 安藤櫻


精神分析的認識論

湊媽的例子,對心理治療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警訊。

即使憑著愛與了解,依然可能捕捉不了真相。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3P夢拓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